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同伴互助”教學科研團隊建設理論及實踐探索
- 張乖利 劉后偉
- 769字
- 2024-07-10 17:15:54
二、實踐意義
從我國高職院校校本教研實踐來看,教師“同伴互助”的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教師層面來說,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借助教師集體的力量來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十分重要,本書的研究有助于教師深化對教師“同伴互助”現狀的認識,看清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到科學的方法進行“同伴互助”,盡量少走彎路,在校本教研中能夠借助集體的力量不斷成長。
本書力求通過國內外“同伴互助”的文獻綜述和對國內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合作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積極探索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教師“同伴互助”的思路和措施,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效果。
本書研究的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我們通過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深入了解高職院校教師“同伴互助”的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集中研究探索“同伴互助”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思路、實施路徑、動力機制、整合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為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更好地開展“同伴互助”活動提供策略。我們希望研究能在以下方面起到推動作用:推動高職院校教學和科研團隊發展的組織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教師發展的有效運行機制,促進教師自身成長和專業發展,構建有利于各類人才成長的“職業培養體系”,為教師的成長、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的改革創新和科研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促進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學術水平全面提升,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校本教研質量,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優化教師隊伍,教師獲得成長最終也將反哺學生,帶動高職院校加快發展。
第二,本書的研究成果在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AIB職院”)實踐應用的基礎上可以在全省高職院校推廣使用,即形成高職院校教師建設“同伴互助”教學科研團隊的有效模式和運行機制,能夠為其他高職院校開展教師“同伴互助”活動提供實踐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