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星火燎原,光之傳承

正當二人沉浸在用反物質實現光速旅行的無限暢想之時,命運的風帆悄然將他們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場點:學校新電腦機房內】

【人物:李二中、耀哥、安裝師傅】

安裝師傅正忙碌著布置線路:“快來搭把手,幫我把這卷光纖捋捋直輕輕放好。”

李二中好奇地:“師傅,這細細的光纖,是怎么傳遞信息的呢?”

安裝師傅:“小伙子,這你就不知道了,光纖里面的核心部分可以傳導光線,利用光脈沖來傳遞數據,速度快得驚人,而且幾乎不受電磁干擾。”

耀哥小心翼翼地接過光纖:“這么神奇,那這些光纖看起來挺脆弱的,有點像玻璃絲。”

安裝師傅:“就是玻璃絲,稍有不慎,彎曲過度或者物理損傷都會影響信號傳輸,還要確保彎曲半徑足夠大,不能太緊繃,溫度和濕度也要控制好。”

耀哥:“聽起來很專業啊。師傅,這光纖是誰發明的啊?”

安裝師傅:“光纖技術的奠基人有很多,但被譽為‘光纖之父’的是華裔科學家高錕。他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使用玻璃纖維傳輸信息的理論。”

李二中敬佩地:“高錕先生真厲害,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安裝師傅:“沒錯,高錕先生的貢獻不可估量。他讓我們現在能享受到高速的網絡通信,要知道,你每次上網、視頻通話,都離不開光纖技術。”

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了李二中所在的偏遠小鎮。

一則新聞通過光纖網絡的微弱信號,再次點燃了李二中心中對光纖通訊的熊熊熱情。

新聞報道了高錕先生的最新成就,以及他對中國乃至世界光纖通信產業不可磨滅的貢獻。

屏幕上的文字,如同星辰般在他眼中閃爍,激發了他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

【屏幕里】

主播:“今晚的特別報道,我們將帶您走近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先生。接下來,請看現場記者的連線報道。”

記者站在高錕先生的照片前:“大家好,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香港,身后是香港中文大學,這里曾是高錕先生工作和研究的地方。高錕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開創性工作,徹底改變了全球通信的面貌。”

記者轉向一位教授:“教授,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高錕先生的貢獻嗎?”

教授:“當然,高錕先生最大的貢獻在于他提出了光纖通信的概念,并證明了利用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輸的可能性。他的這一發現,為今天的高速互聯網、全球通信網絡奠定了基礎。”

記者轉回鏡頭:“高錕先生1933年出生于上海,后來移居香港,并在英國和美國深造。1966年,他在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STC)工作期間,首次成功演示了用純凈玻璃纖維進行光通信,開啟了光纖通信時代的大門。”

記者采訪一名電信工程師:“工程師,您每天工作都離不開光纖技術,您認為高錕先生的發明對您的工作有何影響?”

工程師:“影響深遠。沒有高錕先生,就沒有我們現在這樣高速、穩定的數據傳輸。他的發明極大地提升了通信效率,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圍內即時傳遞成為可能。”

記者回到鏡頭前:“高錕先生因其在光纖通信領域的杰出貢獻,于2009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成就不僅僅改變了科技領域,也深刻影響了全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但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通信技術的歷史豐碑上。”

主播:“感謝前方記者的介紹,高錕先生的故事激勵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對未來充滿好奇的年輕人。讓我們共同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繼續傳承他探索未知、造福人類的精神。”

【時間回到2009年】

【地點: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高錕先生身著莊重的禮服,站在了科學界的最高榮譽殿堂。

全世界的目光匯聚于此,見證著這位光纖通信之父的光輝時刻。

高錕先生的聲音透過無線電波,穿過千山萬水,回響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包括李二中所在的那個偏遠小鎮。

“《光導纖維通信的原理與應用》,這是我獲獎論文的名稱。”

高錕先生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

“這項研究,是我一生的摯愛,也是我與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今天,我站在這里,心中充滿感激,感激那些年一起奮斗的日夜,感激那些失敗后重拾信心的時刻,更感激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它們讓我明白,科學之路雖長且艱,但每一步都值得。”

面對記者的提問,高錕先生顯得格外從容,他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解答了關于光纖通信的基礎問題:“光纖通信,你可以想象它是一條光的高速公路,信息以光速在細如發絲的玻璃纖維中穿梭,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效率和質量。與傳統的電纜相比,光纖具有傳輸距離遠、容量大、抗干擾性強等顯著優勢。可以說,光纖通信的出現,為信息時代的到來鋪就了堅實的基石。”

-------------------------------------

看著新聞上報道,李二中凝視著電腦屏幕,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感動。

高錕先生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溫暖了他對科學的執著之心。

他意識到,科學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公式,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橋梁。

“耀哥,你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的方向。”

李二中激動地對身旁的伙伴耀哥說,他倆正圍坐在電腦前,觀看關于高錕先生的紀念特輯。

屏幕上的畫面和解說詞讓李二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李二中眼神閃爍:

“耀哥,你有沒有想過,既然光纖可以傳輸光信號,實現這么快速的信息交流,那如果我們能以某種形式編碼人體的信息,是不是理論上也能通過光纖傳輸人呢?就像《星際迷航》里的傳送機一樣。”

耀哥先是驚訝,隨即露出玩味的笑容:

“二中,你的想法真是天馬行空。不過,別說,這還真有點科幻小說的味道。人體包含的不僅僅是信息,還有物質結構,要實現這一點,不僅要解決信息編碼的問題,還得解決物質重構,這可是目前科技遠遠達不到的。”

李二中興奮地:

“對,我知道現在聽起來像是癡人說夢,但是想想看,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空間旅行、緊急救援都能實現質的飛躍。人不需要實體移動,瞬間就可以到達另一個地方。”

耀哥認真思考:

“確實,如果技術能達到那一步,將會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但我們要考慮到倫理、安全和技術瓶頸。比如,人的意識、記憶、情感怎么準確無誤地編碼和解碼?而且,重構過程如何確保人的完整性?這些都是巨大的挑戰。”

李二中雙手抱頭,陷入沉思:

“是啊,這些問題每一個都是科研的珠穆朗瑪峰。不過,科學不就是從不可能中尋找可能嗎?高錕先生當年提出光纖通信時,也一定面臨過諸多質疑。”

耀哥拍拍李二中的背:

“沒錯,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咱們雖然現在做不了,但可以開始研究相關的理論基礎,比如量子信息、生物編碼等領域,說不定未來某一天,你這個想法就能成為現實。”

高錕先生的成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李二中與耀哥前行的道路。

在這一刻,他們的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那是一份對科學無盡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無限的憧憬。

多元宇宙之下,他們仰望星空,誓言要將這股星火,燎原于世,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書寫屬于自己的科學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清新县| 会昌县| 云安县| 平山县| 鱼台县| 赤峰市| 邓州市| 榆林市| 镇江市| 大竹县| 洮南市| 什邡市| 邢台市| 文水县| 渑池县| 南漳县| 常州市| 武夷山市| 梅州市| 瓮安县| 昌宁县| 潼关县| 桑植县| 江西省| 泽州县| 色达县| 洛川县| 六枝特区| 鄄城县| 客服| 石屏县| 保德县| 大宁县| 仪陇县| 济源市| 宁武县| 德保县| 三都| 治县。|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