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乃域外天魔入侵三國?
- 三國:你管這叫臨終關(guān)懷?
- 憨直的小熊
- 2777字
- 2024-06-18 19:01:00
生死危機(jī)延后兩日。
周瑜趁機(jī)反復(fù)瀏覽、推敲腦海中出現(xiàn)的《新員工必讀》。
表面上他遙望江面,而實際此刻他在做他最擅長的事——研究規(guī)則,以及規(guī)則漏洞。
須臾,他平靜睜開雙眼,似成竹在胸。
結(jié)合他身穿三國世界的方式,不難得出公司指派員工開展業(yè)務(wù)正如“域外天魔”降臨諸天。
“公司竟是換皮的輪回樂園、主神空間。怪不得會以‘完成業(yè)績考核,可滿足任意心愿’為大餅誘惑我。”
“不過這餅我非吃不可!”周瑜不自覺攥緊雙拳。
“這所謂‘臨終關(guān)懷’業(yè)務(wù)旨在替死者完成‘遺愿’,依我看不如稱之‘執(zhí)念’更準(zhǔn)確。”
“規(guī)則是‘完成執(zhí)念’的話……規(guī)則漏洞就是‘只需按照字面意思完成執(zhí)念’?”先前足足兩次試探,足以讓他總結(jié)出規(guī)則漏洞。
順著這個思路再回頭看那兩個技能。譬如【知錯能改】便不難理解。
三國時期女子豆蔻年華便已嫁人,如果在三國找未婚女子,豈不是違背人性與律法?
“等等,難道曹孟德……”周瑜開始理解曹丞相,莫非他是“同事”?
【性情中人】則和他以往慣以不合常理的方式攫取利益的表現(xiàn)相關(guān)——該技能強(qiáng)化了他的特長。
思路既然理清,無論‘執(zhí)念’多難如登天,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提升“業(yè)績評價”勢在必行。
整活,開始!
周瑜收回看向江面的目光,看向小喬道。“夫人,去請諸位將軍過來,我有事與他們交待。”
待小喬起身后,他卻心生不忍。“當(dāng)與她做別再辭世。”于是他叫住剛起身走了幾步的小喬,“夫人去車上把琴與吾都督佩劍取來。”
“為夫想聽夫人彈奏一曲,死亦無憾。”
小喬始終背對著他,周瑜卻知曉她如遭雷殛。只見她頓足一下便加緊步伐前往江東眾將處。
周瑜眼見眾將慌忙跑來,而小喬則在車上取下琴后交予小廝,自己則抱著周瑜佩劍在遠(yuǎn)處駐足。
看向江東諸將,周瑜無頭無尾開口道。“還請諸位將軍知曉,非吾氣量狹隘。”
“諸葛……子瑜知曉我曾讓他勸諸葛孔明留在江東,與我一同于吳侯效力。只可惜功敗垂成。”
眾將對于此事聞所未聞,想來有諸葛瑾做旁證,都督自不會做此掩耳盜鈴之事。于是眾將紛紛稱喏。
周瑜沒看到“遺愿完成信息”,想來江東諸將此刻對此不甚在意。
他只得下猛藥。一邊釋放【性情中人】放大諸將“執(zhí)著”,一邊請諸將在他葬儀上將此事宣之于世。
可能是猛藥下的充分,只見江東眾將各個睚眥欲裂,紛紛攥緊劍柄,眾口齊聲道。“都督放心,我等必讓世人知曉都督非氣量狹隘之人!”
周瑜總感覺哪里不對,但是看到虛空中信息,他便將此拋之腦后。
【客戶遺愿之“讓他人知曉吾非氣量狹隘之輩”已完成。】
【任務(wù)完成度百分之三十,倒計時累計暫停三十六個時辰。】
周瑜忍住笑意,對眾將道。“懇請諸位先行離去。子明將軍,煩請留步。諸位,公瑾拜別。”
除呂蒙外,眾將拜別周瑜后仍一步三回頭,然后共同回到最初所在,仍注視此間江畔。
周瑜望向呂蒙道。“子明將軍,東吳之未來,就交予你了!”
呂蒙瞬間狂喜,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都督,我,我定會全力以赴!”
周瑜道。“子明請起。”待呂蒙起身,周瑜嘆了一口氣,望著落日的方向維持自己的逼格。
“子明,你可知主公早已容不得我。”
呂蒙情緒瞬間從狂喜切換到惶恐,他口中訥訥道,“都督,我,我不知曉……還請都督明示!”但不知為何,他心中卻涌出無限悲憤。
他已經(jīng)中了周瑜的【性情中人】。悄無聲息間,周瑜在放大呂蒙的“懷疑”。
周瑜轉(zhuǎn)頭看向呂蒙,眼中古井無波,但卻帶給呂蒙無聲壓力。期間,呂蒙各種瘋狂腦補,思想逐漸迪化。
良久,周瑜收斂目光。“子明,我有一番肺腑之言。將死之人,其言也善。是否相信,全憑子明自斷。”
“我命不久矣,但有兩大遺憾,不吐不快。其一,眾所周知我生平設(shè)計無數(shù),卻總在諸葛孔明面前鎩羽而歸。”
“其二,罕為人知的是伯符將軍去世之時,我立馬表態(tài)輔佐主公。但主公卻時常認(rèn)為,諸將‘只知都督,不識主公’。”
說著說著,周瑜自己都感到悲壯無比。他此刻已然騙過自己,將一個被猜忌的忠臣形象深深刻畫在呂蒙心中。
“子明,你可知我查到了什么?”周瑜苦笑問道。
呂蒙搖了搖頭。周瑜繼續(xù)道。“我所用之藥,來自柴桑。”
呂蒙心中一震,將“毒殺功臣”一事逐漸腦補成型。他甚至有預(yù)感,這也是他自己的結(jié)局!
恰恰此時,周瑜像是夢游般說到,“我曾于生死之間徘徊。子明,你可知我看到你未來也會死于鴆殺……”
看著呂蒙瞪大的雙眼,周瑜見好就收。“子明。我有一計說予你。請務(wù)必幫我完成前半計。至于后一半計策,是否執(zhí)行全憑汝自己決定。”
兩人就此詳談良久。
方才周瑜所言,已然顛覆呂蒙的世界觀。呂蒙失魂落魄正欲離開。卻聽周瑜一句“子明且慢”,他便止住腳步。
卻見周瑜揮揮手,小喬便帶著小廝來到周瑜身邊。小喬身后的小廝布置幾案、古琴后離開。
此間,周瑜從小喬手中拿過自己的都督佩劍,親自交到呂蒙手中。
“子明,誠如吾所言,東吳大都督之責(zé),就交給你了!”聽到此話,呂蒙情緒再次切換,單膝跪地接過佩劍。“子明必不負(fù)大都督期望!”
這一幕,讓不遠(yuǎn)處的眾將士一陣嘩然。同樣震驚的還有小喬。
她明明記得夫君讓她在遺奏中寫的是“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
小喬看向夫君,感覺他竟如此陌生。
呂蒙和小廝都離開后,小喬正欲開口,卻見周瑜用手止住她道。“夫人,我命不久矣,想聽夫人彈奏《長河吟》。”
隨后周瑜便闔上雙眼,靜待佳音。
小喬不再言語。她親自撫琴,在琴曲彈奏到尾聲之時,周瑜睜開雙眼。
“既生瑜,何生亮!”他幾次高呼后,便再無動靜。
小喬手指一顫,琴弦崩斷,悠然的琴音戛然而止。
程普、呂蒙、甘寧等江東眾將手忙腳亂上前。
江上落霞與孤鷺齊飛,像極英魂遠(yuǎn)去,魂飛冥冥。
-----------------
兩日后,柴桑,周瑜靈堂。
靈堂外滿是白甲士卒,一座華麗棺槨置于靈堂正中。小喬帶著周瑜的子女,以及一眾家人跪坐于棺槨之前。
靈堂屋頂上,自有家人迎風(fēng)揮舞麻布,口中直呼“都督歸來!”
自祭奠開始,靈堂內(nèi)外的哭聲就沒斷過,或有真心,或是假意。葬儀隆重之極,這是孫權(quán)特許將葬儀提檔。
除去悲戚的家人和周氏族人,靈堂內(nèi)外有三方人士格外惹眼。
首先是靈堂內(nèi)身著黑色冕服,頭戴無飾平天冠的當(dāng)今吳侯孫權(quán),孫仲謀。和他在一起的正是魯肅。
兩人皆面色鎮(zhèn)定,但是眼神交流間卻略有慌張。只因曹操知曉周瑜辭世,已聽從程昱之計欲再次南下。
而派諸葛瑾阻止諸葛亮渡江吊孝一事,已付諸流水。因此兩人擔(dān)心江東眾將魯莽行事,壞江東基業(yè)。
再者就是以張昭為首的江東世家謀臣,明明知曉武將密謀,口口聲聲擔(dān)憂江東無寧日,卻聽之任之。
第三方就是一眾著白袍白甲的江東眾將。他們個個義憤填膺,有摩拳擦掌者,也有拔劍端倪者。
早知道消息的都已做好準(zhǔn)備,后知后覺的也要湊個熱鬧。
葬儀開始,孫權(quán)正在撒酒送行,卻聽前廳一陣嘩然。隨后,一個器宇軒昂的年輕人一路跌跌撞撞跑進(jìn)靈堂。
他看似步伐不穩(wěn),到門口時一把扶住門框看著靈堂內(nèi)的棺槨片刻。
隨后他聲嘶力竭,悲切的哭喊道。“公瑾,亮來祭你了!”
而他身后緊追而來的是一位白袍銀甲,手始終放于青釭劍柄之上的威武男子,正是趙云,趙子龍。
諸葛亮的話像是吹響沖鋒的號角,江東眾將以程普、甘寧為首,紛紛拔劍沖向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