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速征途,反物質之鑰
- 傳送門發明人的故事機器人篇
- 傳送門發明人
- 2573字
- 2024-06-23 09:34:59
夜幕降臨,華夏國科學院的網絡論壇上,一場圍繞物理學基礎的辯論如火如荼,主角正是那位來自偏遠山區的少年李二中,如今的他已步入中學。
由于小小年紀就接觸到了那些不屬于他這個年紀的平行宇宙、亞原子粒子世界的知識之后,他就腦洞大開提出了一項驚世駭俗的觀點:物體實現光速移動,并非需要無窮大的能量,而是理論上只需與物體質量相等的反物質即可。
這一論斷,無疑是在科學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幾乎幾秒鐘就刷新一次論壇的首頁。
【量子行者】:“諸位,光速不變,乃是宇宙秩序的基石,不容置疑。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如何疾馳,光速,那恒定的每秒三十萬公里,如同宇宙的律法,從不偏頗,從不改變。這是相對論賦予我們的最偉大啟示,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時空守望者】:“而當我們談論接近光速的旅程,就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無窮大的能量需求。根據相對論,隨著速度的提升,物體的質量會增大,這意味著加速所需的能量將以幾何級數增長。想要觸及光速,就如同追逐一場不可能的夢,因為那需要的能量,是宇宙所能提供的所有能量都無法滿足的。”
【量子行者】:“相對論,不是輕易就能被質疑的理論,它是經過無數次實驗驗證,歷經百年風雨而不倒的真理。科學的每一寸進步,都建立在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之上。”
【時空守望者】:“相對論,是人類智慧的巔峰之作,是我們對宇宙認識的燈塔,經歷了無數次的實踐檢驗,可以說就是顛撲不破的宇宙真理。那些妄想推翻相對論的妄人,終究是自取其辱罷了。”
辯論深入,李二中以堅定的筆觸,再度展開論述。
他首先追溯至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強調這一公式揭示了質量和能量之間的等價關系。
他指出,盡管傳統觀點認為達到光速需要無限能量,是因為考慮了質量增加效應,但在他構想的方案中,引入反物質作為能量來源,情況大為不同。
“諸君,”
李二中在論壇上發表道,
“我們所處的宇宙,遵循著對稱的原則,正物質與反物質作為宇宙的雙生子,相遇之時釋放的能量,恰是質能方程的完美體現。
設想,若我們能精確控制等量的反物質與正物質相遇,其湮滅過程釋放出的能量,恰好足以推動等量的正物質達到光速。
此乃物理學之美,而非悖論。”
面對諸多學者的疑慮,李二中進一步解釋,利用反物質作為能量源,是基于對能量轉換效率的極致追求。
他援引了最近流行的光纖通訊的實例,強調科技的進步往往源自對傳統觀念的顛覆。
他指出,盡管目前獲取與儲存反物質技術面臨重重挑戰,但這不代表未來不可能實現。正如光纖通訊初期遭受的質疑,如今已成為連接世界的血脈。
“吾輩科研者,當有破而后立之勇氣。”
李二中激昂地寫道,
“昔日,飛行器翱翔天際被視為幻想,今日卻已成為日常;未來,光速旅行或亦非遙不可及。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愿意跳出思維的牢籠,探索那看似不可能的邊界。”
辯論中,李二中不僅展示了他對物理學的深刻理解,更體現了他對未來科技的無限憧憬。
他呼吁科學家們不應受限于現狀,而應勇于探索未知,哪怕這條路充滿荊棘與誤解。
他的觀點雖然在當時未能立即贏得廣泛贊同,卻在年輕一代中激起了漣漪,激勵著更多人對反物質及其潛在應用產生了濃厚興趣。
【未來探索者】:“喂,你們這些人,別這么消極好不好?科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們現在嘲笑的東西,可能就是明天的現實。記住,人類歷史上有多少次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最后變成了可能?光速旅行,為什么就不能是下一個奇跡呢?”
【夢想守護者】:“沒錯,未來探索者說出了我的心聲。光速旅行,那是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但它激勵著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前進。也許,就在我們這一代,或者下一代,那個夢就會變成現實。”
彼時,在網絡論壇的虛擬舞臺上,一群年輕的心靈正以鍵盤為武器,釋放著對傳統束縛的不滿。
然而光速旅行,這個科學與幻想交織的議題,也帶來了另一波年輕人的嘲笑與挑釁。
【星際懷疑論者】:“光速旅行?哈哈,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你們這些科幻小說看多了吧?別忘了,相對論早就告訴過我們,那可是需要無窮大的能量,而且,就算你真的達到了光速,時間會變慢,你的壽命又能有多少?別做夢了,孩子們!”
【科學粉碎機】:“聽著,星際懷疑論者說的沒錯,光速旅行可不是什么浪漫的童話。你知道嗎?以目前的技術水平,我們連太陽系都還沒能徹底探索清楚,更別說跨星際旅行了。每次看到有人在論壇上吹噓光速旅行,我就覺得好笑,簡直是無知的表現!”
這場辯論,不僅讓李二中這個名字在民間科學界逐漸為人所知,也為他的傳送門技術研究鋪墊了理論基礎。
他堅信,通過不懈努力,終有一天,人類將駕馭反物質的力量,跨越光速的門檻,開啟星際旅行的新紀元。
在這一回合的較量中,李二中雖未取得全面勝利,卻已成功播下了一顆變革的種子,在科學的土壤中靜待萌芽。
他開始整理關于光速旅行的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來自一位位陌生而又熟悉的網友,想必他們的生活中也充滿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當他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時,耳畔似乎又能想起剛才的激情辯論,以及那些從未見識過的支持他的聲音與知識:
【星際先驅】:“朋友們,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那遙遠的星河,思考一個偉大的命題——光速旅行。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那每秒三十萬公里的極限,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鴻溝。然而,科學的進步,總是在挑戰與創新中前行。我們已經開始探索超越光速的可能性,例如,蟲洞理論與阿爾庫貝里驅動,或許,它們能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星際的大門。”
【科技革新者】:“在理論的基礎上,技術的突破是實現光速旅行的關鍵。我們正在研發新型的反物質引擎,以及利用量子糾纏進行信息傳輸的裝置。這些創新,或許能在不遠的將來,讓我們跨越光年的距離,如同穿梭在宇宙的經絡之間,探索那些隱藏在星河深處的秘密。”
【宇宙探索者】:“然而,光速旅行并非坦途。它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如何在極端高速下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如何解決長時間航行帶來的生理與心理問題,以及如何應對宇宙射線與微隕石的威脅。但請相信,人類的智慧與勇氣,總能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
【未來夢想家】:“在追尋光速旅行的路上,我們或許會遭遇失敗,或許會面臨質疑。但請記住,每一次嘗試,都是向著未知邁出的一大步。就像那些在古代仰望星空的先民,他們不曾想到,有一天,人類真的能踏足月球,探索火星。光速旅行,亦是如此。
讓我們攜手并進,用夢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直到那一天,我們能夠站在宇宙的另一端,回望地球,感嘆那不可思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