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說明
中華民族在長期與瘍疾作斗爭的過程中,經過歷代醫家精心研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創立了中醫外科學,并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至今仍用于臨床并指導臨床實踐,且日益發展創新。中醫外科學所研究的疾病多有形可見,為了使讀者逼真地觀察疾病的發病部位、范圍、形態、色澤等外部表現,并與其辨證論治、治療方法相互印證,以助臨證時準確診斷疾病,掌握其辨證要點,提高醫療水平,作者研究并參閱了大量有關古今外科醫學文獻資料,并力爭將精華原文引入;將幾十年來診治拍攝積累和部分門人收集的外科病種彩色圖片進行認真篩選;融入張八卦外科傳承經驗,結合李中玉教授50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引入當代優秀專著部分內容,以《中醫外科病診治彩色圖譜》為基礎,編著了這部圖文并茂的《李中玉外科》。全書共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主要介紹歷代著名外科醫家的主要著述及其貢獻,中醫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治療法則、用藥與處理等。第二部分至第七部分按疾病的性質分為六大類,即瘡瘍、乳房病、癭瘤巖、周圍血管疾病、皮膚病、肛腸病,共計三百多個病種,一千多幅彩色圖片,結合文字,對每種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機、辨證論治、預防調護等做了必要的介紹,以便與圖片相互對照。書末附錄部分列有中醫外科常用方劑(內服藥、外用藥),以便查閱。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選用圖片典型、清晰。原則上一病一證一圖,部分病種亦可一病一證多圖,以反映疾病的進展情況,有利于準確辨證論治。只有乳癖、乳中結核、甲狀腺結節和肛管癌等疾病,因圖片難以拍攝,但又確屬多發病,故亦做了文字敘述。
2.文字敘述突出中醫辨證特色,理、法、方、藥融為一體;治療經驗博采眾長,古今結合,實用有效;對西醫學的一些先進診斷治療技術亦酌情予以介紹,以便較充分地反映當今中醫外科學的臨床治療和學術水平。
3.正文中所用內服、外用方藥,凡屬經方、古方,只列方名,其內服藥的方藥組成及外用藥的方藥組成、制法、功用、用法等,均按筆畫列于“附錄”中;凡屬加減方及作者的經驗方,均隨正文一并介紹。
4.關于疾病名稱,原則上以中醫學病名為主,中醫學尚無確切命名的部分疾病,則采用西醫學病名。但不論采用中醫病名還是采用西醫學病名,盡量在文中說明其相當于西醫學的某病,或屬于中醫學的某證之范疇,以便參照。
本書可供中醫藥在校生、中醫外科專業醫師及西學中人員使用。
《李中玉外科》編委會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