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得拜的街坊
- 飛揚年代:從返城知青開始
- 一息千念
- 2122字
- 2024-06-23 19:30:00
“老三,這自行車……是你買的?”
母親劉玉梅圍著車子轉了圈,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接著又摸了摸后座上綁著的花生口袋,臉上露出忐忑之色。
“哎呀,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吧?再加上自行車,給你的錢就這么花完了?”
“差不多。”
楊沛東點點頭,一邊卸貨一邊解釋道:“媽,做買賣肯定要有成本的,我心里有數,你就甭操心了。”
“可是萬一……”母親劉玉梅剛開口就說不下去了,明顯心里沒底。
最后暗自嘆了口氣,開始幫著兒子忙活起來。
楊沛東用瓢舀了些水倒進院里的機井中,握著壓桿快速壓了幾下,引出了井里的水。
他先是找來家里的大盆,用井水洗干凈,隨后倒進去一部分帶殼花生,壓出井水仔細清洗。
然后洗干凈的花生就放進兩個水桶里浸泡著,以便于花生吸飽水分。
而這期間,母親也在飯棚里燒上了水。
五十斤帶殼花生足有多半口袋,兩個水桶根本放不下。
楊沛東索性就直接放在大盆里泡著,去了飯棚開始煮制。
母親見他忙活的都冒了汗,眼里噙著心疼意味從屋里拿來毛巾,又回去端出了涼白開。
“干活別那么急,先喝口水歇歇。”
“沒事兒媽,我得趕在中午前把花生煮出來,待會兒好去外面出攤兒。”
楊沛東擦了把汗,繼續按照昨天試驗后最滿意的煮制方法忙活起來。
上午不到十一點,三十多斤帶殼干花生都煮制好了,盛了兩大水桶,還在微微冒著熱氣。
“媽,剩下那些花生就泡在盆里不用管它,中午也不用給我留飯,我在外面隨便墊巴兩口就成。”
楊沛東把水桶一一提進車后座固定好的木架子里,重新跨上帆布包,推著走出了院子。
昨天剩下的舊報紙還有一些,但他還是到路邊報亭又買了些,塞在后座縫隙里,一路朝著三岔口方向趕去。
這年頭塑料袋還沒興起,人們買東西要么是草繩拎著,要么是自家縫制的布兜。
條件好點的,也會去門市部買那種用硬塑料條編制的提籃。
不過像楊沛東賣這種帶點湯水的,其實用報紙簡單包起來,更方便,成本也小。
兩個水桶里連五香花生帶湯水滿滿當當,因此楊沛東刻意控制著車速,盡量騎得穩當些,一路來到了三岔口。
很快他發現了很多昨天下午見過的熟悉面孔,倒是那個買青菜的攤販并沒有來,顯然是去別的地方擺攤了。
楊沛東已經有了經驗,他兩腳著地穩住自行車,偏腿下車后繞過修鞋的、理發的攤位,把車子停到了一個賣小百貨的三輪車旁邊。
修鞋的味兒大,理發的風一吹頭發茬子到處飛,自己個賣吃食的跟他們靠著,那是純找不自在。
“老哥買賣挺好的吧,抽一根兒!”
前世楊沛東扎生地兒就不打怵,雖然算不上社牛,可只要他想,也能做到見誰都是自來熟。
支起自行車,把兩個水桶提下來后,笑吟吟的跟旁邊賣小百貨的打起了招呼。
“爺們兒講究,來,我這有火,點上!”
小百貨攤主年紀看上去得有六十多了,接過煙卷后主動劃著火柴給兩人都點上了煙,閑聊起來。
“怎么稱呼?”
“楊沛東,老哥貴姓?”
“免貴,這片兒做小買賣的都喜歡喊我老麥頭,你隨大流就成。”
“得嘞。”
“小楊啊,你這年輕人不簡單,全四九城像你這歲數的,有一個算一個,能拉下臉出來擺攤的,可真不多見。”
“嗐,瞎胡鬧唄,茲當是討口飯吃了,橫不能真就躺家里喝西北風啊,不瞞您說,我家條件算比較差的,而我又是剛返城,這也是逼的沒辦法,只能自個兒出來想點轍。”
“你是知青?怎么今年才回來?多問一句,家是哪片兒的?”
“西打磨廠胡同。”
“嘿,巧了么不是,我也住那片兒,幾號院兒?”
“19號,走出去沒多遠就是前門樓子。”
“你看這,敢情咱還是鄰居啊,我就住在15號院,離前門樓子比你還近呢!哈哈……”
“……”
閑聊沒幾句,楊沛東跟老麥頭兩人竟然成了隔著不遠的鄰居。
七七年,街道曾經承接了不少戶口調遷工作,就在那個時候,老麥頭也住進了西打磨廠胡同。
兩人越聊越熟,不過時間持續不長,因為已經到了工人下班的時間。
那些國營工廠里陸續響起了下班鈴聲,門口開始陸陸續續有著人影往外涌出。
老麥頭朝楊沛東一使眼色,兩人各自站回來攤位旁,做起了準備。
不多時,大量的工人就朝這邊走來。
楊沛東適時拿起一摞報紙,當做蒲扇不緊不慢的扇了起來。
給自己扇兩下,再往水桶上扇幾下,好讓桶里五香花生的香味盡量飄遠些。
“頂針棉線鞋樣子!胰子發卡洗衣粉!白糖紅糖、洋火洋蠟嘍!”
老麥頭經驗豐富,直接吆喝上了。
聲調抑揚頓挫,拐著彎兒的余音裊裊不絕。
頓時吸引了路上不少工人的目光。
這些人紛紛張望過來,同時也就看到了空氣中飄蕩的淡淡香味兒源頭。
呼啦!
立刻就有人朝這邊走來。
楊沛東心里暗樂,今兒個靠著老麥頭擺攤,還真就選對了。
“吆,這花生的賣相不錯,給個價兒?”
“半斤兩毛三,買整斤的話便宜點兒,四毛五,您打算來多少?”
“可不便宜!能嘗嘗嗎?別聞著香,吃到嘴里味不對了。”
“便宜沒好貨,這您比我懂,來,嘗一個試試不就知道了?好吃的話勞您駕,以后幫忙多宣傳宣傳!”
“……嗯,還成,給我來一斤吧,嘿我說哥們,你的稱呢?”
“您瞧好了,我這搪瓷缸子……”
楊沛東從容應對,耐心解釋,這一開張就停不下來了。
接下來他就在不斷的重復幾個動作:撈花生、控水、打包、收錢,直忙活的滿頭大汗。
但是心里卻有著滿滿的收獲感。
因為按照他的計算,這三十多斤帶殼干花生煮成的五香濕花生,如果全部賣光的話,能劃到每斤至少一塊錢的純利潤!
時間悄然流逝,楊沛東攤位前圍著的人群,漸漸成了現場所有攤位最熱鬧的。
旁邊老麥頭看的眼饞,時不時的朝這邊瞄幾眼,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