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棋弈
- 穿越崇禎:從大廈將傾到逆轉乾坤
- 天舞龍蛇
- 2457字
- 2024-08-08 17:30:00
在接下來的幾日里,遵化戰場上的局勢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皇太極并不急于發動進攻,而崇禎也似乎在城內按兵不動,沒有任何動靜。大明和后金的兩軍,就這樣在遵化城下僵持著,誰也不愿輕舉妄動。
一天,后金軍營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那是一位身著明朝官服的使臣,在士兵的搜身確認他沒有攜帶任何利器后,就被領到了皇太極的面前。
“崇禎派你來,所為何事?“皇太極開門見山地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警惕和不耐煩。
只見明朝使臣恭恭敬敬地向皇太極躬身行禮,然后說道:“大汗,大明皇帝陛下有言,您可以派人前來收殮前幾日在遵化城下戰死的士兵。我軍保證,不會攻擊前來收殮尸體的貴軍士兵。“
皇太極聞言,不禁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崇禎派來使臣,竟然是為了這樣一件事。
皇太極心中也曾想過派兵前去收殮那些戰死的后金士兵尸體。
但是,面對遵化城墻上那些黑洞洞的炮口,他手下的士兵們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抗拒情緒。
他們擔心,去收殮尸體不僅可能徒勞無功,反而還可能再搭上不少人的性命。
而現在,崇禎的提議又讓皇太極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如果不去收殮陣亡士兵的尸體,任由他們暴尸荒野,必定會對軍中士氣造成嚴重打擊。
那些還活著的將士,看到戰友的尸骨無人問津,心中難免會產生怨言和動搖。
但另一方面,如果接受了崇禎的提議,在明軍的“允許“下去收殮尸體,這件事情的性質就變了。
它不再是后金軍對自己陣亡將士的悼念和敬重,而變成了明朝皇帝的“恩賜“和“善心“。
皇太極聽完使者的話,心中暗自感嘆:“這個崇禎皇帝,當真是好生毒辣啊。”
明朝使者似乎看出了皇太極內心的掙扎,他恭敬地說道:“大汗,我家皇帝陛下此舉,實在是出于對所有陣亡將士的尊重,并無任何其他居心。”
使者誠懇的話語,似乎打動了皇太極的內心。
他沉默了片刻,終于緩緩開口:“既然崇禎皇帝有如此美意,那我豈有不敬之理?好,就依你所言,明日我會派士兵前往戰場,收殮我軍陣亡將士的遺體。但為表誠意,我軍士兵將不攜帶任何兵器,以示對明軍的信任。“
“大汗英明!我這就回去,將您的意思稟告皇帝陛下。“明朝使者聞言大喜,再次躬身行禮,告退而去。
第二天清晨,后金的士兵來到了遵化城下的戰場。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戰場上除了他們自己,還有明朝的士兵。當然,明軍士兵也同樣沒有攜帶任何武器,雙方就這樣在戰場上相遇了。
后金和明朝的士兵,開始有序地收殮各自陣營陣亡的將士。
戰場上彌漫著一股肅穆而悲涼的氣息。那些曾經意氣風發的年輕士兵,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地上,再也無法醒來。
士兵們默默地將戰友的遺體抬起,小心翼翼地放到擔架上。
有些士兵,在看到好友遺容的那一刻,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泣不成聲。
但更多的士兵,卻只是緊緊地抿著嘴唇,眼中滿是沉重和哀傷。
就在這時,遵化城頭上忽然傳來了一陣悠揚而憂傷的歌聲。
那是一個女子的聲音,清麗而哀怨,似乎在訴說著一段凄美的故事。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這首古老的詩歌,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之手。
雖然詩中描述的是古代邊塞的場景,但卻意外地與眼前的情景產生了共鳴。那凄婉的歌聲,仿佛在為這些陣亡的將士們,吟唱一曲挽歌。
城樓上,崇禎靜靜地望著城下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終于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不仁。
傍晚時分,后金軍營中,皇太極正在自己的帳內沉思。
突然,一個身影悄無聲息地閃了進來,竟然是遵化城內的奸細。
這個時候,他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
奸細低聲稟告:“大汗,我有重要情報。明朝皇帝所帶的御林鐵衛,原本只是以演習的名義來到遵化城,所以帶來的糧草十分有限。現在,他們已經陷入了糧草短缺的困境,軍中怨聲載道,騷動不斷。”
皇太極聞言,先是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和疑慮。
他沉吟片刻,緩緩開口:“你確定這個消息屬實?崇禎帶著御林鐵衛,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讓自己的軍隊陷入缺糧的境地?”
奸細恭敬地回答:“大汗,我所言句句屬實,絕無虛言。這個消息,是我冒著生命危險,從城中傳出來的。”
皇太極并沒有完全相信奸細的話。
通過戰場,他了解了崇禎,知道這個明朝皇帝雖然年輕,但卻心思縝密,不會輕易露出這樣的破綻。
“此事,恐怕沒有那么簡單。“皇太極心中暗自思忖,“崇禎此舉,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又或者,這只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想要誘我上鉤?”
他目光炯炯,緊緊盯著面前的奸細,似乎想要從對方的表情中看出端倪。但奸細卻始終保持著恭敬而謙卑的姿態,絲毫看不出任何破綻。
良久,皇太極終于做出了決定。“你先下去吧,這件事,我會好好考慮。”
他揮揮手,示意奸細退下。
奸細領命而去,帳中只剩下皇太極一人。
他緩緩起身,在帳內來回踱步,似乎陷入了沉思。
此時遵化城內,崇禎正與心腹大將曹文詔商討著如何應對后金的策略。
曹文詔有些疑惑地問道:“陛下,您為何要讓那個后金奸細向皇太極傳遞我軍缺糧的假情報?依我看,以皇太極的智謀,他斷然不會輕易相信這樣的消息。”
崇禎淡淡一笑,語氣中透著幾分深意:“曹愛卿,你要記住,謊言的目的,并非總是為了欺騙對方。有時候,它的作用,不過是為了把水攪渾罷了。”
“陛下英明!”曹文詔恍然大悟,對崇禎的謀略更加欽佩。
崇禎接著說道:“而且,有些廢物,在丟棄之前,還是可以利用一二的。”
“陛下,您的意思是……”曹文詔似乎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
崇禎眼中閃過一絲冷酷的光芒,沉聲道:“曹愛卿,等那個奸細從皇太極那里回來,你要秘密將他處死。”
“末將遵命。”曹文詔躬身應是,隨即又想起一事,“那奸細在城中的父母妻兒,該如何處置?”
“斬草除根。”崇禎的語氣冷若寒霜,不容置疑。
片刻后,他的語氣緩和下來,緩緩說道:“曹愛卿,你要知道,遵化乃是我大明第一大冶鐵重鎮。”
曹文詔心中一震,隱隱明白了崇禎的良苦用心。
“陛下,末將明白了。”曹文詔再次躬身,語氣中滿是敬佩。
“曹愛卿,去吧,該做的事,一件都不能少。”崇禎揮揮手,示意曹文詔退下。
曹文詔領命而去,房間中只剩下崇禎一人獨自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