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產配置攻略:構建長效的投資體系
- Lagom投資
- 9字
- 2024-06-27 16:33:59
第一章 投資的快與慢
第一節 與通貨膨脹賽跑
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但只有少數人明白它才是財富積累最大的敵人。
為了讓自己能盡早地成為億萬富翁,我收藏過一張面值100萬億元的津巴布韋幣。作為人類貨幣史最大面額的紙幣,票面上整整印了14個零,在其2009年退出流通的時候購買力已經貶值至不到1美元,只夠買一塊面包了。蘇聯時期的盧布、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馬克、南斯拉夫的第納爾、民國時期的金圓券、20世紀80年代阿根廷的比索等貨幣,都曾經歷過臭名昭著的惡性通貨膨脹事件。
本國貨幣的巨幅貶值,無疑會對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造成巨大的沖擊,因而若非迫不得已,一個國家的央行并不會輕易進行大幅度的流動性寬松政策。雖然貨幣信用不能無限度透支,但那些從未經歷過紙幣飛速貶值的普羅大眾,就很難在短時期內察覺到自己所持的貨幣也同樣在經歷貶值了。這有點類似于溫水煮青蛙,逐年微量的通貨膨脹同樣會使你的儲蓄購買力小幅縮水,這種蠶食財富的速度反倒是大家可以承受的。
現代社會中,我們早已習慣把紙幣單位當成衡量價值的錨,拋棄了把真實的商品充當貨幣的做法。假設在一夜之間,給我們所有人的賬戶金額都加上一個零,大家會因此統統暴富10倍嗎?顯然,毫無可能。全社會資產和商品并沒有因為給全民的賬戶市值秒加零而增多,最終僅僅意味著該法定貨幣被瞬間稀釋了90%的購買力。貨幣只是一個國家的政府創造的信用流通工具,即財富的臨時替代品。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本身的價值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任何政府都沒有能力去保證法定貨幣永恒的價值。
全國性的公共設施建設、社會保障、行政管理、外交外事、國防等都會占用政府大量的預算開支,稅收和支出很難始終保持平衡。當出現財政危機時,如果無法有效增加稅收去應付這些開支的話,就只有發行政府債券這條路了。在周而復始的發債和利息支出之后,有限的財政收入終將無力償還先前的所有債務,那么開動印鈔機彌補赤字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更何況創造貨幣的又何止“印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放貸的方式去實現貨幣乘數,額外創造新增貨幣。當越來越多的貨幣追逐增幅相對少的商品和服務時,供求失衡將導致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就形成了通貨膨脹。很多人會在這個貨幣價值緩緩下跌的過程中,且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每年損失一筆財富。
以現代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也并非一無是處,溫和的物價上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資和生產,有利于經濟的上行。貨幣供應量維持在多少才合適呢?我們通常把通脹分為惡性通脹及良性通脹,如果通脹率在2%~3%,則代表比較溫和的通脹;一旦通脹水平達到4%~5%或者更高水平,說明本國貨幣正在經歷加速貶值甚至走向惡性通脹。
但即便是溫和的通貨膨脹,在創造經濟繁榮的同時也確實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新發的貨幣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慢慢滲透到整個社會進行逐級攤勻,所以當通貨膨脹發生之時,每個人的感受也會截然不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只有越靠近社會頂層的人,才可以借著通脹拿到剛剛印刷出來的新錢,而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或者后知后覺的人總會最晚,甚至無法領到這些新錢,自然成為通貨膨脹下最直接的受害者。
最終,通脹在變相鼓勵大家去負債式經營和消費,同時懲罰了那些勤儉節約只會儲蓄的人、領取固定工資卻沒有議價能力的普通工薪族、低利率長期保單和債權的持有者,以及手握大量現金類資產的人。通貨膨脹就像是一個隱身的小偷,一直在不停地偷你的錢。正因如此,它還會傷害到那些因為對未來的通脹過度擔憂,恐慌性搶購溢價資產之后,遭受大幅虧損的投資者。我們幾乎無處可躲,如果想讓自己的財富不再被通貨膨脹吞噬,必須去尋找各種大類資產保駕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