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放棄幻想,接受躺平
- 穿越大明:在下先躺為敬
- 北冥老魚
- 3297字
- 2024-07-07 18:00:00
李家門外的兩顆桃樹下,李深焦急的來回走動,時不時還踮起腳尖,向前方的道路盡頭張望。
李深在等姐夫甄子良,因為那些紅薯就是他從一個海外胡商那里得到的,至于“南洋參”這個名字,估計是那個胡商為了忽悠甄子良胡亂起的。
不過李深卻有一點想不明白,甄家主要是做瓷器生意,比如甄子良以前就在京城打理著幾家瓷器鋪子,他是怎么和海外胡商打上交道的?
特別是大明還有海禁,按理說海外的胡商是無法進入大明的港口,更不可能與大明的商人做生意。
所以李深現(xiàn)在對這件事充滿了好奇,唯一能解答這些問題的甄子良,卻偏偏去了京城處理生意上的事,到現(xiàn)在都還沒回來。
對于紅薯這件事,李深并不想做什么解民于倒懸的大英雄,而是覺得中原的百姓實在太苦了,后世讀史書時,經(jīng)常見到“歲大饑,民食人”之類的記載,雖然只是短短幾個字,卻冷得讓人從骨子里發(fā)寒。
所以李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能提早把紅薯引進中原,以紅薯的高產(chǎn)、耐旱和不挑地的特性,肯定能讓中原的糧食大增,這樣遇到災荒之年,也許能救活不少人的性命。
李深一直等到黃昏時分,這才只見一輛馬車緩緩駛來,正是甄子良的馬車。
等到馬車剛在門前停下,李深就立刻迎上前道:“姐夫你可算回來了!”
“怎么了,家里發(fā)生什么事了?”
甄子良一驚,立刻擔心的問道。
“家里沒事,就是我有點事想向你打聽一下!”
李深說完拉著甄子良就進院子,打算兩人坐下來好好的聊一聊紅薯的事。
“等一下,我把馬栓好!”
甄子良轉(zhuǎn)身把馬拴在桃樹上,這才跟著李深進到家中。
兩人沒去客廳,而是直接來到書房,李深關上門立刻急切的問道:“姐夫,那個南洋參你還有嗎?”
“沒了,全都給你姐了?!?
甄子良一愣,不明白李深為什么忽然問起南洋參。
“那你還能再搞一些嗎?”
李深再次追問道。
“你要南洋參干嘛?”
甄子良沒有回答,而是好奇的反問道。
“我……我今天早上吃過我姐做的南洋參后,感覺腦子清楚多了,所以想多買點!”
李深再次撒謊道,畢竟紅薯這種事解釋起來很麻煩。
“哈哈~,我就知道那個胡商沒有騙我,當初他說了,這種南洋參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于是我自己試了一下,果然治好了自己的病,所以才向他買了不少。”
沒想到甄子良聽到李深的話后,竟然興奮的一拍巴掌道。
“姐夫你的病也是用南洋參治好的?”
李深大驚,他怎么沒聽說紅薯還能治?。?
“當然是南洋參治好的,而且?guī)缀跏撬幍讲〕?!?
甄子良十分肯定的回答。
“那你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李深這時也更加好奇。
甄子良猶豫了一下,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但又覺得對小舅子沒什么可隱瞞的,于是壓低聲音道:“便秘!”
李深聽完差點一頭扎到地上,紅薯是粗糧,富含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的確對便秘有一定的效果。
“就是因為南洋參對我的病有效,所以我才買了許多,后來我和你姐得知你被雷劈了,傷了腦子,于是我建議讓你也試試,現(xiàn)在看來果然有效!”
甄子良這時再次得意的說道,顯然認為自己買下南洋參是個十分明智的舉動。
李深聽完都無語了,一個是腦子有病,一個是屁股有病,這兩病能一樣嗎?
不過現(xiàn)在李深可沒空和甄子良理論這些,于是再次追問道:“那姐夫你還能再買些南洋參嗎?”
“這個……恐怕很難。”
甄子良立刻露出為難的表情。
“為什么?”
李深心中一沉,難道說紅薯第一次傳入中原的機會,就這么被自己親姐姐一鍋煮了?
“我也是偶然間才遇到那個賣南洋參的胡商,而且據(jù)我所知,他賣完貨就離開大明了,我就算想找他也找不到?!?
甄子良說到最后兩手一攤,別說對方不在大明,就算對方還在大明,可大明的港口那么多,天知道對方會在哪里?
“等等,咱們大明不是早就頒布海禁了嗎,怎么還有胡商出現(xiàn)在港口,姐夫你還敢和對方做生意,難道就不怕吃官司?”
李深終于問出一個他剛才一直想不通的問題。
沒想到甄子良聞言卻哈哈大笑道:“小弟,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禁也只能禁一時,卻禁不了一世,畢竟海邊的人如果連飯都吃不上了,自然不會顧忌什么海禁的法令!”
“姐夫你的意思是說,現(xiàn)在沿海地區(qū)的海禁已經(jīng)形同虛設?”
李深大為驚訝的追問道。
“形同虛設倒不至于,大部分沿海港口還是很嚴格的,不過越是往南,離京城就越遠,朝廷的影響就越弱,許多港口的海禁都已經(jīng)悄悄放開了,甚至就連朝廷的水師,遇到下海的船只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甄子良說到這里頓了一下,接著繼續(xù)道:“比如我們?nèi)菖赃叺恼闹菰赂?,那里早就海舶鱗集、商賈咸聚,每天進出港口的貨物不計其數(shù),許多人都靠著出海經(jīng)商,一躍成為當?shù)鼐薷??!?
李深聽到“漳州月港”這個名字,腦子里也忽然想起來,那可是號稱福建歷史上的四大商港之一,也是明朝中后期最重要的港口,沒有之一。
現(xiàn)在月港應該還只是個走私港口,不過到了幾十年后的隆慶年間,因為月港的走私規(guī)模太大,逼得大明朝廷不得不在月港開設“洋市”,打破海禁法令,準許商戶出海經(jīng)商,史稱“隆慶開關”。
其實就是大明朝廷已經(jīng)管不住月港的走私了,干脆自己也加入進來,從中分得一杯羹。
“原來如此!”
李深點了點頭,但隨后又頭疼起來,那個胡商已經(jīng)駕船出海,這下想找到他,真成了大海撈針了。
“對了,其實想找到那個胡商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這時甄子良像是想到了什么,猛然一拍大腿道。
“姐夫你有什么辦法?”
李深立刻轉(zhuǎn)憂為喜,再次急切的問道。
“那個胡商名叫米拉爾,當時他曾經(jīng)說過,自己住在滿剌加港,甚至在那邊還有一座農(nóng)莊,所以如果要找他的話,估計只能乘船出海,到滿剌加碰碰運氣了。”
甄子良再次回答道。
“出海?”
李深一下子萎了。
先不說大明的海禁,就算他跑到月港找到走私船出海,可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落后,出海的人都是把腦袋栓在褲腰帶上,隨便一點天災就可能導致船毀人亡,而且海上海盜橫行,殺人越貨無法無天。
更別說李深還是個旱鴨子,兩輩子都沒學會游泳,對大海更是存有一種天然的恐懼,除非他能把后世的鋼鐵巨輪造出來,否則這輩子他都不會出海。
“罷了,一切皆有定數(shù),凡事不可強求,我還是放棄幻想,接受躺平吧!”
李深自語一聲,既然都躺平了,就不要有太多的要求。
晚飯過后,甄子良向妻子李如意使了個眼色,于是夫妻二人先后回到房間。
“城里的店鋪怎么樣?”
李如意進到房間,立刻向丈夫問道。
今天甄子良進城,主要就是看一下甄家店鋪的情況,畢竟甄老爺子去世了,家產(chǎn)全都歸了老二,京城這邊的店鋪估計也會被收回。
“娘子你猜的不錯,老二已經(jīng)派人來了,名義上協(xié)助我,其實卻是為了架空我,我看好的幾個伙計,也都被辭退了,接下來估計就是把我排擠走了!”
甄子良冷哼一聲說道。
“早就知道會如此,夫君你也不必太生氣!”
李如意柔聲安慰道。
“唉,幸虧娘子你早有準備,給家里準備了一筆錢,有了這筆錢,咱們至少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甄子良嘆了口氣,隨即又十分感激的向李如意道。
當初甄子良打理京城的生意,根本沒想到父親會那么絕情,所以也沒為自己置辦什么私產(chǎn),幸好李如意多了個心眼,悄悄為家里攢下一筆錢,否則他們一家可能都要去喝西北風了。
“那夫君想好做什么生意了嗎?”
李如意再次問道。
“當然還是瓷器生意,我對瓷器最熟悉,認識不少的人,所以把握也最大!”
甄子良想也不想的就回答道。
“夫君想的太簡單了,做瓷器生意的商家太多了,本錢高、利潤卻小,我準備的那點錢,恐怕還不夠你進一次貨的,到時還有租鋪面、雇伙計等開銷,咱們哪來那么多錢?”
李如意卻搖了搖頭,繼續(xù)說道。
“至于夫君生意場上認識的人,更加不可靠,以前你是甄家的大少爺,又管著幾家店鋪,別人當然敬你三分,可人走茶涼,現(xiàn)在甄家是老二的,又有誰會在乎你這個大少爺?”
“這……”
甄子良被妻子說的啞口無言,雖然李如意的話不太好聽,但卻是事實。
“那娘子你覺得我們該做什么生意?”
甄子良沉思了片刻向妻子問道,他知道李如意雖是女子,但在生意上卻極有眼光,以前就在他背后,幫著他打理幾家鋪面的生意。
只見李如意十分冷靜的分析道:“我們的本錢不多,不能冒太大的風險,所以最好找一個本錢薄,風險小的生意,當然如果利潤也高的話,那就更好了?!?
“娘子真會異想天開,就算有這種好事,怎么會被我們碰上?”
甄子良聞言卻啞然失笑道。
李如意當然知道自己是在妄想,她這么說不過是為了逗丈夫開心罷了。
就在李如意夫婦為生意的事而苦惱時,他們對面的西廂房中,丑娘搖動著新式的紡紗機,飛速轉(zhuǎn)動的紡綞發(fā)出歡快的“嗡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