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印泥用。”
陳波經(jīng)常跟著領(lǐng)導來探訪蘇欣怡,所以知道一些數(shù)據(jù)。
“萬畝荷塘聽著很多。可是你知道嗎?一萬斤的荷葉梗,才能抽出2兩藕絲。蘇小姐的那萬畝荷塘,一年也才能勉強抽出10斤藕絲。而這藕絲,并不是這邊采了就能制作印泥,而是要經(jīng)過斷青,曬干,陰干一年以上,才能用,當然,藕絲陰干的年份越久,效果越好。”
謝致蘊薄唇緊抿。
他雖然對國畫沒有天賦,但是他有一個是國畫圈的朋友,他知道好的印泥十分難得,價格也十分昂貴。
就比如以水浸不爛,火燒留痕出名的蘇氏印泥。
聽好友說,一盒90克的蘇氏印泥,售賣的價格是18萬。
他從前一直覺得印泥行業(yè)格外暴利。
小小一盒,售價十幾萬,就那還供不應求。
他還在想等謝氏集團他總裁之位坐穩(wěn),也研究一下印泥怎么做,開個印泥工廠。
沒想到了解之后,一萬斤荷梗,才能抽出2兩絲,還要陰干一年以上才能使用。
人工和時間的沉默成本,太大。
價格貴,倒也合理。
只不過后面他才知道,好的印泥,不僅僅只是人工和時間的沉默成本,還有各種昂貴的配料……
他想到蘇欣怡10月份才能動工的要求,和陳波說的8月份大家去幫忙抽絲話,又問。
“為什么8月份大家去幫蘇小姐抽藕絲?”
“因為8月份荷葉梗里的藕絲,才是最堅韌和綿長,制作印泥的效果,也是最好的。而且抽絲是一件特別細致,考驗人耐心的活。要小心翼翼的將藕絲抽完整,不能抽的細碎,那樣的藕絲不能用在印泥里。”
謝致蘊這下算是了解,蘇欣怡為什么非要他們10月份之后才動工。
也算是理解,為什么她會那么寶貝那些荷花,以及村民那么生氣他們動了荷花塘。
聯(lián)想到蘇欣怡的姓氏,他試探性的問了句。
“她是蘇氏印泥的非遺傳承人?”
陳波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你怎么知道?”
謝致蘊本來還有些是懷疑,但是看到陳波的震驚后,他確信了。
“猜的。”
怪不得蘇欣怡的氣質(zhì)非富即貴,家中用具那么高端,原來是蘇氏印泥的老板!
也怪不得一億的違約金她說賠就賠。
她壓根不差錢!
如果要和蘇欣怡打官司,估計他的起訴狀還沒有擬好,喜好蘇氏印泥的那些大儒們,就登門找他算賬了。
對蘇欣怡強硬手段不能用,只能采取懷柔手段。
“那你知道當初蘇小姐,為什么會決定售賣萬畝荷塘嗎?”
陳波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謝先生可以在蘇小姐情緒穩(wěn)定以后,再去登門,親自詢問蘇小姐。對了,謝先生你要切記,蘇小姐不僅是白家村的鎮(zhèn)村之寶,也是三清鎮(zhèn)和省城的重點關(guān)注對象,她又有心臟病史,所以,還請謝先生下次登門時,穩(wěn)住好自己的情緒。若是蘇小姐被你氣個好歹,我估計你謝氏想要在白家村落成度假村項目,怕是不會順利。”
心臟病史?
謝致蘊錯愕。
他剛剛看著蘇欣怡挺健康的……
難怪陳波一看蘇欣怡生氣,就趕忙拉著他出來。
“多謝陳警官提醒,我會注意。”
……
7月18日。
宜:結(jié)婚,搬家,簽訂合同,納財……
忌:出門、修墳、行喪
蘇欣怡見沒有諸事不宜后,便穿上她自己定制的“工服”,端上川椒、白芷、白芨三樣配料,開始熬煮第一遍蓖麻油。
雖然院子里已經(jīng)擺放了很多很多黏稠的蓖麻油,但是蘇欣怡每隔七天,還是要熬煮新的蓖麻油。
因為蓖麻油需要晾曬6年,才能制作出上等的印泥用油。
雖然她不確定自己能活幾個6年,但是制作印泥的每一樣物質(zhì),都是要經(jīng)歷時間沉淀,以及人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
她準備的越多,下一代的傳承人就會能制作出更多更好地蘇氏印泥。
就像外曾祖父給外公,留了能夠年產(chǎn)50公斤的蘇氏印泥,而外公給她留下年產(chǎn)80公斤的產(chǎn)量,她想給下一代,留下能夠年產(chǎn)150公斤的蘇氏印泥物資。
“咚咚咚……”
這時,門被人敲響。
張嬸的聲音傳來,“欣怡,你在家嗎?”
“在的。”
蘇欣怡看了一眼熬煮蓖麻油的火候,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出問題,便起身開門,將人領(lǐng)進客廳,給她泡茶倒水。
張嬸習慣蘇欣怡這一套待客流程,今天又沒有急事,就把兩個大包裹放在地上,兩個小包裹放在桌上,放完才坐下來接過茶喝了幾口。
“我今天來,是給你送十斤雄黃和十斤雌黃石頭,還有我自己做的蒜香魚和干蒸土雞,你留著中午吃。”
雄黃和雌黃,是做紅色印泥以外的主要顏材料。
市場上,雌黃價格是15-40元一斤,雄黃是30-50元左右一斤。
考慮到大家找石頭也不容易,也因為雄黃和雌黃會一起出現(xiàn),所以這兩個石頭的價格,她都是按照50元一斤收購。
村民們也都知道他們占便宜了,所以日常會給她一些各家做的小吃等,算作回禮。
如果她不收,張嬸等人也心里不安。
所以蘇欣怡接過東西,眉眼彎彎,“謝謝張嬸,我最愛吃你做的這兩樣菜了。”
張嬸聽了也笑的很開心。
“你喜歡就好,我過兩天再給你炸點蘿卜肉丸子。”
“好啊,麻煩張嬸了。那張嬸你先等著,我給你拿錢。”
蘇欣怡轉(zhuǎn)身要進屋,被張嬸拉住。
“沒事,不急。我還沒和你說昨天謝氏集團打我們的人,最終結(jié)果呢。”
昨日在謝致蘊離開蘇園的第二個小時,蘇欣怡就去了張嬸家。
但是張嬸家的兒子張景龍,說張嬸沒有回家,還在村委會處理事情。
蘇欣怡又去村委會,雙方在里面也一直吵。
村里的叔叔伯伯嬸嬸都知道她不能生氣,怕她發(fā)病,便讓她先回家,有結(jié)果再告訴她。
這一等,就等到第二天。
蘇欣怡雖然很想知道謝氏的處理結(jié)果,但她還是搖頭。
“不行的張嬸,一件事一件事的解決,事情堆積的多了,我怕我會忘,先結(jié)清錢再說,還麻煩張嬸先幫我看看蓖麻油的火,滅了沒。”
“行,我去看看。”
張嬸經(jīng)常來,多少了解一點。
蘇欣怡拿了1000元,交到張嬸手里,兩人坐在鍋爐前,說著閑話。
考慮到自己昨天違約不賣萬畝荷塘的事情,蘇欣怡有些緊張。
“謝氏集團那邊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