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地理環境

一、地理位置

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位于中亞的內陸國家,位于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北面和東北接哈薩克斯坦,南鄰塔吉克斯坦,西南毗連烏茲別克斯坦,東南和東面與中國接壤。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沖,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吉爾吉斯斯坦國土面積為19.99萬平方千米,東西最長925千米,南北最長454千米。吉爾吉斯斯坦與鄰國接壤的邊界線總長4 508千米,其中與哈薩克斯坦1 113千米,與中國1 049千米,與塔吉克斯坦972千米,與烏茲別克斯坦1 374千米。

二、地形地貌

(一)地形特征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多山,素有“中亞山國”之稱,其1/3地區的海拔達3 000~4 000米,4/5的地區是重山疊巒的山地,群山之中雪峰谷地錯落成趣,風光如畫。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地勢高低懸殊(海拔從7 000多米到400多米),由東向西緩慢下降。其中,最高點為東部伊塞克湖州的勝利峰,海拔為7 439米;最低點為西南部巴特肯州萊列克區庫倫達村附近,海拔為401米。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阿賴山脈綿亙于中吉邊境,其中天山山脈西段盤踞境內東北部,西南部為帕米爾—阿賴山脈,高山常年積雪,多冰川。全國地勢平均海拔為2 750米,90%的領土海拔在1 500米以上。低地僅占土地面積的1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費爾干納盆地和北部塔拉斯河谷地一帶。這種高山地形使吉爾吉斯斯坦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在其境內有6個水力發電站,向鄰近的幾個國家提供電力。高山地形也為多種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山地之間有伊塞克湖盆地、楚河谷地等。牧場占國土總面積的43%。

(二)山脈

吉爾吉斯斯坦整片國土都處于天山和阿賴山山脈之中(景色如圖1-1所示)。天山又被劃分為中天山、內天山、北天山和西南天山。吉爾吉斯人稱天山的支脈——吉爾吉斯阿拉套山為自己民族的搖籃。在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南部和中部均有海拔5 000米以上的冰峰雪嶺。長度在300千米以上的山脈有卡克沙阿勒山(長582千米)、吉爾吉斯阿拉套山(454千米)、捷斯克依阿拉套山(354千米)、阿賴山(350千米)和突厥斯坦山(300千米)。海拔在5 000米以上的高山有:博茲克爾山(卡克沙阿勒山東段,平均海拔為6 100米)、埃尼勒切克山(平均海拔為5 100米)、梅里季奧納勒內山(海拔5 050米)和阿舒喬爾山(海拔5 000米)。海拔在6 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勝利峰(海拔7 439米)、坎捷尼爾套峰(海拔6 995米)、友誼峰(海拔6 800米)、阿舒喬爾山峰(海拔6 637米)和瑪依巴斯山峰(海拔6 088米)。

圖1-1 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山脈

(三)河流

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長度10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共計2 044條,總長度大約3.5萬千米。其中,大多數河流屬于中亞第二大河——錫爾河水系。吉爾吉斯斯坦的河水80%靠消融的冰水供應,雨水在河水供應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最長的河是橫貫吉爾吉斯斯坦的納倫河。它源出中天山冰川,流經吉爾吉斯斯坦境內535千米,流域面積達5.37萬平方千米,平均流量為429立方米/秒。河上建有著名的托克托古爾水電站和烏奇庫爾甘水電站。納倫河由東向西流入烏茲別克斯坦后與卡拉河匯合而成錫爾河。在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源出天山的楚河流經吉爾吉斯斯坦國境內260千米,流域面積達2.2萬平方千米;平均流量為70立方米/秒,由東向西穿過伊塞克湖盆地、楚河盆地,逐漸消失于沙漠。河上建有奧爾托—托科依水庫。該河河水可用于灌溉,但不能通航。楚河流域西北方是塔拉斯河流域(見圖1-2)。塔拉斯河流經吉爾吉斯斯坦境內294千米,其上游平均流量大約為15立方米/秒。塔拉斯河向西穿越塔拉斯河谷,在哈薩克斯坦穆云庫姆沙漠消失。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河流還有:克孜勒蘇河(長222千米)、恰特卡爾河(長205千米)、薩雷賈茲河(長198千米)、阿克蘇河(長167千米)、阿克賽河(長124千米)、秋普河(長120千米)和吉爾加蘭河(長97千米)。

圖1-2 塔拉斯河

(四)湖泊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1 923個湖泊,湖泊的水面總面積為6 836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4%。絕大多數(94.8%)湖泊的水面面積不足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只有16個。84%的湖泊分布在海拔3 000~4 000米的山區。吉爾吉斯斯坦前三大湖泊分別是伊塞克湖、索恩湖和恰特爾湖。第一大湖伊塞克湖在伊塞克湖州的西北部,由118條高山河流匯集而成(景色如圖1-3、圖1-4所示)。該湖泊的面積為6 236平方千米,湖長為178千米;最大寬度為60千米,平均寬度為35千米;最大深度為668米,平均深度278.4米;湖岸線長688千米;蓄水量為1 738立方千米;位于海拔1 607米的高山上。就海拔高度和水面面積而言,伊塞克湖是僅次于南美洲玻利維亞和秘魯的喀喀湖的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湖水冬季不結冰,其表層溫度在20℃(夏季)至4℃(冬季)之間升降。伊塞克湖的吉爾吉斯文為“伊塞克庫利”,即“熱湖”之意。

圖1-3 碧波萬頃的伊塞克湖

圖1-4 夕陽西下的伊塞克湖

該湖無出口,湖水礦化不斷加重。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末(1856—2000年),該湖湖面高度下降了8.5米。20世紀80年代末,湖面高度呈現穩定回升的趨勢(3~13厘米)。第二大湖索恩湖和第三大湖恰特爾湖都在與伊塞克湖州相毗鄰的納倫州。索恩湖湖面高度為3 016米,水面面積為270平方千米,最深處為22米(另一說為15.1米),平均深度為9.2米,湖長29千米,最大寬度為18千米,平均寬度為9.6千米,蓄水量為2.64立方千米,湖岸線長96千米。索恩湖為淡水湖,由18條小河注入、匯集而成,結冰期長達9個月。恰特爾湖湖面高度3 520米,水面面積為161.1平方千米,最深處達19米,絕大部分湖水深度為2~3米,湖長22.8千米,最大寬度為10.5千米,平均寬度為7.4米,蓄水量為0.8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58.5千米。該湖由24條小河注入、匯集而成,水微咸,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封凍,最近100多年湖面高度下降了4米。

三、氣候

吉爾吉斯斯坦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離海洋遠,距沙漠近,為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南部屬亞熱帶,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中部為200毫米,北部和西部為800毫米。由于山區地形復雜以及受伊塞克湖的影響,吉爾吉斯斯坦的氣候具有多樣性。有的地區氣候為極端大陸性氣候,有的地區氣候則近似海洋性氣候。冬夏日照時間相差很大。有人曾形象地描寫,夏季在吉爾吉斯斯坦旅游,一天之內既可以看見赤日炎炎的谷地、百花盛開的高山草原,也可以看到高聳云霄、布滿皚皚白雪的冰峰。太陽輻射是影響氣溫的重要因素之一。6月日照時間一般在10個小時以上,而12月日照時間只有5~6個小時,山間峽谷日照時間則更短。吉爾吉斯斯坦科學界根據本國地勢的海拔高度劃分出以下四個具有明顯差別的氣候帶。

(一)谷地山麓氣溫帶

谷地山麓氣溫帶(海拔500~1 200米)的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氣溫達28℃),冬季不太冷,且無雪,降水量很少。這一地區,特別是在費爾干納山麓,具有亞熱帶氣候特點,平均溫度為20~25℃,1月為-4~-7℃,夏季最高溫度可達44℃。隨著地勢高度上升,高溫降至27~30℃,冬季絕對最低溫度為-22~-30℃,有些地方(如托克托古爾水電站和楚河水電站)達到-40℃。

(二)中山氣候帶

中山氣候帶(海拔900~2 200米)是典型的溫帶氣候。其夏季溫和,冬季不太冷,經常下雪。平均氣溫7月為18~19℃,1月為7~8℃,而12月和2月一般為3~5℃。在海拔1 000~1 500米的地區,無霜期會持續7個多月。

(三)高山氣候帶

高山氣候帶(海拔2 000~3 500米)的特點是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其中,有些地方冬季多雪。平均溫度7月為11~16℃,1月為-8~-10℃。冬季時間長(當年11月至次年3月)。在這個氣候帶的最高處,無霜期縮至3~4個月,甚至更短。夏季有時溫度會降至0℃以下。

(四)雪原氣候帶

雪原氣候帶(海拔3 500米以上)的特點是氣候嚴寒,到處是積雪冰川。在該氣候帶的低處,平均氣溫7月為-4~-7℃,1月為-10~-22℃。因海拔不同,其地區氣候各異:地勢越高的地區,氣溫越低。地區方位不同,氣候也不一樣:最溫暖的地區是位于西南和南部的巴特肯州、奧什州和賈拉拉巴德州的谷地山麓地區(景色如圖1-5所示),這里年平均溫度為11~13℃;而地處北部山區的阿克賽、恰特爾湖等地區氣溫較低,年平均溫度為-8℃。其中,阿克賽區堪稱吉爾吉斯斯坦的“寒極”地區,有紀錄的絕對低溫為-53.6℃。

圖1-5 綠蔭掩映下的谷地山麓

吉爾吉斯斯坦的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衡。有些地方雨量豐沛(年降水量為1 500毫米);更多地方(特別是沙漠地帶)降水量很少(年降水量為150~200毫米);也有一些地方年降水量適中,達500~800毫米。降水量明顯較多的是費爾干納山脈西南坡的中山氣候帶(年降水量為1 000毫米)、吉爾吉斯阿拉套山北坡的高山氣候帶和雪原氣候帶、恰特卡爾山坡(年降水量為1 000多毫米)以及克明谷地和伊塞克湖地區東部(年降水量約為900毫米,見圖1-6)。雨量偏少的地區是塔拉斯谷地和楚河谷地(年降水量為250~500毫米)、奧什州和賈拉拉巴德州的谷地山麓氣候帶(年降水量為300~700毫米)以及內天山和中天山的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200~300毫米)。雨水最無保障的地區是伊塞克湖西岸(巴雷克奇地區,年降水量為110毫米)、費爾干納地區(巴特肯地區,年降水量為156毫米)以及奧什、賈拉拉巴德州的某些高山地區(阿爾騰馬扎爾,年降水量為184毫米)。

圖1-6 伊塞克湖地區東部山麓

吉爾吉斯斯坦各地的日照情況因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各不相同。首都比什凱克陽光充足,一年中平均有322天晴天,日照時間將近2 590個小時。瓊克孜勒蘇谷地年均日照時間為1 698個小時,多隆山口年均日照時間為2 655個小時。位于內天山的卡拉科爾水文氣象站的年均日照時間為2 965個小時,而位于該水文氣象站靠南一點并高出100米的薩雷塔什水文氣象站的年均日照時間則為2 595個小時。在伊薩克湖西岸地區,冬季多半是晴朗天氣,其年均日照時間(2 881個小時,巴雷克奇)比伊塞克湖東岸(2 670個小時,卡拉科爾)要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张北县| 万源市| 松阳县| 莲花县| 五莲县| 金溪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正蓝旗| 格尔木市| 肇庆市| 元阳县| 曲水县| 白河县| 浏阳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中牟县| 轮台县| 晋城| 广饶县| 襄樊市| 江川县| 马鞍山市| 德清县| 巫溪县| 时尚| 乌审旗| 晋江市| 丰台区| 礼泉县| 西林县| 凤山市| 南通市| 富蕴县| 阳高县| 鄄城县| 平遥县| 内丘县| 泉州市| 鱼台县|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