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買賣火爆
- 飛揚年代:從返城知青開始
- 一息千念
- 2142字
- 2024-07-03 18:00:00
叮鈴鈴!
三岔口附近的工廠里傳出了下班鈴聲。
馬路上陸續走來了大量工人身影。
很快,人們嗅到空氣中飄蕩的誘人香味兒,下意識踅摸著香味源頭。
自然而然的,不多時就紛紛圍攏到了楊沛東的攤位跟前兒。
“這味兒弄的不賴!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燉了一桶肉擱這兒賣呢,四毛五一斤……得,權當吃肉解饞了,給我稱一斤!”
“哥們兒,還認識我不,這幾天都買你兩回煮花生了,今兒個著急回家,先給我過稱唄?”
“嘿,你可真不見外!大中午的誰不著急回家啊,麻溜的,后邊排隊去!”
“聞著真挺香的,那我也來一斤嘗嘗。”
“……”
圍上來的人有熟客,也有看到攤子前人多上來湊熱鬧的,紛紛揚著手里的錢,招呼楊沛東過稱打包。
楊沛東手拿笊籬,幾乎是不停的撈花生、過稱、包好,然后收錢。
而隨著水桶里的煮花生越來越少,攤位前的顧客卻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一波人離開,幾乎立刻就有人再次圍上來。
這景象別說老麥頭跟李前進眼饞了,就連其他攤販也艷羨不已,恨不得取代楊沛東,成為在那里賣煮花生的攤主。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之所以楊沛東的買賣能那么火爆,是人家有真手藝,煮出來的花生香味誘人,跟斜對面侯三很是清冷的攤位完全是兩種不同檔次。
因此考慮到自身沒有這水平,也就不敢輕易的模仿,學楊沛東煮花生擺攤售賣。
時間在忙碌中很快過去。
馬路上還有很多下班的工人沒走完,楊沛東帶出來的兩桶五香花生已經售賣了個干干凈凈。
“小楊,你這煮花生的湯賣不?反正你家里有的是,干脆這些勻給我得了。”
一個賣茶葉蛋的攤販,此刻瞅準機會,跑去鋦鍋盆的攤位那兒借來一個印著牡丹花的搪瓷盆,想要買下桶里已經撈凈的湯水。
顯然,他是打算把這些湯水帶回去煮茶葉蛋,以后就當老湯用了。
“抱歉了您吶,我調配這湯花的材料錢,說實話一點不比煮花生便宜,這個可不能賣,下回煮花生還得接著用呢!”
楊沛東平靜解釋道,繼續收拾著攤位上的物品,準備收攤回家。
其實他每次在家煮完花生,老湯都盛出來倒進單獨的鐵皮水桶里,以便下次再用。
而他帶出來的只有一小部分,且到了這里后另外又添加了井水,因此賣完剩下的一般都在沒人的地方倒掉,不會再帶回去。
但即使倒掉,也不能賣給其他攤販,只有這樣才能給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楊沛東深諳其中道理。
賣茶葉蛋的攤販算盤落空,有些失落的干笑著轉身離開了。
“小楊,咱可說好了哈,等你決定搞批發的時候,我第一個參與,跟你合作!”
老麥頭遞上來煙卷兒,再次表態道。
“可以,不過得等我租了房子,才有條件搞批發,這你知道的。”
“小楊要租房子?那這事該找我啊!”
旁邊賣青菜的李前進也湊了上來,聽完后立刻插了一句,見楊沛東跟老麥頭都看向他,連忙又補充道:
“不是我吹牛,擱前門樓子附近這片兒,你想要租什么樣的房子,我肯定能幫你踅摸到!”
“那敢情好!”
楊沛東心里一動,試著問道:“房租這塊兒只要別太出格,都沒問題,重要的是環境安靜,我這買賣需要占用場地,所以最好是獨門獨院,你現在知道哪兒有這種地界兒嗎?”
“這個嘛……容我想想。”
李前進聽完微微沉吟,很快猛的一拍手,道:“得,還真讓我想到一處,按你說的條件應該靠譜,不過就有一點,它不是獨門獨院兒。
里面還住著個撿破爛的老頭,但環境絕對安靜,院子也足夠大,那老頭據說沒什么親人,一直想招個合適的住戶,給院兒里添點人氣,如果你覺得行,那我待會兒收了攤就能帶你過去找那老頭談談!”
楊沛東聽完面露沉吟,緩緩道:“老李,照你這么說,那老頭的房子一直空著沒租出去,是不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嗯……”
李前進略作遲疑,正想開口,旁邊老麥頭接過了話茬,臉上露出不屑神色。
“快得了吧,我知道老李說的是誰的院子了,小楊,甭聽他瞎白活,就姓宋那老頭兒,脾氣怪著呢!
這人誰不知道啊,純碎一狗脾氣,一言不合就翻臉,平時還愛發酒瘋,就這號人,你說誰稀得擱他那兒常住!”
“……”
楊沛東微皺起了眉頭,帶著審視意味看向李前進。
“咳,也不能這么說,老宋頭脾氣是有點怪,但那都是前幾年被當成‘運動員’鬧得,其實吧,也沒外面人傳的那么邪乎。
主要是什么呢,就小楊你提的租房要求,擱咱前門樓子這片兒,還真只有老宋頭那兒最合適。”
李前進苦笑著解釋道。
楊沛東暗自思忖,很快決定了下午去找那個老宋頭聊聊,視情況而定。
要知道這年頭的四九城,住房才是最嚴峻的現實問題。
數十萬知青返城,以及很多從外地調遷回來的人口涌入城內,而基建方面這時候還沒開始發展,導致房子根本不夠住的。
像楊沛東家一樣,很多家庭都是老中青三代擠在一起居住,都已經成了習慣。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租獨門獨院的房子,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現在李前進提到的老宋頭雖然脾氣有些怪,但楊沛東還是打算去了解下具體情況。
“行吧,你給我個地址,下午兩點左右,咱們一起過去趟。”
“得嘞!”
“……”
李前進說出了老宋頭家的地址,位于南新華街上,距離西打磨廠胡同倒也不遠。
南新華街把打磨廠胡同一分為二,因此這才有了東、西打磨廠胡同一說。
楊沛東收好攤兒,騎上自行車離開了三岔口。
今天收攤比較早,這個點母親應該也還沒吃午飯。
于是回家路上,他從飯館買了兩份肉絲燜餅,掛在車梁上返回了大雜院。
“媽,我回來了!”
“今兒個回來這么早?這就……都賣光了?”
母親劉玉梅從屋里走出來,看著兩個空空的水桶,臉上露出驚喜神色。
“嗯,先吃飯吧,待會兒我還要出去一趟,早點吃完先把傍晚要賣的花生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