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當空,日光炎炎,未央宮內外,彌漫著沉悶和炎熱的空氣,宮墻高聳,瓦片在烈日的照射下閃爍著刺眼的光芒。
透過宮內的長廊曲折幽深,地面被曬得滾燙,行走其上,鞋底仿佛要融化一般,柳樹低垂著枝葉,無精打采地搖曳著,蟬鳴聲此起彼伏,訴說著這難耐的酷暑。
清涼殿內布置精巧,四周懸掛著紫玉琉璃帳,帳內寒氣襲人,仿佛與外界隔絕,宦官宮女們正忙碌地擦拭著,確保每一寸地面都潔凈無瑕。
每個案位上都放置著一個小冰盤,冰塊晶瑩剔透,散發著絲絲涼意,迎接著即將到來的大臣們。
諸位大臣進殿。
一聲清脆的吶喊聲,清涼殿的大門緩緩打開。殿內的寒氣瞬間涌出,一股清泉,瞬間驅散了外界的燥熱。
王莽、孔光、師丹率領著等一眾大臣,身后長安內外儒生弟子,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了清涼殿的臺階。
踏入殿內,那股寒氣直接撲面而來,每個人的身體都感到無比的輕松,卸下了沉重的負擔。
大臣們紛紛入座,案邊的冰塊散發著清涼的氣息,每個人都忍不住用手撫摸著,感受著那透徹的涼意,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劉欣的到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殿內的寒氣依舊不減。
“陛下駕到!”隨著一聲洪亮的宣告。
大臣們紛紛挺直了腰板,目光不約而同地望向殿外。
劉欣身著薄薄的白色常服,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氣質,后面跟著董賢,王寰,以及王閎,示意眾人免禮,隨即緩步走向主位。
“諸位愛卿,今天辯論。各抒己見,切勿傷了和氣,點到為止,朕亦知諸位辛苦,故特設此清涼殿,以解暑氣。”劉欣的聲音溫和而有力。
殿內的冰塊融化時細微的滴答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奇異而微妙的寧靜。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孔光首先起身,撫摸著胡須開口:,自從元朔五年設立五經,如今上至太守下至小吏,以及培養的儒學生,全都按照現在的這些書傳道授業,此乃國之本也,一旦改動思想混亂,后果不堪設想,在座諸公以及陛下,三思后行。
大臣們紛紛議論交談,聲音在清涼殿內回蕩,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風拂過竹葉“,丞相所言有理,此乃國本,不可以隨意更改。”
話雖然有理,之所以建議又將書籍皆列于學官原因,漢興起以來,這些書籍錯亂不堪,學者對于古今書籍理解,只不過是口口相傳,言辭煩瑣,有必要建立學宮,將這些書籍古文全部修復,并且建立講解,防止禮崩樂壞,此乃真正的儒家弟子,應該做的事,劉歆慢慢的起身面向眾人,朗聲說道。
劉歆說的有理有據,在場年輕的儒家弟子不少人,不由得點點頭,確實如此,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默默權衡著孔光與劉歆的觀點。
劉欣的手撫摸著冰塊,眉頭皺緊,似乎在權衡著什么。
師丹猛地站起身,面容嚴峻如冬日寒冰,聲音在清涼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改亂舊章,非毀歷任皇帝所立,此等行為,無異于動搖國本!是將我等大儒置于何地?又將先帝之德置于何地?”一步步走向劉歆。
有何不可,劉歆揮了揮袖子,隨即反駁:,如果一定要獨斷守缺,同門結黨,嫉妒真道,這樣的儒學,不要也罷。
兩個人的眼光對峙讓大殿內的氣氛驟然凝固,連冰塊的滴答聲都變得遲緩。眾人的目光在兩人之間來回游移,心中各有所思。
王莽緩緩起身,打破了沉默:“陛下,臣以為劉歆所言極是,自漢興以來,典籍錯亂,學者各執一詞,口口相傳,難免失真。若不加以整理,恐禮崩樂壞,儒學將淪為無根之木。臣支持劉歆之議,建立學宮,修復古文,以正本清源。”
劉歆眼中閃過一絲感激,沒想到王莽會在此刻挺身而出,支持自己的主張。微微躬身,向他行了一禮,心中感慨萬千。
臣也支持,角落邊一個人緩緩起身,面容堅毅如磐石,身著京兆尹官服,透露出厚重沉穩的氣勢。
王嘉拱手向劉欣行了一禮,聲音洪亮而堅定:“陛下,臣以為劉歆之議,實乃為國為民之舉。
不起眼的角落一位年輕的儒生,面容清秀,眉頭微蹙,輕輕撫弄著衣袖,聲音雖輕卻堅定:“所言皆有其理,然則時代變遷,學問亦需與時俱進,若一味守舊,恐難適應世事之變化。”輕輕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自信與從容。
這三個人的支持,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原本沉默或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們,此刻紛紛側目,目光中帶著驚訝、不解,甚至有些許敵意,
儒生弟子們更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搖頭嘆息,有的則面露思索。
此時,師丹的臉色已變得極為難看,顯然未曾料到王莽會站出來支持劉歆。他張了張嘴,想要再次反駁,卻發現自己一時語塞。
孔光則是一臉凝重,今日之事,已非單純的學術之爭,而是關乎朝局勢力的重新洗牌。
“陛下,”孔光終于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決絕,“臣年邁體衰,恐難以勝任丞相之職,更無力應對此番變革所帶來的種種挑戰。臣請求致仕,以讓賢于能者。”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一片嘩然。孔光身為丞相,其影響力不言而喻,辭職無疑是對當前局勢的一次重大沖擊。
師丹也意識到大勢已去,隨即附和道:“臣亦愿隨丞相之后,辭去官職,回歸田園,安享晚年。”
眾人的目光紛紛面向劉欣,等待的決斷。
到此為止,不要再辯論了,劉欣慢慢起身,揮了揮手,這件事已到此結束。
劉欣這一番舉動,周圍的眾人紛紛一臉不解,這到底是支持還是不支持。
辯論結束后,大門緩緩打開,大臣們陸續退出清涼殿,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心情與打算。
宮門外的陽光依舊熾烈,與殿內的寒氣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一時難以適應。
平當臉色鐵青走了出來,跟在隊伍當中,看到剛才,那個支持劉歆年輕的儒生。走到身邊低聲罵道:,“你這是要干什么?如此冒進,只會給你自己招來禍端。”
平晏撓了撓頭,眼中閃爍著年輕氣盛的光芒:“父親,剛才那個劉子駿所言有理呀,儒學派系確實應該改變改變。”
平當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滄桑與疲憊:“你還年輕,不懂得這宮廷斗爭的險惡。下次不要再強行出這種頭,知道嗎?”
平晏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點了點頭,答應道:“謹遵父親教誨。”
王莽和王寰共同走出闕門,王寰忍不住問王莽:,父親你為何要支持這件事情,那陛下到底同意不同意這件事。
面對兒子的提問,王莽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永瞻,為政之道,在于洞察時局,支持劉歆,乃因他敢為天下先,欲正本清源,此乃大勇,重要的已種下了一顆種子,待時機成熟,自會開花結果,至于陛下是否同意,畢竟改革困難重重,再加上丞相大司空的辭職,陛下會權衡一番,會停止一段時間。
父親的意思,陛下感到困難會退縮,不可能吧,王寰一臉驚訝的說道。
作為劉欣身邊左右的人,繼位以來,勤儉節約,意圖改變現狀,應該不可能這樣退縮的。
王莽微微一笑,所以支持這件事,獲得劉歆的信任,為將來的改革做打算。
他深知今日之事,已非單純的學術之爭,而是關乎朝局勢力的重新洗牌。
劉欣會權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他的選擇,不可能輕易的將孔光和師丹辭掉,所以可能有冷藏劉歆,暫時安撫他們這些老臣的心,之后再做打算。
隨后王莽轉過身去,看向王寰含笑的說道:,過幾天你母親會安排,讓你和那班家小姑娘見面,到時候可打起精神,別讓人家小姑娘失望。
王寰點點頭,婚姻大事一直以來由父母決定,也肯定得遵守。
王莽這回沒想到,陳輕雪竟然選擇了班家,可能是緣分吧。
如同王莽所說的一樣,辯論之后,宣室殿。
劉欣輕輕揉了揉太陽穴,心中涌起一股疲憊,看向身邊侍立的董賢,輕聲問道:“圣卿,你覺得今日之事,朕做得如何?”
董賢聞言,微微一愣,深知劉欣的心思,也明白這場辯論的復雜性,躬身行禮后,緩緩說道:“陛下今日之舉,實乃英明之舉。但朝中勢力錯綜復雜,臣愿誓死為陛下效忠,共渡難關。”
劉欣聞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輕輕拍了拍董賢的肩膀,說道:“有你在朕身邊,朕便安心許多。接下來,朕要好好想想,該如何處理這場風波。”
說完,劉欣站起身來,緩步走向窗邊,望著窗外熾烈的陽光,心中卻是一片陰霾。
幾日后,詔意傳遍朝野。劉歆被任命為五原太守,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朝中許多大臣措手不及。
劉歆接到詔意后,到頭來落到如此下場,心中滿是失落與不甘,雖然自己有理有據,已觸犯了朝中許多老臣的利益。如今被流放邊疆,無疑是劉欣為了平衡各方勢力而做出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