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診集成(中國古醫(yī)籍整理叢書·續(xù)編)
- (清)呂紹元著 譚春雨等校注
- 634字
- 2024-07-03 15:38:01
黃色主病吉兇
《金匱直解》曰:脾王中央,屬土,色黃。黃者為濕,為熱,為虛,而有明暗之分,挾熱則色鮮明,挾濕則色昏滯,女勞、酒疸則色昏黑。
張石頑曰:黃屬脾胃。若黃而肥盛,胃中有濕痰也。黃而枯癯,胃中有火也。黃而色淡,胃本虛也。黃而色暗,津液久耗也。其虛實寒熱之機,又當以飲食便溺消息之。
張叔承曰:黃白無澤,脾肺之虛。淡黃,脾胃傷,四肢痿弱,腹痛。
陳月坡曰:面色黃者,多久病也。面黃唇白,病必虛瀉。面黃唇紅,脾之火也。面黃能食,病久內(nèi)熱。黃白而腫,食少虛極。天庭黃赤,上焦之熱。
準頭、印堂、年壽[27]有黃,氣明潤者病退,及目瞼黃,皆為欲愈。若黃而白,黃而紅,相生則吉。黃而青,相克則兇。長夏見黃則吉,兼青則兇。
《脈經(jīng)》曰:病人面無精光,若土色,不受飲食者,四日死。
《素問·五臟生成論》曰: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王注曰:凡色見黃,皆為有胃氣,故不死也。無黃色而皆死者,以無胃氣也。
喻嘉言曰:《內(nèi)經(jīng)》舉面目為望色之要,蓋以黃為中央土色,病人面目顯黃色而不受他色所侵者則吉,面目無黃色而惟受他色所侵者則兇。雖目色之黃,濕深熱熾,要未可論于死生之際也。
林慎庵曰:前人云,黃色枯燥而夭,其證必死。此專指雜證久病者而言,若傷寒溫?zé)岵∮螅蚧馃釥q陰,燥火發(fā)黃,色亦枯澀,治以涼潤,因而得愈者多矣,又未可遽斷以為死也。
鄒丹源[28]曰:凡人病見青黑諸色者多兇。惟黃為宮,然亦必黃而有神乃可。若久病枯黃,寧有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