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東吳參戰
- 三國:你管這叫臨終關懷?
- 憨直的小熊
- 2069字
- 2024-08-06 19:01:00
孫權和吳國太各自在府中收到群臣和諸葛亮求見周瑜的消息,方才安心歇息。
孫權枕下的天書之上,“吳國太勸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星夜回府,江東群臣私下拜見!”
這一條也最終打上了“√”。
按照于先生的編劇和孫權的導演,接下來劇情應該是:
周瑜明天當堂拜見吳侯,必將陳述此戰利弊,然后力主孫權參戰,結孫劉聯盟破曹。
只可惜,兩人猜對了上半部分,沒猜對下半部分。
翌日,吳侯治所正殿,江東群臣分立兩側;諸葛亮因為是外臣,所以不得入。
而此刻孫權看著眼前的周瑜,不禁問道。“公瑾,汝剛才所言,可否再講一遍?”
周瑜抱拳行禮道。“請吳侯允我等辭官回鄉。”
“如今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自荊州歸降后,曹賊侵犯我江東之虎狼居心昭然若揭。”
“若是江東言降者眾,主公尚需考慮上多。如今劉豫州節使諸葛亮已說服大多江東志士共同抗曹,主公為何還在猶豫?”
“我江東豪杰眾志成城,同仇敵愾,民心、軍心皆可用之際,主公卻拿不定主意。如此一來,拖到曹賊南下,我等江東將士有何顏面面對家鄉父老?”
“不若主公早早放我歸鄉,屆時做曹操治下順民,也可照料家小,平安度日。”
周瑜說完,一眾江東文武也隨之請愿:“還請主公放我等辭官還鄉!”
江東眾文武的意思其實很明顯,算是一種另類的請戰。
孫權只需當眾告罪于群臣,然后表達抗曹決心即可。
只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或者是正是利用了這個事實:孫權在位不過數年,軍政權柄分散在各個世家、托孤重臣手中。
在孫權殿堂之下的權臣根本沒有發現他們的舉動,其實受了諸葛亮某種能力的影響。
更沒有發現孫權眼中的慍色,哪怕是孫權身后的孫策孤魂,身形都虛幻蒸騰起來。
孫權很憤怒。
殿內只有于先生一人注意到孫權的不對勁。
他無聲無息出現在大殿群臣末尾,沒有從眾“請辭”。
本想低調,但自周瑜開口后不久,就將注意力始終放在孫權身上。孫權的苦,只有做母親的她知道。
于先生站出來沖孫權行禮道。“主公,是戰是降,還請主公一決。若主公力戰曹操,相信眾文武定然跟隨主公!”
孫權看到于先生,方才平靜下來。于是他先是閉上眼深呼吸,待他睜開雙眼,如有精光溢出。
孫權將手一寸寸移向腰間,“鏘”的一聲拔出腰間佩劍。“眾卿心意,孤已知曉。”
“如今我東吳已歷三世,孤承父兄之基業,豈能一旦廢棄?曹賊欲圖廢漢自立久矣,所懼者不過劉表、二袁、呂布與孤耳。”
“僅數雄已滅,惟孤尚存。此時正乃除殘滅暴,興兵伐曹之際。孤懇請公瑾與眾卿為孤與曹賊決一死戰!”
言罷孫權揮劍將面前幾案砍下一角。“我與老賊勢不兩立,再敢言降者,包括孤在內,與此案同!”
江東眾文武當即以周瑜為首,下拜孫權。“主公英明!臣等定當為主公萬死不辭!”
隨后孫權當即調兵遣將。“命周瑜為水軍左都督,程普為水軍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
然后稍微停頓,“于先生為軍師祭酒,代表孤隨軍。張昭負責籌措糧草,江東眾文臣待命柴桑。”
這時,江東眾臣才再次注意到剛才請命讓主公下令之人——身著黑袍,斗笠遮面的“于先生”。
待眾臣散會之時,有心人留意到于先生是跟隨主公前往后堂,似在議事。
稍后周瑜、程普、魯肅三人便被孫權遣小廝請到后堂。
孫權看向周瑜等三人,指著身邊的于先生道。“此乃于先生,此次除西去破曹外,孤另有要事處理。于先生將代表孤隨軍,還請公瑾多加照顧。”
周瑜趕忙應下,但還是遲疑道。“不知主公有何深意?”
孫權正色道。“公瑾與先主公、孤故去兄長伯符將軍乃總角之交,程老將軍亦為先父時期老將。”
孫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魯肅,“子敬更是江東股肱之臣,孤也不需對卿等隱瞞許多。”
“兄長伯符將軍前日托夢于孤,言明此次破曹需得我江東齊心勠力,同仇敵愾。”
“于先生乃修道之人,亦受孤父兄所托,將幾卷天書托與孤,孤才設計假意投降,實為凸顯意欲降曹之人。”
“然令孤欣慰的是,我江東豪杰眾志成城,寧死不降。”
說罷,孫權將天書抄本交予周瑜,讓他三人輪流傳閱。
與此同時,孫權道。“公瑾三人肩負水軍應敵重責,孤調撥水軍三萬與卿,望卿等不負孤望。”
“于先生隨軍只為推進天書,如‘天書’所言,需得東南風方可破曹,因此于先生正為負責此事而來。”
待周瑜三人看完天書,當即單膝跪地。“臣等不知主公深意,冒犯主公,還請主公責罰!”
孫權趕忙扶起幾人。“卿等萬萬不可!破曹之事,孤就拜托幾位。為讓卿等順利,孤將親率兩萬大軍圍困合肥,讓老賊曹操心神不寧。”
周瑜等人細細思襯后當即行禮道。“主公高見!”
孫權這才收走天書,但還是提醒道。“眾卿需得提防那諸葛亮。江東群賢與之辯論后,便不再主降;與卿等也會之后,卿雖請戰,卻言請辭。此事頗為蹊蹺!”
孫權此話一出,三人當即滿頭大汗!周瑜率先愛你道。“是極,若非主公點明,吾到現在都意識不到自己……不如。”
說到這里周瑜右手并做掌刀,向下一壓。
魯肅,程普也如夢初醒,見到周瑜這個動作,程普不語,而魯肅卻勸解道,“此事尚未確定,且孫劉聯盟大局為重,怎可隨意殺人?”
孫權也點點頭,“公瑾之意孤曉得,但孔明尚有他用,待孤與其交涉完畢,再言其他。”
周瑜這才同意,隨后三人拜別孫權。
孫權看向于先生。“是時候和孔明攤開講明。”
于先生頷首接道。“孫劉聯盟需得成立,南屏山七星臺也需得孔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