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七星壇祭風前傳
- 三國:你管這叫臨終關懷?
- 憨直的小熊
- 2061字
- 2024-08-04 19:01:00
吳國太起身慌忙道。“只要能滅此賊道,不讓他害吾子,吾即便身死亦無不可!”
孫權和孫策連忙起身相扶她。“母親何出此言?”然后孫權看向左慈。“只要先生能夠辦到,孤奉先生為師,為先生修筑道觀亦無不可。”
左慈笑道。“吾一修道之人,已有天柱山道場山林足矣,要何道觀?只是國太其誠,實是感動。”
“也并非沒有辦法。于吉所依憑,不過信徒之念。念者,神思也。只要用足夠的‘神思’與之相沖,水磨功夫便可將其盡數磨滅。”
“只是需得天時、地理、人和,缺一不可。讓吾為國太之誠算上一算。”
只見左慈掐指合目,冥冥中似有定數。
片刻后,于吉道。“算出來了!”
“先生請講!”吳國太和孫權異口同聲道。
左慈不賣關子。“先說人和,臥龍、鳳雛、曹操、當今天子全在場,只需一個時辰便可磨滅于吉之魂。”
孫權、吳國太:“……”
左慈笑道,“我知此事頗難,或者選其中一人為核心,再需雅士大儒三十五人從旁協助,齊心協力之下,需四十日,亦可成事。”
“四十日!若是有人飲食飲水、出恭休息……”孫權瞠目結舌道。
左慈笑道。“久是久了點,自然常人亦需五谷輪回。只需壇上保持三十六人,包括核心者在內皆可輪換。”
“只是核心者離壇每日不得超過五個時辰。余者保持壇中人數不減即可。”
“如此依賴,只需求得核心者一人和眾多雅士大儒即可。我江東人才濟濟,自不缺智者,只是這核心之人。敢問先生臥龍、鳳雛乃是何人。”
左慈笑道。“老道久居天柱山,不知人間事。此事還需吳侯自己去尋。再說地利。”
“我算到設壇處應于‘望水之巔’,大漢崇尚火德,因此該山應與火德相關,如‘朱雀’、‘南方’、‘離卦’等。”
“這最后的天時,我算到磨滅于吉之時,應為甲子日甲子時。最近的甲子日甲子時應為……九月廿日子時。”
孫權喚來小廝。“今夕何日何時?”
小廝答。“回主公,今日為九月二十,現在已是申時三刻。”
吳國太、孫權:“……”
孫權無奈揮揮手,遣走小廝。然后他看向左慈,“不知先生可否告知下個甲子日?”
左慈哈哈一笑。“簡單,甲子日六十日一輪回,下一個甲子日便是十一月二十。”
孫權和吳國太聽到這個日期,俱是心中一震。隨后孫權走回后屋,拿出一張紙給吳國太看。
兩人看著上面的“東南風遲遲未起周瑜吐血,諸葛亮十一月二十日南屏山設七星壇祭東南風?”
包括孫策在內的三人再次看著彼此面上的表情,均面無血色。
左慈不知這幾人看到什么,便笑道。“如今吾能做以盡做,能道已盡道。找到核心之人,便應知曉布何等祭壇。吾去也。”
隨后左慈朝外走去,孫權連忙追出門外,但已不見左慈人影。便是喚來左右,也盡言沒看到人出門。
孫權默默回屋,向問自己有沒有找到人的吳國太搖了搖頭道。“母親,兒無能,那烏角先生已然離去。”
吳國太寬慰道。“先生已說明天時地利人和,而吾等又天幸能直接對應到具體。”
“看來那諸葛亮不是‘臥龍’,便是‘鳳雛’,不是說此人會隨魯子敬來柴桑,屆時問子敬便可。”
孫權點點頭。“正是如此。若諸葛亮是那臥龍,我等也需預先布置好‘七星壇’,并準時開壇。”
“既然需要四十日,那便是……十月初十!”
吳國太嘆道。“只可惜原委只有你我母子三人知曉。仲謀還需發兵合肥,既如此為娘便為伯符報此大仇,并且天書有言此乃祭風之舉。”
“那便以此為由在那南屏山修建七星壇,具體布置還需問那諸葛亮。如果真能磨滅于吉賊道之余能助力周公瑾破敵,也是極好。”
“仲謀,那諸葛亮與你多有交集。他主公劉玄德雖落魄,但是還需慎重,不可慢待。”
孫權攙扶著老夫人,寬慰道。“母親放心,兒自清楚該如何接待那‘臥龍’。只是母親如何能親往涉險?這叫兒如何能放心?”
吳國太道。“無妨,屆時我頭戴斗笠,以遮住容顏。然后化名……就叫‘于先生’便好。”
“尚香尚武,其侍女也多武藝驚人。讓她隨吾出行,再加上我今天新收的義女練師,皆扮作男裝。又不是一直待在軍中,仲謀大可放心。”
孫權、孫策當即后退向吳國太深深一禮。“那就辛勞母親走這一趟。時間尚早,母親還需多做準備!我自會派賈華帶兵五百,護衛母親與兩位妹妹。”
吳國太笑了。“這有何辛勞,昔年汝父四處征伐,吾與吾姊一同隨程普、韓當、黃蓋等老將一樣追隨汝父,早已習慣奔波之苦。”
“如今為了吾兩個好兒子,吾需得為母則剛。”
孫權朝孫策再次深深一躬。“如今為了目前,我必須要周公瑾活捉曹操,然后換得傳國玉璽,以讓我兄安息。”
孫策還禮,吳國太笑中帶淚。“仲謀、伯符你二人兄弟相悌,為娘甚是欣慰。伯符將基業傳給你,當真是正確決定。”
于是母子三人再次對天書細細討論片刻,得出盡量推動天書所述之前事發展,那后事發生的可能性也會提高的結論。
那些帶著“彎曲之符——?”的描述,發生概率不高,因此需得提前做好準備,盡力推動。
除去祭東風之事,帶有此符的內容還有三條。
“江東文臣主降武將主戰,諸葛亮舌戰主降江東群儒?”
“曹操說客蔣干勸降周瑜,周瑜反施反間計?”
“諸葛亮草船借箭十萬支,周瑜打黃蓋巧施苦肉計?”
孫權道,“這第一條,需得讓諸葛亮‘舌戰群儒’,所以那諸葛亮前來之時,便安排江東文臣、大儒盡數安排在長廊,要求人人都得和他辯論!”
諸葛亮此時還在和魯肅一同前往柴桑的船上。
他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