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財報結構與數據粗覽
在上一節中我們講了,上市公司定期公開的財報是“標準件”,必須按固定的格式進行書寫和公布。所以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財報結構都是大體相同的。比如,翻到勁嘉股份2017年財報的第3頁,我們就能看到它財報整體的框架目錄(見圖1-2)。這張圖應該好理解:這份財報總共十二節,每一節的題目就是每一節重點講述的內容。幾乎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財報目錄大體都是相同的,財報新手把上述目錄看兩遍,不要死記硬背,知道一個大體的框架就行,方便我們下邊的講解。

圖1-2 2017年勁嘉股份的財報目錄
如果有時間,大家在研究一家新識企業時,逐行逐字地看完當然最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粗覽一下這家企業的總體概況。所以,財報第二節“公司簡介和主要財務指標”就成了必看內容。在這一節中,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下面這張表——企業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見表1-1)。
表1-1 2017年勁嘉股份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這張表是這個章節的核心,因為通過看這張表,我們可以做到如下兩點。
(1)對這家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有個大概的了解。
(2)通過分析,可以確定下步的財報閱讀重點。
這張表羅列了企業當年及前兩年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基本每股收益、總資產、凈資產等主要會計數據及財務指標。可以說,這是三張主要財務報表的核心數據的大匯總。
(1)總資產、凈資產是資產負債表主要體現的數據和指標。
(2)營業收入、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等是利潤表主要體現的內容。
(3)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是現金流量表中一個主要的數據和指標。
我們看這張表時,要有一個基本的大概的邏輯,即:正常情況下,營業收入、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總資產、凈資產的增長率應該是大體相配的。用白話說就是,多大的營收增長會帶來多大的利潤增長,同時會帶來多大的現金流增長,亦會帶來相應的資產和凈資產增長。
正常的邏輯是這樣,如果報表上體現的不是這樣呢?發現“異樣”,就是我們下步財報閱讀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這里先說明一點:正常情況下,各項數據的變化趨勢應該是大體相當的,發生趨勢不一致時,也并不一定就說明企業在財報上造假。只要能找到合理的解釋,就是沒問題的。數據的趨勢一致性,可以為我們提供閱讀的重點和方向,關注數據趨勢是否一致的意義就在于此。
根據上述思路,我們分析一下勁嘉股份:2017年相對2016年,營收增長6.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0.65%,扣非后凈利潤增長卻高達24.56%,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下降了10.71%,總資產增長了21.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竟然增長了43.51%!幾項主要數據的增長曲線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這幾項數據給我們勾勒出了企業這樣一個基本的畫面。
(1)近兩年的營收及凈利增長不佳,經營上可能遇到了困難。
(2)企業的資產和凈資產增長明顯高于營收和凈利潤增長。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條是財報展示給我們的關于企業經營及財務指標的總體印象,第二條則是我們下一步閱讀財報時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很多朋友可能一看到這兩年營收和凈利增長不佳,就會打心眼里對企業充滿不屑:這樣的企業還有翻揀的必要嗎?可能真沒有翻揀的必要,也可能因此錯失大牛股。
(1)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一兩年的營收、凈利增長不佳,這太正常不過了。牛股如茅臺,在受到塑化劑和政策影響時,也曾出現過增長停滯。所以用一兩年的數據,看不出企業的好壞。
(2)從股市投資的角度看。優秀的企業在營收和凈利停滯時,股價往往會受到市場大幅的沖擊,這時反而可能為投資提供很好的機會。
所以,還是先耐下心,讓我們繼續閱讀財報吧。
到現在為止,我們對這家企業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產生了一個需要解決的疑問,對這家企業到底是干什么的、競爭力及前景如何,還一無所知。所以我們面臨著閱讀財報需要搞清楚的第一個大問題——這家企業究竟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