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定計
- 三國:你管這叫臨終關懷?
- 憨直的小熊
- 2125字
- 2024-08-07 19:01:00
“主公切記十一月二十,派趙云乘小舟前往南屏山下接應吾。”
最后和劉備定下此約之后,諸葛亮便回返周瑜軍中。只待三江口扎營后,便隨于先生前往南屏山,布置七星壇。
而此時周瑜卻與魯肅、程普商議駐軍所在。最后決定周瑜、程普率領大軍駐守陸口,而魯肅則駐守龍口。
“子敬,汝駐兵意在防備劉玄德,若我軍勝他必搶奪戰功;若我軍敗劉備則會落井下石。”
魯肅觀察輿圖,便點點頭。“公瑾所言句句在理。只是主公囑咐我十月初十一并前往南屏山,屆時何人統率我部?”
周瑜想了想。“陸遜可替。”
卻在此時,傳信兵報于先生前來,周瑜等便收起輿圖看向門口。
只見于先生察覺到周瑜等人的動作,卻也不生氣。“都督,馬上就到三江口,屆時吾所屬五百軍士將前去搭建七星壇,特來告知都督。”
周瑜挑眉問道。“于先生可需帶上那諸葛亮?”
于先生搖搖頭。“七星壇搭建之法,臥龍先生已告知于我。都督莫非忘了,那孔明還需借箭十萬,不知都督可有計策?”
這一下可問住周瑜三人,三人面面相覷,最后周瑜僵硬答道。“不瞞于先生,不只是這一條。”
“‘曹操說客蔣干勸降周瑜’,這條不在我軍可控之下,若那蔣子翼敢來,我也定會借機施反間計。”
“只是反間何人,還得看曹操水軍都督為誰。”
說到這里,于先生明顯看向幾人道、“不若設計那劉琮如何?”
“劉琮?”周瑜三人咀嚼著這個名字,“可是為那劉景升搗香入棺、率荊州投降的劉琮?”
于先生點點頭。
周瑜三人不由吃吃笑出聲來,“于先生,反間之計旨在趁機消除我軍大敵。那劉琮怕事小兒耳,不足慮。”
最后魯肅也安慰于先生道。“于先生放心,此條公瑾自會按照吳侯天書履行,難的是后面的……”
“‘諸葛亮草船借箭十萬支,周瑜打黃蓋巧施苦肉計?’”
“‘東南風遲遲未起周瑜吐血,諸葛亮十一月二十日南屏山設七星壇祭東南風?’”
“最后如余先生所說,已經請諸葛先生主持祭風一事,屆時公瑾只需吐出一口鮮血即可。”
“只是為何要毆打黃老將軍,以及草船借箭之說,實在沒有頭緒。”
一語不發的程普道。“不若都督將這問題推給那孔明,只令他造箭十萬支,若不能成,則記在賬上戰后結算。”
眾人看向程普,而被注視的老將軍疑惑道。“怎么?”
周瑜撫掌而笑。“程老將軍果有才智,如此一來便可順理成章的制衡劉豫州分我軍戰果。”
程普聽聞周瑜此言,也面有得色。
只有魯肅,不禁心中嘆息。
而于先生也道,“我已提點黃老將軍,黃老將軍在天書中有‘詐降’之責,以此這‘周瑜打黃蓋’……”
“只怕實為詐降之因由所在。”
聽聞此言,周瑜等人面沉如水。少頃,周瑜道。“黃老將軍年近六十,如何受得詐降軍棍!”
眾人不語。
還是程普道。“不若……”但他剛開口,便覺不妥,于是趕忙閉口。
一旁魯肅看向程普。“都督不必諱言,有話直說便可。”
程普訥訥道。“我也是想起犬子程咨才有此念……黃老將軍有一子,名曰黃柄……”
安靜。
安靜。
“哈哈哈哈!”眾人哈哈大笑,“程老將軍果然有才智,如果由黃老將軍之子替他受罰,也當激怒老將軍投降才是,合情合理。”
就連于先生聽聞此計,似乎也放下對黃蓋的愧疚。
只見于先生道,“正是,黃老將軍早年從軍,跟隨兩任先主公,但始終只是校尉一職,甚至與那曹操有舊。”
“他去詐降,曹操必不生疑。”
聽聞蔡琰,眾人再次安靜。程普嘆道,“確是如此,黃公覆領九縣令,平定山越。然始終不得升遷,我這老兄弟當是委屈了。”
魯肅道。“既如此,不若破曹之后我等聯名為黃老將軍表功如何?”
眾人點點頭,于是就替黃蓋老將軍決定了他和他兒子的命運。
-----------------
翌日一早,眾人繼續出發,只半日便于夏口西分兵。魯肅率隊前往龍口駐扎,而周瑜、程普則率大軍前往陸口。
兵至陸口,周瑜命人沿岸下寨。同時留出水路、陸路兩條糧道。
因為陸口這一側水網密集,且曹操好斷人糧道,所以周瑜特意將儲糧所在設在珍湖西岸,便于水路聯運。
同時周瑜暗自決定,待營寨穩定后,便前往江陵親自探營。
與此同時,于先生率領將士前往南屏山,主持七星壇搭建。
他吩咐賈華道。“取東南方赤土筑壇。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
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
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
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
南方七面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軫,成朱雀之狀。
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賈華領命而去,而于先生則回到已經搭好的帳內,對著眼前女扮男裝的兩人道。
“尚香、練師,汝二人如待在此地,便盡量不出營帳,餐飲用水皆有專人提供。”
“若你二人悶了,也可前往周邊村鎮玩耍,只是不得惹是生非,更不得走遠。”
孫尚香笑著道。“母親扮作謀士,連我二人都認不出來。我二人女扮男裝之法學自母親,豈能被人認出?”
“更何況我之武藝,母親還信不過嗎?”
扮作于先生的吳國太無奈嘆道。“如今戰事在即,汝二人需帶好令牌,若有不對,及時回來便是。”
步練師道。“母親請放心,我自會看護好尚香,不讓她胡鬧。”
吳國太這才放心的點點頭。“今日是九月廿九,不知何時開戰。但是這里十月初十便會戒嚴,你二人最好在此前歸來。”
送走二女,吳國太想起自己誘捕劉琮之計,便留言給他。
其實她想做之事,無非是建立聯系,以解天書。
【劉琮,我和她俱處險境,速來柴桑救我!
——九月廿九于柴桑,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