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人生有輸有贏,挫折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1)

人生總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因此,我們在盼望順境的時候,也應當做好迎接挫折的準備。只有既能夠在順境中不驕不矜,又能夠在挫折中不屈不撓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既然一路順風是不可能的,那你就一定得會開頂風船。

想贏就別怕輸

勝敗乃兵家常事。在人生的征途上,從起點到終點,迎接我們的既有鮮花和陽光,也有荊棘和陰霾,如果我們因為害怕挫折、害怕失敗而放棄嘗試,那么永遠也不可能成功。失敗如同新鮮空氣中夾雜的塵埃,如果你因為害怕塵埃而關上窗戶,那么你永遠也得不到新鮮空氣。想贏就不要怕輸,輸并不可恥,相反,倘若能正確地看待失敗,并從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當可離成功更近一步。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他的人生格言“要想成功就別怕失敗”的真意。

18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中。為了謀生,年輕的林肯走上了從商的道路。不料22歲那年,他生意失敗,損失慘重。于是,林肯在1832年應征入伍。退伍后,當地居民推選熱心公務活動的林肯為州議員候選人,但是他的初次競選沒有成功。于是他再次從商,可惜由于投資失敗,他的生意再次終結。不過這些都沒有讓年輕的林肯心灰意冷,他利用閑暇時間大量閱讀歷史和文學書籍,希望通過自我提高而有機會能夠再次競選州議員。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他對公眾事業(yè)的熱心以及他精彩的政治演說,終于在1834年被選為州議員。

然而就在他的事業(yè)剛剛有所抬頭的時候,他未婚妻的去世卻又帶給他巨大的傷痛。林肯在他27歲那年精神崩潰,不得不在家休養(yǎng)。29歲那年,林肯參加州議長競選,由于準備不充分等原因,這次競選失敗。34歲那年,林肯參加國會議員的競選,依然以失敗告終。事隔三年,林肯再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三年前的失敗給了他競選的經驗,這一次他成功了。然而,在連任國會議員的大選中,林肯又慘遭失敗。

共和黨成立以后,林肯加入并在1856年參加了共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競選,他堅持奴隸制應該廢除,但必須通過和平的方式來廢除。他的這次競選雖然沒有成功,但大大擴大了政治影響,為他將來的政治旅途鋪平了道路。經過數年的坎坷探索,186年,林肯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同年11月,選舉揭曉,林肯以2萬票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遙想他之前的政治生涯,歷經過多少次失敗,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可以這么說,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將林肯從小木屋推向了白宮,而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不服輸的精神。

馬克思曾高度評價過林肯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被失敗所挫敗,不會被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wěn)步向前,從不倒退。

我們普通人也應如此,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失敗并不是說明我們不行,而是在我們成功的道路上對我們的鍛造。哪一塊金子不是通過千錘百煉才出爐的呢?人的一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誰不是經歷了風雨才見到彩虹的?學業(yè)的失敗,事業(yè)的失敗,人際關系的失敗,都算不了什么,這些或許都是為了你人生的成功而不得不經歷的鍛造。記住:在哪里輸了,就要在哪里勇敢地爬起來,繼續(xù)前進。如果因害怕失敗而駐足,那么永遠也看不到美好的終點。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后的一蹶不振。誰也不會盼望失敗,失敗畢竟是一件令人痛苦、沮喪的事情,但是因為我們無法避免,所以我們只能勇敢接受。沉湎于過去的失敗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果林肯因為以前競選失敗從此不再涉足政治,恐怕美國歷史上就少了一位優(yōu)秀的總統,甚至連美國的歷史也將重新譜寫。所以,失敗并不是沒有一點好處的,起碼我們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正缺點。

勇敢地面對挫折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在人生的征途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人人都會遇到挫折,或許會領略成功的喜悅,或許會遭遇失敗的痛苦。對我們來說,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磨煉、考驗自己的機會,只要敢于面對,它將會引領我們走上成功之路。

然而在我們身邊,有人因為學習上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而變得越來越脆弱,甚至自暴自棄。例如,有的同學學習成績暫時在班上處于落后地位,就覺得自己很笨,失去學習的動力;有的同學考試考不好,或參加什么比賽沒有獲獎,就幾天不高興;甚至有的同學因沒能當上班干部或沒能評上“三好學生”,就把自己當成失敗者。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最好的方法不是逃避和放棄,而是敢于直接面對,對挫折說:“來吧,挫折,我能戰(zhàn)勝你!”

有一句格言這樣說:“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兵;安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這是挫折成才的真諦。想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就應當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面對挫折的能力,主動地、勇敢地向學習中的挫折挑戰(zhàn),經受挫折的磨煉,在挫折磨煉中成長。

黃曉慶同學在考取北大后,不無感慨地回憶了自己的一段難忘經歷:“我從小在郊區(qū)外婆家長大,5歲時才進幼兒園。那時,我拼圖不會拼,歌也不會唱,甚至連3加2等于幾都不知道。在別人的眼中,我是一個愚笨的小孩子。

“我還清楚地記得,一次老師讓全班孩子數數,我憋紅了臉也數不到4,結果被老師罰站了很長時間。我幼小的心第一次感覺到恥辱的含義。晚上回家,我哭著要爸爸教我數數。我不相信我是比別人笨的小孩,為了能成為別人眼中的‘聰明’孩子,我努力地去學習我不會的東西,不但要學,還要學得比別人都好,無論是做游戲,還是算算術。漸漸地我成為老師表揚得最多的孩子,小學的入學考試中,我拿了個‘雙百’,父母第一次為他們的丑小鴨感到驕傲。

“當年,老師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笨’孩子,竟然在14年后的高考中數學拿了個‘大滿貫’15分!我想,幼年的我,在心中種的這顆不服輸、不畏懼挫折的種子,對我以后的學習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挫折和失敗并不是我們的缺陷和短處,而是我們的財富,只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它。有人說過,有時候,一樣東西看上去好像是絆腳石,但是你要是可以站上去,它就會變成墊腳石,成就你的高度。

挫折雖然給我們帶來了苦惱,但對我們來說并不是壞事,因為挫折也是一種鍛煉,是一個機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只有勇于面對挫折,在挫折中學習成長,才能更清醒、更理智地認識和分析自己。

那么,遇到挫折后,我們該怎么去面對呢?可以嘗試以下方法:1.明確目標挫折干擾了自己原有的節(jié)奏,磨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因此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

就學習上的目標而言,想一想,是不是原來定的目標太高,自身又無力達到。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把目標降低一些,或者重定一個小而具體的目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這樣就可以避免遇到挫折,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學會轉移和傾訴

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傾訴也是一個好方法,適度傾訴,可以將負面情緒隨著語言的傾訴逐步轉化出去。當我們在學習中受到挫折后,要設法使自己從消極的情緒中轉移開來,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同時要善于把心中的不快向同學、老師、家長、朋友傾吐,從而減輕或消除挫折感。如果能從挫折中崛起,也就預示著成功。科學家牛頓說過:“如果你問一下善于溜冰的人是如何獲得成功的,他會告訴你:‘跌倒了,爬起來,便會成功。’”相信只要我們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客觀地認識自己,微笑著直面各種挫折,勇于接受挫折的挑戰(zhàn),那么成功一定會屬于我們!

3.優(yōu)勢比較法

當自己遭遇挫折時,可以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難更多、處境更差的人。其次是尋找分析自己沒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點,強化優(yōu)勢感。

4.審視法

當自己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之后,應認真審視自己受挫的過程,多從自身找原因,接受受挫的事實,克服生活、學習中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寂寞中守候成功

對一個人來說,要想在學業(yè)或事業(yè)上獲得成功,也許肉體上的折磨算不了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難熬的。如果你有心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你就一定要先在心里問一問自己:面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么一定要小心。

許多人尤其是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往往會對自己選擇的工作不滿意,常常抱怨公司或單位的條件太差,埋沒了自己的才華,整日感嘆沒有一個伯樂來賞識自己這匹“千里馬”。因此,在做事上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工作上只能保持3分鐘的熱度,這山還望那山高,總是在暗地里盤算著要去別的地方走一遭,換個新環(huán)境,舒暢舒暢。

如果一個人能在自己作出選擇的那一刻,就把自己的心踏實下來,堅持下去,那他一定會在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掘出生命之水來,而不是挖一個坑換一個地方,到最后還有被渴死的可能。有些時候,缺乏堅持的恒心,缺乏忍耐的精神,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訓練出這樣的品質,沒有機會培養(yǎng)出這樣的習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在一群小學生身上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每個孩子發(fā)一塊軟糖,然后告訴他們說他有事要離開一會兒。他希望孩子們都不要吃掉那塊軟糖,并許諾說:“假如你們能將這塊軟糖留到我辦完事情回來,我會再獎勵給你們兩塊軟糖。”然后他就出去了。寂寞的孩子們守著那塊誘人的軟糖等啊等,終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塊軟糖。接著,又有人做了同樣的事……2分鐘后,米歇爾回來了。他履行諾言,獎勵沒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兩塊糖。多年以后,他發(fā)現,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無成,而日后創(chuàng)出一番業(yè)績的全都是當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堅強的忍耐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磨煉出來的。忍耐力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項,有些人可能是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或者是作為獨生子女的“中心”地位的副作用,在學校和家庭中養(yǎng)成了任性、沖動、無耐性的壞習慣,他們無克制力、意志薄弱,做事往往虎頭蛇尾。這種習慣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因為他將無法很好地適應現代經濟發(fā)展的態(tài)勢。

無論你現在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還是一個不甘于繼續(xù)業(yè)績平平的“野心家”,如果你想真正改變自己,真正讓自己在學業(yè)、事業(yè)上有突出的表現,那你就必須學會暫時忍耐,忍耐環(huán)境對你的磨煉,對你的考驗。既然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放棄,否則你將永遠一事無成。

在加盟NBA的頭六年里,羅斯一直默默無聞,他先是效力于掘金隊,后又轉入步行者。在步行者的頭兩年他的日子一點都不好過,他得不到教練布朗的賞識,時常被晾在替補席上。“記得曾有一個賽季,連續(xù)14場沒讓我上陣,而當時我身上根本沒有傷。”說起那段痛苦的經歷,羅斯感到心寒,但他認為這讓他學會了很多,尤其是讓他學會了忍耐,使他更加明白什么是值得去珍惜的。

直到伯德到步行者執(zhí)教,才給羅斯帶來了轉機。羅斯在密歇根大學打球時,伯德曾看過他打球,當時就覺得他很有潛力。所以,伯德到步行者后對羅斯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相信你有天賦,我會重用你。”伯德的話給了羅斯極大的信心,他勤學苦練,技巧很快地得到了提高,并很快被列入首發(fā)陣容,逐漸成為步行者隊的中流砥柱。在一次總決賽的比賽中,羅斯更是表現不俗。在前五場總決賽中,他發(fā)揮正常,平均每場得分達到了22分。尤其是在第五場比賽中,羅斯更是獨領風騷,一人攬下了32分,成為步行者的得分王。“羅斯一直是我最欣賞的隊員之一,”伯德賽后說,“他的成功歸功于他的踏實和努力。”

不要急于表現自己不完善的能力,不要苦于找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如果你想讓自己有一個燦爛的明天,那你就應該在工作中、學習中學會觀察,學會磨煉,只有在這種考驗中,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你的水平才能得到發(fā)揮。

在你還不成熟的時候,在你感到自己的知識還比較欠缺的時候,不妨把抱怨先收起來,努力積蓄自己的能量,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你就能讓自己在發(fā)揮才能的過程中閃出耀眼的光芒。

不做成長中的怯懦者

每個人對成長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是磨難,是挑戰(zhàn),是幸福……但有一點永遠不會變:成長是成敗交替的結合體,是得失兼容的五味瓶。想要不斷成長,并經由成長步向成功,就必須先讀懂失敗、不幸、挫折和痛苦。

獨步人生,我們會遇到種種困難,甚至于舉步維艱,甚至于悲觀失望。征途茫茫,有時看不到一絲星光;長路漫漫,有時走得并不瀟灑浪漫。這個時候,只有擁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才能面對生活,克服困難。

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內心有無限憧憬,也有雄心壯志,感覺經濟上可以獨立了,終于可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了,有話語權了,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價值了……想象著未來一片美好。

工作不久,才發(fā)現現實跟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樣。正如大家常說的那樣,“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甚至是現實很殘酷。結果,自信心備受打擊,總是覺得生活得很不舒服,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在生活中封閉自己,不愿意與外界多交流,總是幻想著自己哪天做了老板該多好呀……這種想法是在逃避生活中的不如意,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任何一個人,都要經歷走上社會并逐步成熟的過程。現實中各個方面、各個行業(yè)都存在著競爭,要學會勇敢,學會在勇敢中找到自我,這是我們立足于生活必須完成的一門人生功課。勇敢的人會提醒自己:年輕的時光就是用來積累知識和閱歷的,既然在這個崗位上,都要珍惜這個學習機會,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會學到在學校學不到的職場技能。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麻煩,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膽小懦弱的人往往沒有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和挫折;勇敢堅強的人則能夠做到持之以恒,憑借自己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從而取得成功。

勇敢是人類的美德,每個人都想獲得而又并非都能夠獲得;懦弱是勇敢的鏡子,它使勇敢顯得更偉大,而自己卻備受嘲笑和奚落。

在勇敢者面前,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在懦弱者面前,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困難,也會筑起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懦弱者的生命也許會很長,可他的一生卻寂寞無聲;勇敢者的生命也許會很短,但他像春天里的一聲雷,必將震撼整個大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荣旗| 绵阳市| 武山县| 乌海市| 宾川县| 荔浦县| 达日县| 北辰区| 五大连池市| 天等县| 鹤峰县| 工布江达县| 饶河县| 依兰县| 灵宝市| 天长市| 同江市| 朝阳市| 永新县| 本溪市| 阿拉善左旗| 昭平县| 张掖市| 兴宁市| 诸暨市| 元朗区| 恩施市| 宜黄县| 汾西县| 昌平区| 长葛市| 土默特左旗| 丹棱县| 双桥区| 久治县| 建瓯市| 垣曲县| 淮阳县| 噶尔县| 奇台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