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致富要趁早,投資不宜遲(1)
- 再忙也要會理財
- 喬布云編著
- 4859字
- 2014-12-09 01:57:17
讀書趁年幼,致富要趁早
有一個國家打勝仗后,大擺筵席慶功行賞。
國王對王子說:“孩子,我們勝利了,可惜你沒有立功?!?
王子遺憾地說:“父王,你沒有讓我到前線去,叫我如何立功呢?”有一位大臣連忙安慰地說:“王子,你才18歲,以后立功的機會還多著呢。”王子對國王說:“請問父王,我還能再有一次18歲嗎?”國王很高興地說:“很好,孩子,就憑這句話,你已經立了大功了?!?
張愛玲有句名言說:“出名要趁早”,事實上一個人若想達成某個愿望,都要提早準備,因為人生沒有假設,沒有可逆性,因為時不待人。
投資理財的時期,當然也應是越早越好!早到從小就要有理財的意識。在國外一些國家,許多小孩從他們入學起就開始進行理財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國外許多成功人士,他們從小就有很強的理財意識,很早就開始他們的理財活動。如存錢、打工、投資證券等。美國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從小就開始送報賺錢,到十歲多一點就開始投資股票,以致成為最成功的投資者和一個時期的首富,絕對與他從小開始理財有關。在國內,我們從一個計劃經濟相對貧窮的時代,走向開放的市場經濟時代,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也將越來越多。投資理財將會成為家庭的主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家庭中的孩子,更應向國外學習,使其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現代人。
從小學會理財,就是為以后走向社會獲得了生存能力以及獲取財富的技能。只有從小樹立起投資理財的意識與追求財富的觀念,才能在資源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更易更快更早地獲得成功。現代社會是經濟時代,或者叫財富時代,衡量一個人的主流價值標準就是財富。
理財需從娃娃開始!倘若你現在還沒有理財意識,那趕緊開始惡補吧!
趁早開始理財的優勢是什么
在說明趁早開始理財的優勢之前,我們需了解一個財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即貨幣時間價值原理。所謂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貨幣(資金)經歷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所增加的價值。簡單來說,同樣的貨幣在不同時間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所謂價值我們可以認為是它們的購買力,即能買入東西的多少?,F在的1元錢和1年后的1元錢其經濟價值是不相等的,或者說其經濟效用不同。現在的1元錢,比1年后的1元錢經濟價值要大,也就是說更值錢。
為什么會這樣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果你將現在的1元錢存入銀行,存款利率假設為10%,那么1年后將可得到1.1元錢。這0.1元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或者說前面的貨幣(1元1年)的時間價值是10%。根據投資項目的不同,時間價值也會不同,如5%、20%、30%等。
假設1年后,我們繼續把所得的1.1元按同樣的利率存入銀行,則又過1年后,你將獲得1.21元。以此方式年復1年的存款,則當初的1元錢將會不斷地增加,年限夠長的話,到時可能是當初的幾倍。這就是復利的神奇之處!復利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
時間就是金錢
我們知道了時間的神奇后,也就了解了同樣的資金在5年前的投資和5年后的投資的回報將會不同。所以越早投資也就越快獲得財富。就算從今天開始投資,或你感覺晚了,也會比明天才開始投資要好!這就是趁早投資理財的理由。由時間來給你創造財富!
要發財,先做發財夢
美國酒店大王希爾頓認為,完成大事業的先導是夢想,成功或許有運氣的成分存在,但若沒有一份完美的宏偉藍圖,一切都是白費。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沒有確立目標很難獲得成功。許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因為沒有確立目標或沒有選準目標,從此與成功失之交臂。
青年人若想經商,首先要注重經商目標。在確立目標時,必須切合個人的實際和環境,絕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遙不可及。其次在確立目標后,絕不要半途而廢或隨意中止奮斗。
英國的大衛·布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的發跡過程,就是他一生確立目標的實現過程。他出生于1904年,父親經營一間小型齒輪制造廠,幾十年一直慘淡經營,僅可以賺取一點生活費。
盡管如此,但布朗的父親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總結自己沒有選好奮斗目標的教訓,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為此,一方面,嚴格要求布朗勤于學習和讀書;另一方面,每逢假日就讓他到自己的齒輪廠去參加勞動,與工人們一樣艱苦工作,絕無特殊照顧。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廠里磨煉了較長時間,養成了艱苦奮斗的精神,熟悉了工業技術的知識,形成了自己的奮斗目標。但布朗自己的奮斗目標不在齒輪廠,而是利用自己在齒輪業務積累的經驗,向賽車生產這個目標奮斗。
他通過觀察,預感汽車大賽將會成為一種流行娛樂。就這樣,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立了大衛布朗公司,不惜重金投入,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搞設計,采用先進技術設備進行生產。194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汽車大賽中,布朗生產的“馬丁”牌賽車一舉奪魁,大衛布朗公司因此一舉成名,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布朗從此走上發跡之路。
一個人之所以能致富,就在于他賦予財富的方向。奮斗目標是一個人的動力核心,它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信念、決策模式和行為方式,進而賦予行動的力量。人生必須有夢想,賺錢也必須有目標!
每天對自己說:“我要賺大錢!”
一場突如而來的沙漠風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進方向。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裝水和干糧的背包也被風暴卷走了。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找到了一個青蘋果。“啊,我還有一個蘋果!”旅行者驚喜地叫著。
他緊握著那個蘋果,獨自在沙漠中尋找出路。每當干渴、饑餓、疲乏襲來的時候,他都要看一看手中的蘋果,抿一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會增添不少力量。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第三天,旅行者終于走出了沙漠。那個他始終未曾咬過一口的青蘋果,已干巴得不成樣子,他卻寶貝似地一直緊攥在手里。
在深深贊嘆旅行者之余,人們不禁感到驚訝:一個表面上看來微不足道的青蘋果,竟然會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其實不是蘋果有這么大的力量,而是因為蘋果給了這個人以信念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才能幫助他走出沙漠,獲得新生。
同樣,要追求財富,也需要你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讓這個信念成為你財富路上永不凋謝的玫瑰。
約瑟夫·墨菲告訴我們:“想得到財富,先必將財富的觀念送入潛意識,不論何時何地,心中先相信你會有很多財富。”他總結自己致富的經驗,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身心輕松時,每天對自己說幾遍下面的話:“我非常喜歡錢,我愛錢,我高興地用這些錢。同時,希望它能增加幾倍再回到我的包里。錢實在是好東西,它會向我錢包里源源不斷地流進。我一定將它用在適當的地方,我為了我自己的利益和財富而感謝你——金錢。”他認為,如果你堅信上面這段話,并且不斷地強化這一觀念,同時誠實努力地投入工作,潛意識中的欲望就能獲得成功。
我們不是要人們推崇拜金主義,而是要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觀念,那就是要培養強烈的致富欲望。雖然渴望財富不一定馬上就能得到財富,但是時刻存在著這種念頭,你就會發現許多賺錢的門路;時刻想著致富,你就會找到許多致富的機會。在復雜變幻的現代社會里,許多獲取財富機會的把握,往往取決于自己的靈感??释睦砟钍鼓愕难酃飧叨床炝ΑK枷肽軌虼龠M行動,動機能夠激發靈感。要是時刻思考和強烈渴望致富,你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能量去追求致富,使自己的一切理念、行動、個性、才能與致富的欲望相吻合;對于一些與致富的欲望相沖突、相矛盾的東西,你就會努力去克服、去消除;對于有助于致富的東西,你就會竭盡全力去尋找。這樣,經過長期的努力,你便會成為一個你所渴望的致富者,使致富的欲望更快地變成現實;相反,你要是致富的欲望不強烈,一遇到少許挫折,便退避三舍,將致富的欲望淡化或壓抑下去,那肯定一事無成。
時時暗示自己“我有賺大錢的潛力”“我有很好的財運”等,這么一來,你就能發揮最大的潛力。
將自己想要成就的事情,時時的自我暗示,你便會發揮不可想象的超能力。
夢想再好,不行動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當年輕人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作出具體的規劃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需要將你的目標和規劃付諸行動,否則一切都是妄談,你的目標和行動就會像一朵不結果實的花朵一樣,華而不實,毫無用處。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富人,就需要從今天開始采取行動,而不是拖到明天或者更晚的時間。作家瑪麗亞·埃奇沃斯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頗有見地。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道:“如果不趁著一股新鮮勁兒,今天就執行自己的想法,那么,明天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它們付諸實踐;它們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惡勞的泥沼之中?!?
電子游戲之父諾蘭·布歇爾被問及企業家的成功之道時,這樣回答到:“關鍵在于拋開自己的懶惰,去做點什么,就這么簡單。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會即刻著手付諸實踐。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就在今天。真正的企業家是一位行動者,而不是什么空想家。”
馬克·吐溫曾經講過一個明天才行動的人的故事:
有一次,某地發大水,一個人家里進了水。在水馬上就要漫過他家的門檻時,一位好心的鄰居表示,他可以開車拉這個人去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這個友好的提議遭到了此人的斷然拒絕,理由是上帝絕不會袖手旁觀。隨著水面不斷升高,他不得不爬到了屋頂上。
這時,一條小船駛過并表示可以把這位受難的老兄帶到安全的地方。提議再次遭到了斷然拒絕,理由仍然還是對上帝的信念。水面還在不斷升高,已經漫過了屋頂,眼看這位老兄就要一命嗚呼。就在此時,一架直升機飛過,并拋下了一根繩子來營救幾乎已淹在水中的老兄。但是,他又一次斷然拒絕了營救,拒絕去抓住救命的繩索,理由同樣是對于上帝的忠誠信念。就在死亡即將來臨之際,這位老兄絕望地抬起頭,對著上天呼喊道:“上帝呀,我如此忠誠地相信你會來拯救我,可是,你為什么沒有呢?”突然,一個來自天堂的聲音說道:“你究竟想讓我怎么做?我派去了一輛卡車、一條船甚至一架直升機!”
有一句名言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不妨將范圍再擴大一些:行動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也應當包括在行動的范圍之內,只不過是失敗了的行動。實際行動是實現一切改變的必要前提。我們往往說得太多,思考得太多,夢想得太多,希望得太多,我們甚至計劃著某種非凡的事業,最終卻以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而告終。如果我們希望取得某種現實而有目的的改變,那么,我們必須采取某種現實而有目的的行動。這對于我們是否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至關重要。
羅伯特曾經說到:“積極的人生構筑于我們所做的一點一滴之上——而不是那些我們不曾接觸的事情。永遠不要忘記,構筑人生唯一的原材料便是積極的行動。”
1968年,在投資美國運通公司過后沒幾年,巴菲特成為依阿華州格林內爾市的格林內爾學院理事,那時該學院流動的捐贈基金大約有1200萬美元。不久,巴菲特就向該學院提出了幾條很好的投資建議。第一條:盡快行動起來;第二條:如果其他任何人擁有你想要的東西,那么就買他們公司的一部分股票。
如果沒有實際行動,就不會成就今天的巴菲特、比爾·蓋茨、李嘉誠,行動在人們之間區分了窮人和富人。艾德·佛曼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對那些不愿采取實際行動的空想家進行了細致刻畫:
總有一天我會長大,我會從學校畢業并參加工作,那時,我將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傆幸惶?,在償清所有貸款之后,我的財務狀況會走上正軌,孩子們也會長大,那時,我將開著新車,開始令人激動的全球旅行。總有一天我將買輛漂亮的汽車開回家,并開始周游我們偉大的祖國,去看一看所有該看的東西??傆幸惶臁?
這些可悲的人最終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并在實際生活中扮演著窮人的角色。如果說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窘況,那就是毫不遲疑地行動!
一個叫莉蓮·卡茨的美國婦女十分清楚這一點。在她還沒有成為富人之前,就認識到,財富不會無緣無故地從天而降,只有采取行動才能捕捉到財富。莉蓮利用結婚時親朋好友送給自己的賀禮中攢下的2000美元,在一本流行雜志上刊登了一則小廣告,開始走上了推銷自己個性化的漢堡和減肥食品的道路。1年后,訂單源源不斷,莉蓮·卡茨的業務不斷壯大,已經從當年的目錄直郵公司,發展成為現在的LVC國際集團,年銷售額高達數億美元,每周需要處理的訂單超過3萬份。有上千名員工與莉蓮·卡茨為了公司的美好前景而努力。莉蓮·卡茨的成功正是因為她沒有守株待兔,而是以有目的的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