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爺爺李大林留下的窩子
- 趕山客:我的養家日常
- 白馬神
- 4457字
- 2024-06-25 00:06:53
凌晨三點半。
鬧鐘響起。
李明嚇醒,瞪著眼,關了鬧鐘,好一會才反應過來是咋回事,為了早點進山多點時間,今天比昨天起得更早,緩了兩分鐘,坐起來穿好衣服,拉開門走出房間,一眼看到妹妹李小蕊趴在桌子上睡著,弟弟李華沒在,肯定房間里睡覺,一個知道得拼命讀書才有出路,一個光顧著玩,話已放出去,等著測驗,考不了一百分,打爛屁股。
李明拿了衣服,披在李小蕊肩膀上,輕手輕腳走出堂屋,進了廚房做早飯。
“哥!”
“你咋不多睡一會?”
“上山辛苦著呢!”
“我想著起來做早飯的呢!”
李明剛剛煮好稀粥和整條的番薯,李小蕊揉著眼睛走進來。
“昨晚上早睡,這個點足夠了。”
“不是和你說了用不著早起的嗎?”
“趕緊回去睡覺。”
“我一會煮好吃完就出門上山。你晚點和弟弟起來吃了去上學。”
李明揮了一下手,趕李小蕊回房間睡覺。
李小蕊見著李明起來,自己再在這呆著用不上,點了點頭,轉身回房間繼續睡覺。
李明起鍋燒油,拿了三只雞蛋打了炒煎荷包,鏟起來擱碟子上,裝了兩碗粥,顧不上燙,大口吃完,拿了袋子裝好番薯,背上昨天晚上收拾的竹簍出門。
凌晨四點。
天上地下一片漆黑。
整個村子靜悄悄。
李明手里拿著電筒,踩著露水快步往村子后山走去,昨天清理過通向后山的小路,這一次走得快,半個小時不到到了芒萁土坡,照方抓藥,拿了昨天扔一邊的長竹竿,分開芒萁走了進去。
李明爬到坡頂大石,停下來,昨天來到這已經是下午兩點,沒法干別的,今天來得早,抬頭看了一下天,東邊天角剛露出魚肚白。
李明沒有著急馬上去爺爺李大林留下來的窩子,一是今天時間很充足,二是路上全是一塊塊或大或小或矮的石頭,亂七八糟堆一起,又或者一條條山溝,得等太陽升起來霧氣散了看得清而且不太濕滑才能走,要不摔一跤不得了,說不定只能原地等死。
李明喝了幾口水,休息了一會,走到掏了蜂窩的石壁前,昨天下午著急著割蜜趕在天黑前回去,沒仔細看,現在才發現,空間不小,一米多見方跑不掉,難怪能聚得起這么多的蜂割得了四十斤以上的蜜。
這是咋形成的?
李明抬頭往上看,蜂窩的地方頂上有一條石縫,手指寬,一直通到足有七八米高的石頭頂上,不過,現在已經有爛樹葉雜土堵上。
難不成這地方是水沖成的?
李明想起昨天自己撬掉蜂窩入口正是一條石縫,這可能有啥原因,這石壁出現了一條裂縫,不知道多少年下雨,雨水從石縫里沖刷下來,長年累月形成大空洞,后來,上頭的石縫被刮來的葉子和泥土什么的塞住不往上流水,蜜蜂發現做了窩。
李明沒有深究,大山里稀奇古怪的事情多了去,見多了只是好奇一下,想不明白琢磨不清楚道理放一邊,不會傷腦筋。
李明看著割了蜜整個空出來地方,擰了下眉頭,一群蜂聚一起,兩三百只跑不掉,不時有十來只飛出去飛回來,嗡嗡聲不絕,忙碌得很。
李明伸手輕輕扒了一下聚一起的蜜蜂,看到了一點新建的巢脾。
這是昨天沒有收干凈的蜂?
還是新來的蜂?
李明琢磨了一下,覺得這應該是新來的蜂群,一個是昨天的那一窩蜂差不多全收干凈,離開這的時候,天差不多黑了,漏在外面的蜜蜂不多,二是蜂王同時收走,就算有剩下的蜂都不知道跑哪去。
“可惜了!”
李明看著蜂群,這地方挖了不再遮風擋雨,現在別看著這些蜂熱鬧得很,但長久不了,一旦下雨,又或者太陽照射溫度太高,都鐵定得散,要不過幾個月又能割蜜。
帶一箱子來擱這里?
現在來的這窩蜂留不住是這地方沒法遮風擋雨,擺箱子一下解決,這么干的好處是周圍的蜜源多壞處是有可能有人偷了箱子。
要不再收回去?
李明想起昨天進山回去路上琢磨的一個計劃,真的要干的話,得要不少蜂,這一窩只要收回去,立馬多了一箱。
李明沒拿定主意,這幾天琢磨琢磨再定。
李明轉過身背對石壁,認真地打量了一圈,這才發現自己站的這個地方是周圍這一圈最高的地方,放眼望去,大片的石頭山溝全在腳下,大小石頭交錯的中間空隙或者山溝里長著高矮不一的樹又或者是草、藤。山風吹來,香氣不絕。
李明抓了抓后腦勺。
四面開闊。
草木眾多。
人住這樣子的地方不行,但是對蜜蜂來說,這就是個風水寶地。
“哎!”
“這個地方真不錯!”
“說不定用不著跑別的地方,就在就能辦成了事呢!”
李明越看越興奮,嘴里面不停的嘀咕,打定主意,下一趟進山,得要好好的辦這件事。
李明好一會才冷靜下來,今天自己得要去爺爺留下來的窩子看看有沒有貨的,太陽升起來竹竿高,看了一下周圍的石頭,昨晚留下來的露水,已經曬干的差不多。
李明沒再耽擱時間,脫下剛才穿過芒萁草坡的時候穿著的雨鞋,換回解放鞋,綁好鞋帶站起來,墊著腳尖試了幾下受力,沒有任何問題,背好竹簍往西南的方向走去。
李明一點不著急,山里面走路得要一步接著一步,有些地方看著硬邦邦,多年的風吹雨打日曬,再硬的石頭都會風化,非常的脆,不受力,一腳踩上去有可能會裂開。
平著的一大塊石頭的話還好說,如果正好是一塊石頭和另外一個石頭中間,得要踩著邊上跳過去的話,一旦裂開整個人就會摔跤或掉下去。
就算沒有完全風化,只是表面上的一層,這樣的地方,只要有點傾斜的坡度,人站上就會滑倒,啥時候停下來可不好說,有的時候甚至踩上一顆小石塊,一下子崴腳。
大山里面走硬路爬石頭遠比走泥地走沙地要危險的多。
李明走完一段向下傾斜的十幾米長的坡面,眼前出現一塊石頭,不高但是非常長非常大,平整的石面上留下不少拳頭大小的坑洼洼。
李明踩上一個試了一下,受力而且不滑,另外一只腳邁出去踩在另外一個坑洼上,一步一頓,慢慢地爬到大石塊頂上,往前是向下傾斜的整塊大石坡面,走完馬上是塊十幾米高的大石頭,垂直光溜溜爬不上去,往左是塊小一點的石頭,轉身走過去爬上去,又是一塊大石頭堵著,繼續往左轉,爬了一半,迎面的石塊風化了不少沒法爬,找了好一會,只能直線往左手走了七八米才找到一個地方能過,剛一爬上去,迎面一條七八米深的長滿茅草的石頭溝。
李明左右看了半天,來回走了半個小時,沒別的路,繞不過去,重新換上長筒雨鞋咬了下牙一彎腰鉆進去。
太陽越升越高。
大山里熱得火爐一樣。
李明鉆出山溝。
茅草溝非??膳?,一個是里面不知道會不會躲著毒蛇毒蟲,另一個是茅草葉子如刀,割人身上,一道道血痕。
運氣不錯。
沒有遇到毒蛇毒蟲。
不過,臉上和手上割了十幾道血口子,不大,但汗水一泡,火辣鉆心痛。
李明大口大口喘了好一會氣,稍稍平息了一下呼吸,往前走了十來米,出現一個長石坡,由下往上傾斜差不多有三十度,長超過兩百米,光禿禿不要說小樹一根草都沒長,伸手抹了幾下,硬梆梆,粗糙得磨刀石一樣,沒一丁點風化石粉,手里的砍刀倒過來,厚厚的刀背砸了幾下,火星子飛濺起來。
“么的!”
“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一點都沒風化?!?
李明放下背簍,砍刀放進去細繩子扎緊,確保不掉下來,喝了幾口水,緊了一下鞋帶,背上背簍。
這樣的石坡,馬頭山里多得數不過來。
想要爬?
沒點本事真不行!
爺爺留下來的窩子,爬上這個坡,再往前走一點就到。
李明瞪大眼睛,找到石坡上稍稍有一點凸出來或者凹下去的位置,用不著大,只要有就行,手借不上力,腳尖可以,踮著腳踩上去,站穩,弓著身子重心往前移,找到了平衡,找準下一步的另外一個凸起來或者凹下去的點另外一只腳邁上去。
李明滿頭大汗,身上的衣服早濕透,不停往下滴,沒抬頭,一直弓著身,雙手扯著背簍的帶子,兩百來米走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到頂上。
李明停下來休息,大口大口喘氣,胸膛劇烈起伏,剛剛這個坡看著不難,但爬過山的人都知道非常難,一個是傾斜度,另一個是石坡不滑,有凹凸的地方,但都非常小,手掌手指都沒借力的地方,爬是絕對爬不上來,唯一的辦法是憑腳尖用力撐住鞋頭,利用摩擦力頂實凸起或凹下去地方借上力,不斷地調整身體的平衡一步一步走上來。
這樣的本事很多老趕山人都會,背著一百幾十斤的山貨,憑雙腳翻山越嶺。但年輕的這一輩,進山的人已經沒幾個,更加不用說有這個本事的了,自己練這個吃了好幾年的苦,得有雙好腿和好平衡感才行,現在進山的人都是玩什么攀巖術,釘釘子綁繩子什么的,愿意這么干的更少。
李明看著剛走上來的石坡,不由得想起了爺爺,七八歲開始進山,每一趟來到這,一直練,頭半年,經常走兩步鐵定得摔,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才算是摸著門道,足足兩年的時間才能空手走到石坡頂,到了第三年,背著一百五十斤的山貨上下自如。爺爺走的那一天,本來打定主意這一輩子不再進山,看到的一草一木都得想起爺爺,睹物思人傷心。
只是世事難料,自己又開始進山拿貨。
李明沒覺得什么命運不公,老爹不能干重活自己就得回家,進山才能養家糊口就進山,過日子就這樣,遇事抱怨沒用,得要走哪條路就走哪條路。
李明休息了一會,繼續往前走,接下來要穿過一塊又一塊石頭擠一起形成的一條山溝,走了不到十分鐘,一條山溝前,停了下來,一棵樹兩米左右高,分叉的樹條擋住去路。
鴨腳木!
李明一眼認出。
李明沒抽刀砍樹。
趕山人進山,沒路肯定得開路,劈樹砍藤在所難免,但一般只劈掉樹枝,能過就行,沒必要邊根撥起,費力氣。
這地方離窩子不是太遠,砍了樹留了痕跡,說不準有人發現,這幾年進山的人確實少,但小心駛得萬年船。
李明走進山溝,遇到有樹擋著地方,千方百計鉆過去,花了不少時間才走到盡頭,爬上一塊石頭,掏出手機,沒信號,看了一下時間,差不多十二點。
李明放下背簍,拎了一個袋子,拿出番薯坐下來大口大口吃,山里生火不方便又得要干活沒那么多時間倒騰,只要不是要過夜,都會煮熟了番薯帶上,方便得很,吃得快又撐得了餓。
李明飛快吃完,站了起來,活動了一下手腳,一邊拿水杯慢慢喝幾口水一邊打量周圍,一會發現,不僅僅自己剛剛穿過的小山溝有不少鴨腳木,別的地方東邊七八棵,西邊十來棵,多得很,短的多高的長,超過兩米的偶爾才見著幾棵。
村子后山大片的地方全都是大小石頭,石頭和石頭間有多年積下來的泥,但是比較薄淺,長什么樹都成不了材,更多的是低矮的灌木或山藤,沒用處,鴨腳木看樣子非常適合這樣的地方,長得很好,皮根莖葉都能入藥,清熱解毒,能治鐵打損傷,小的時候,感冒發燒的時候,家里人會扯些葉子或者挖點根煮水喝。
以前就這么多還是就這幾年長的?
這地方有爺爺李大林趕山的窩子,小的時候跟著來過很多次,記憶里山里確實長了鴨腳木,但沒印象有這么多。
李明有點奇怪但沒放心上,一輩子進山的人都不一定說得清楚一處地方有什么,見得多了或者經常路過,反而不放心上,休息了一會,沒帶背簍,拎著刀就近砍一根一米長一握粗站著能捅到地上的樹棍,帶了扎東西用的細繩子,往前走二十來米,繞過兩塊石頭,站到一處崖壁邊上,一邊是高三四米的石壁,只有一道寬二十厘米不到三十厘米的小道,足夠往前走,但得要側著身,面對著另外一邊的深十來米的山溝,下面全是大小石頭,不難走但得有膽量,腿軟發抖,摔下去小命不保。
李明從小進山,膽子早練出來,再加上這地方走了不下三十次,早就習慣,身貼著石壁,左手拿刀保持平衡,右手拿棍子一邊走一邊往前捅著腳前小道,防著掉上面的小石頭或者風化不受力的地方得躲開。
李明往前走了二十來米,拐了一個彎又往前走了五六米,出現一個小山谷,不大,十幾塊矮只有一米高有十來米多是七八米高的大小石頭中間,圍著一塊不大只有二三十平米相對來說平整一點的地,石頭遮擋下,太陽升得老高,但是一片陰涼,長著一片只有人膝蓋高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