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你一起,越過山丘
如果說創業是股票投資,打工是債券投資,那么在創業公司打工就是可轉債投資,而我選擇在證券基金領域創業,則屬于滿倉加杠桿了。一眨眼,四年時光匆匆而過,一抬頭,鬢角多出幾根銀絲。
為什么要冒這么大風險創業,在大公司待著不好嗎?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們團隊的很多小伙伴,他們原來大多在銀行、券商等機構從事財富管理工作。每個人都列出了很多理由,但其中最一致的是:內心對目前金融產品銷售模式的抗拒,以及對改變這種局面的期望。
一切從客戶的利益出發,這是所有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的口號,也應該是每一個從業者的初心。但為什么這件事在其他行業都能實踐得特別好,唯獨在財富管理行業如此艱難呢?因為,投資是逆人性的,而其他服務業是順人性的。舉個例子,在一些服務優質的火鍋店,你還可以做著美甲、唱著歌,你開心了、吃爽了、玩爽了,你下次還會再來。而基金投資,必須逆人性操作才能賺錢,市場狂熱的時候勸客戶減倉,市場遇冷的時候勸客戶加倉。大多數時候,讓客戶渾身不自在,才是真正對他好。
其實,不只線下理財師,線上銷售機構的主要目標同樣是銷量,開屏、彈窗、廣告位一樣要順著投資者的偏好來,轉化率才會更高,平臺才能夠持續經營。當金融產品的銷售傭金成為理財師的主要收入來源時,大家就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平衡中求內心的平靜。畢竟,如果真的逆人性,銷售機構估計都要倒閉,理財師也會面臨大面積失業,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服務了。讓投資者赤手空拳去市場里搏殺,想必結局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
還未如愿見著不朽,差點把自己先搞丟
在基金行業從業十幾年來,這種內心的掙扎與無力感,常常縈繞在我的心頭。我到底為社會、為投資者貢獻了多少價值?如果投資者并沒有從我的服務中賺錢,我憑什么賺錢?我一直很喜歡互聯網行業里的一句話:只有當你為用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以后,才敢消耗那么一點點。如果我不能在以銷量為指揮棒的傳統機構實現心中所念,那么是否有可能跳出來,從內心出發,做一點事情呢?
以基金為例,行業中有三個主體:基金公司、銷售機構和投資者。關于基金投資的所有信息和服務,主要是在這三個參與主體之間流轉,但實際有非常多信息不對稱、效率低下,甚至非理性的事情發生,而最終對這些“成本”買單的一定是投資者。我如果能做些什么,讓這些信息更透明高效地傳播,讓優質的內容和服務更接地氣地被投資者接受,就能幫助銷售機構的理財師更專業地服務客戶,讓基金公司的好產品被更多人看到。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投資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和策略,甚至找到投資路上的好朋友,彼此陪伴,相互溫暖,穿越牛熊。
于是在創業的這些年里,我做了一個提供第三方基金數據和策略研究服務的App(手機應用程序),組織了很多投資發燒友和理財師的交流社群,發表了很多關于投資知識的文章、視頻和投教地圖,還進行了許多場在至暗時刻陪伴投資者的直播。巧合的是,我創業的頭三年,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讓人憂心的三年。難嗎?真難!但也有投資者對我說,是我們每天晚上的直播,伴她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受的一段日子。人間值得。是的,我們無法抗拒貝塔,但我們可以成為用戶的阿爾法,用真誠的、沒有套路的服務和陪伴,讓投資者被善待,讓專業者被信賴。
無知地索求,羞恥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
而這本書,就是我們和用戶一起翻山越嶺時,為大家準備的地圖使用手冊。過去幾年,我們制作了大量的可視化投資圖表,幫助大家清晰、簡潔地理解投資知識。后來我們又把這些圖表制作成一套基金作戰地圖,在投資者和從業者當中大受歡迎。不過,圖表雖然簡潔、易傳播,但總歸只是一套PPT(幻燈片演示文稿),自己看PPT和聽老師講一遍PPT,對知識的理解深度是不同的。于是,我決定選取部分重要的圖表,并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從業經驗,為大家做一次系統性的解讀。
讀完這本書,你將從一個對基金一無所知的小白,變成一位資產配置的高手(至少在理論上),并且對投資之路更加充滿信心。當然,如果想成為真正的成熟投資者,你還需要在實踐中反復碰壁,琢磨、體會書中所述。你會發現選基金并非易事,而投資策略比選基金更重要,策略的執行比策略的制定更困難,要戰勝恐懼和貪婪,真的只有少數人能做到。
不用擔心,當你拿起這本書決定出發,你已經邁出了最難的一步。盡管這一路上仍會有風雨泥濘,崎嶇坎坷,但請相信,我一直都會在你身邊。另外,本書中涉及的基金產品僅作示例,不作推薦,推薦語也僅代表個人評論,與推薦人所在的公司無關。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
攢著是因為想寫成“書”
讓你輕輕地“讀”著,淡淡地記著
就算終于忘了,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