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Tier 1和OEM常見的組織模式

汽車行業當然不止Tier 1和OEM,但很長時間以來,以幾大OEM集團為中心點,各大Tier 1環繞的架構構成了汽車行業最流行的合作模式和最核心的內圈,而后向上或向下一層層傳導,形成所謂的供應鏈。

在這條供應鏈里,往上看,Tier 2或Tier 3可能是做零部件的零部件供應商,甚至是細碎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或原材料供應商,離汽車已經越來越遠,甚至都不太能看到汽車的影子,業務范圍一般也不只是汽車行業。再往下,就是4S店、后裝市場、二手車市場、消費者。此外,還有一些人員外包公司、設計公司、算法公司、軟件公司及大量新生的初創科技公司都會參與進來,帶來很多不太一樣的特點。不過,這部分組織最終會落入Tier 1與OEM的標準、人員架構或管控中,目前還未形成穩定的格局。

所以,了解了Tier 1和OEM,基本就摸清了汽車行業一定時間內的組織特點。至于后續智能汽車催生的新型業務模式,我們仍需要摸索與等待。

2.1.1 Tier 1

先說Tier 1,因為Tier 1和OEM遵循相似的做事套路和行內規矩,且零部件研發制造屬于小而美的精細化運作,所以這對于認識宏大而略顯粗顆粒的OEM有一定的幫助。另外,二者也都屬于制造業的大范疇。

我們先用經典的企業組織三大基本職能理論來搭建框架,也就是財務、營銷與運營,如圖2-1所示。

圖2-1 企業組織的三大基本職能

1.財務

其實,財務離我們的主題比較遠,從廣義上講,財務主要是資金的預算、籌措及分配,企業里和“錢”相關的活動都要和財務掛鉤。對于一般工程人員,最多的可能也就是在項目成本管理、產品成本核算、人頭預算、PR/PO(Purchase Request/Purchase Order,采購申請/采購訂單)、出差報銷、工資發放、項目結算等環節和財務打交道,日常工作中不會介入太多。

2.營銷

營銷與工程開發的交互相對多一點。尤其是在當下,營銷對汽車工程產品的需求挖掘和市場推廣甚是重要。一般來說,營銷在Tier 1中對應的職能就是銷售,或者叫商務,分得細一點的,還會有市場、公關、售后等。

3.運營

運營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結合前兩者,我們可以更容易理解運營的概念。粗略地看,企業的核心目標是“賺錢”。營銷是挖掘需求,進而讓消費者來“花錢”買產品或服務;財務則是把“錢”處理得妥妥當當的;運營就是提供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多加一句話,工程開發人員在低頭做事的時候,強烈需要有所謂的“商業意識”,也就是營銷與財務的意識。

當然,運營的概念范疇遠大于工程開發。一般來說,制造業運營的劃分方式有兩種。

(1)運營的第一種劃分方式

按照前述普適性的企業組織三大基本職能理論,運營會包括產品設計、選址規劃、設施布置、工藝設計、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以及人事、安保、行政、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法務、知識產權等支持職能。也就是說,將運營視為無所不包。然而,這樣的劃分太過寬泛,于Tier 1的針對性和貼合性都不強。

(2)運營的第二種劃分方式

將運營拆分為技術中心與工廠運營,如圖2-2所示,這也是比較典型的汽車行業組織模式。拋開共性的支持部門,技術中心包含設計、測試、工程樣件試制、工程質量、采購、項目管理等;工廠運營則包含工藝、生產、質量、物流、維修等。

1)設計。設計也稱為研發、開發等,這幾個詞在實際使用中區分得不是很清晰。但根據工程化的成熟度,會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有時候會叫預研、平臺或創新等,后期有時候會叫量產項目、客戶項目或應用項目等。前期可以理解為人們常說的從0到1,后期則可以理解為從1到100。

在傳統汽車領域,與設計相關的崗位有研發工程師、產品工程師、應用工程師、設計工程師、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工程師等,常規工作就是3D(Three Dimensional,三維數據)、圖紙、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的釋放和DV(Design Verification,設計驗證)、PV(Production Validation,生產確認)的推進等。

在汽車電子軟件領域,設計會對應另外一些崗位,比如,系統工程師、系統架構師、軟件開發師、算法開發師、標定工程師、軟件集成工程師、電子工程師、硬件工程師等。具體會在6.1節展開,這里不再贅述。

2)測試。不管是實體的零件,還是虛擬的軟件,當被制造或集成后,都需要測試以確保其符合要求并達到目標。

圖2-2 運營的第二種劃分方式

說到測試,就不得不引出V&V(Verification & Validation,驗證與確認)的概念。類似的辨析很多,我們在這里做個補充。理論上,驗證是針對需求文檔進行的,而確認是針對用戶需求來進行的;實際上,現實工作中很難區分得那么清楚,需求文檔來源于用戶需求,用戶需求也會寫到需求文檔上。而且,站在不同位置的用戶的需求也不一樣。

所以,區分這兩個概念的意義更多在于“用戶思維”和“商業意識”的建立,尤其是在智能化時代,我們應該關注用戶要什么,而非我是不是基于文檔規避了責任。

3)工程樣件試制。汽車與互聯網的一個比較典型的差異點就是汽車高度依賴硬件。多數設計與測試階段均需要用到硬件,比如,CV(Concept Verification,概念驗證)、DV、HIL(Hardware In Loop,硬件在環)都離不開硬件的環境。但這個階段還沒到量產,樣件的來源只能是試制,具體方式有快速成型(如3D打印)、修改現有樣件、樣件車間組裝、非正式產線生產等。

另外,對于多數交付黑盒子的Tier 1來說,按時給OEM交付不同成熟度(如ABCD)的工程樣件,以支持整車開發,幾乎成為其工作的核心。

除此之外,有些企業還會專門對競爭對手或對標產品進行拆解分析。部分工作也會在試制車間完成。

4)工程質量。從職責定義上看,工程質量包括質量目標定義、質量體系維護、項目與過程審計、設計問題跟蹤、質量閥管控等。但在實際工作中,工程質量對項目開發的介入程度遠低于工廠質量對生產的介入程度。

我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行業的成熟”與“設計的非標”。

足夠成熟的行業已經有了做事慣例,而設計的非標又讓其過程無法很標準,這就讓質量職能的體系化與標準化屬性難以施展。換句話說,即使沒有質量,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也可以按已有模式將產品順利交付。

工程質量何時會凸顯出來呢?涉及“新興領域”時。

當某個新興領域需要“由亂到治”時,工程質量就會成為這樣的推動力量,而當這個領域進入穩定的“治”的階段時,則是工程質量退居二線的時候。

如此看來,工程質量的目標似乎成了讓自己消亡,這是個有意思的悖論,也是當下智能汽車這個新興領域里的工程質量正在經歷的。后面章節還會聊到質量這個話題,此處不再展開論述。

5)采購。采購是供應鏈范疇中的一部分。作為Tier 1的甲方,采購一般不面向OEM,而是面向Tier 2,主要涉及供應商的定點、設備采購、子零件或原材料的采購等工作內容,決策依據通常包括技術可行性、質量體系能力、內部風險管控策略、供應鏈風險評估、成本核算、自制與外購分析等。

6)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詞匯,它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市面上有很多專門介紹項目管理的書籍。

拋開學術性的定義,項目管理或者說項目經理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承擔“責任”,也就是說,作為項目的責任人,他們要對項目的成敗負起責任,要操心項目的事情。

一般來說,項目經理是Tier 1和OEM的窗口人,負責信息的整合、傳遞以及對項目策略的規劃、把控,對內代表OEM,對外代表Tier 1。

7)工廠運營。由于這部分與我們的主題離得稍微遠了些,因此這里僅進行粗略闡述。

工廠運營關注的是零部件產品的持續生產,實質是在從輸入到輸出的轉化過程中帶來增值,也就是關注從原材料、設備、人員、能源等到成品的過程,而轉化系統就是由工藝、生產、物流、質量、維修等組成的工廠。

工廠運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演變出了非常多的管理理念,其中有很多理念與汽車軟件開發的理念頗為相通,比如,工廠的零件互換性、工藝柔性化、精益生產、工序能力與軟件開發的模塊化、敏捷開發、過程成熟度等密切相關。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提出“軟件工廠”“持續集成”等概念。

總結一下,運營的第二種理解方式的基本工作思路為:技術中心通過項目管理將新產品導入工廠,然后在工廠的運營下,去實現產品批量的標準化交付,這是一個迭代循環的過程。項目與運營的關系如圖2-3所示。

圖2-3 項目與運營的關系

另外,因為Tier 1供應的是零部件,而零部件的技術特點與其所屬的公司又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具體企業的組織劃分會有各種各樣的模式。但無論如何,基本的職能邏輯是類似的。

2.1.2 OEM

總體而言,OEM與Tier 1的組織職能框架很類似,只不過Tier 1提供的產品可能是五花八門的,比如,變速箱、發動機、控制器、儀表盤、座椅、天窗、空調等,而OEM提供的是整車。

?從功能實現看,整車比零部件具有更強的同一性和統一性。

?從落地過程看,整車與零部件有不同的考慮場景。

?從核心價值看,整車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頂層功能邏輯定義與復雜系統的集成上。

基于這些因素,我們可以針對整車OEM組織提煉出一些與Tier 1側重點不同的共性特征來,如圖2-4所示。

圖2-4 整車OEM不同于Tier 1的一些關注點

1.整車規劃

相對而言,Tier 1有比較明確的需求來源方,即OEM,規劃思路比較聚焦。而OEM面對的終端客戶并未過多介入整車開發,而且還需要考慮諸如國內外政治環境、經濟形勢、社會觀念、技術現狀及趨勢、競爭對手情況、用戶畫像等宏觀但繁雜的內容。

也就是說,OEM需要更多的自驅和自主屬性,即OEM更需要“自建方向”。這是OEM建立整車規劃職能的必要性。在多技術路線并進的環境下,它的意義也顯得更為重要。

通常來說,整車規劃需要明確公司戰略、整車平臺組合、動力系統平臺組合及智能化方向等,如圖2-5所示。

圖2-5 整車規劃需要關注的一些內容

(1)公司戰略

戰略是比較宏大的維度,但在變革下,戰略的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比如,如何選擇燃油車、EV、HEV、PHEV、REEV的技術路線,目前比亞迪已經宣布放棄燃油車市場,其他車企如何決策與行動,都是由公司戰略決定的。

(2)整車平臺組合和動力系統平臺組合

戰略是個方向,落地需要整車平臺組合和動力系統平臺組合的推進,前者可能考慮車型類別、銷售國家、上市時間、定位人群等,后者是當下整車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并且要與整車平臺相匹配。一般來說,動力系統平臺組合包括發動機、變速箱以及三電或混動系統。

(3)智能化方向

智能化是現在的技術熱點,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V2X(Vehicle to X,車聯網)、云平臺、大數據、高精度地圖、信息安全等都是各大OEM絞盡腦汁關注的內容。

2.整車集成與屬性

在整車規劃的約束下,OEM的開發對象就是一款一款的整車,開發方式主要是集成,目標是滿足各類“屬性”。屬性的平衡也會成為汽車的“賣點”,我們經常看到的各款新車的賣點就是被平衡出來的屬性,汽車設計本就是平衡的藝術。

圖2-6 整車屬性的劃分方式

屬性有很多劃分方式,可以從美學、人機工程、NVH、車輛動力學、能耗、安全等多角度展開,如圖2-6所示。整車屬性的具體表現可能有:

?車輛的流線型是否美觀?

?方向盤是否遮擋儀表?

?發動機抖動、風噪、路噪能否接受?

?轉向時是否側傾?

?制動距離是不是太長?

?百公里油耗是否達到10L?

?冬天續航里程是否有縮短?

?紅燈起步感覺如何?

?配置了幾個安全氣囊?

?座椅舒適度怎么樣?

?底盤會不會很快生銹?

……

當然,這背后有大量的標準、量化參數、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計算機輔助工程)運算、大小型設備等資源的支撐,實際開發一款整車涉及的屬性評價點也會逾千。

所以,整車集成復雜嗎?確實很復雜,但由于技術與標準的成熟、集成能力的分散(很多環節的集成能力是掌握在Tier 1手里的),整車集成的門檻在逐漸降低。同時,市場開始呈現透明化與白熱化,創新點明顯匱乏。這也給智能識別及引導客戶需求帶來了機會。于是,與智能駕駛、乘員舒適度、智能互聯、信息安全等相關的更多屬性被逐漸分離出來。

3.功能系統

通常,我們會把整車劃分為車身、動力總成、底盤、電子電器4部分,這也是整車集成的對象。各部分又會進一步劃分為子系統或子零件,整車功能系統部分劃分示意如圖2-7所示。

圖2-7 整車功能系統部分劃分示意

(1)車身

車身包括白車身、儀表、方向盤、外飾件、中控、座椅、氣囊、地板、燈具、玻璃、保險杠、雨刮器、四門兩蓋等。

(2)動力總成

動力總成包括“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發動機、變速箱等。

(3)底盤

底盤包括懸架、轉向、制動、底盤框架、輪胎等。

(4)電子電器

電子電器包括線束、通信診斷、底盤電子、娛樂系統、電子電氣架構(Electrical & Electronic Architecture,EEA)、空調控制、燈具控制、基礎軟件、硬件等。電子電器也是傳統汽車電子軟件的領地和走向智能汽車的前沿陣地。

在以上各類可不斷細分的系統里,工程師會帶著整車集成的屬性要求走進各個Tier 1或者內部自研團隊來共同完成零部件的開發釋放。

4.設計

從美學和功能的角度出發,設計部會進行車身造型、內外飾CAS(Concept A Surface,初步造型面;Class A Surface,A級曲面;有時也等同于可見面A面)、油泥模型、色彩紋理等的定義。一直以來,各種凹凸有致的外形、色彩斑斕的內飾、或長或短或高或低的車身都是OEM吸引消費者重要手段,直到道路上的車基本趨同。

隨著智能座艙的興起,UE(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音樂視頻、動效展示、語音控制、手勢操作、多屏互動、氛圍燈等更關注用戶體驗的內容也被引入設計部的職責范圍。當然,這部分能在多大程度占用用戶時間和吸引用戶興趣,以及需要多長時間,仍需要觀察。

5.其他

在試驗認證、項目管理、樣車試制、生產運營等方面,OEM也有其不同于Tier 1的開展方式,比如,試驗認證中的風洞試驗、三高試驗、路試、碰撞試驗、型式認證等,以及生產制造中的四大工藝,它們都有著比較典型的整車的特點。

總之,不同的OEM有不同的組織劃分方式,但基本職能結構并不會跳出這個邏輯框架,即便是新勢力車企,它們仍然需要這些職能。只不過,新勢力車企在靈活性、扁平化、去中心化、權力下放、內部競爭、電動與軟件方面會有更突出的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蒙自县| 武邑县| 崇州市| 金秀| 大连市| 江西省| 慈利县| 庆阳市| 民勤县| 普安县| 且末县| 临西县| 保德县| 论坛| 玛多县| 绥化市| 牡丹江市| 沙田区| 宜君县| 屏山县| 顺昌县| 五原县| 精河县| 胶南市| 财经| 青龙| 汨罗市| 上虞市| 高雄县| 黑河市| 新沂市| 澄迈县| 大姚县| 玛多县| 张家口市| 清流县| 广东省| 科技| 泰来县|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