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堅也在采石的隊伍中,但他只是迫于壓力前來干活,抱著磨洋工的心態(tài)慢悠悠的搬石頭。
一天下來,他身上的背心都沒有濕。
他的心思,現(xiàn)在全在捕龍山東麓的野林里。
最近幾日,林志堅捕獵竟然有獵獲了,踩中捕獸夾的獵物是一只田鼠。
這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可林志堅自我感覺良好,他認為這是自己技術好起來了。
從此,他勤快的進入森林里,制作捕獵陷阱。
林志堅覺得自己也能捕獵到很多動物,一定能通過打獵掙到錢。
自信心暴漲的他,還打算著去鄉(xiāng)里趕圩,買兩個野豬夾回來。
然后,去紅薯地旁捕獵野豬。
莫有銀獵獲兩回野豬,賣掉野豬肉掙到不少錢,這是村里人晚飯后時常閑談的話題。
林志堅向來看不慣莫有銀,他心里極度不平衡。
“憑什么他打獵能掙到錢,而我不能!”
他誓要通過打獵證明自己也很強,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獵人。
而他捕獵到的那只田鼠,就是自己捕獵生涯的開端。
嘗到甜頭的林志堅,現(xiàn)在天天想著往山里面跑,即便出來幫忙開山采石,他的心思也是在山林里。
林志堅雖然陰險,但他也是一個聰明人。
最近,他埋捕獸夾的水平漸漸有提升,這讓他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
他希望趕快把水壩建好,自己好一門心思的進山打獵。
莫有銀不像林志堅那樣自私,他出來幫忙采石的時候用心用力,自己也堅持每天早晨進山查看捕獵陷阱。
清晨,茫茫大霧。
莫有銀走在森林里。
查看捕獵陷阱后,還要跟著村里的隊伍去那里村幫忙建造水壩。
他特意起個大早。
這樣便不耽誤事。
當他走到自己設置的捕獵陷阱附近,就聽到動物痛苦的叫聲。
莫有銀心里一喜,知道這是有獵物踩中捕獸夾了,他加快腳步走向前。
走到位置,發(fā)現(xiàn)竟然是一只果子貍。
面白色,尾似牛,喜吃野果,捕鼠勝于貓,這便是果子貍。
莫有銀心情大好,自己算計這只果子貍有一段時間了,現(xiàn)在總算獵到了。
他看到果子貍的糞便,便在附近查看它的路線,通過地面留下的爪痕,找出獸路。
正所謂人有人路,獸有獸路,山里的野獸大多十分機警,它們只會沿著自己經(jīng)常走的安全路徑行走。
莫有銀在獸路上埋放捕獸夾,成功的概率非常高,經(jīng)常捕獵到這些狡猾的動物。
山里人稱果子貍為花面貍,貍如其名,花面貍的頭部標志性的黑白色,猶如面罩。
這種特征包括黑色的眼周、從頭部正中間延伸至枕部的白色條紋、眼睛下頰部有白斑。
果子貍從前額到鼻墊有著一條中央縱紋,眼下處有白色或灰色眼斑,眼上方有較大且清晰的白斑,眼上紋路延伸至耳基部。
莫有銀看著眼前這只倒霉的果子貍,心里一陣得意。
“小樣兒,神出鬼沒的小家伙,總算獵到你了!”
果子貍察覺到莫有銀身上的敵意,劇烈的掙扎著,試圖擺脫左前爪上的捕獸夾。
它發(fā)出短促而刺耳的低吼聲:“吼兒吼兒......”
莫有銀走過去,抓著它的脖頸,然后踩開捕獸夾,把果子貍扔進麻袋里。
麻袋里的果子貍,一點兒也不消停,不斷的掙扎著。
莫有銀把捕獸夾抓起來,往下一處陷阱走去。
他把周圍的陷阱都觸發(fā)后取走。
果子貍已經(jīng)被捕獲,這些陷阱也就沒有必要繼續(xù)留著了。
把捕獸夾拿去別處,捕獵新的獵物。
莫有銀走在山林里,仔細觀察地面的情況,而不是觀察動物。
觀察動物他也追不到,但是自己只要看見動物的糞便、抓痕,他就能找出獸路。
在獸路上埋放捕獸夾,等著動物自己中陷阱。
這可比提著鳥槍追趕獵物高效多了,真正的老獵人,捕獵小動物,往往是不用槍的。
一會兒,莫有銀在毛竹林里發(fā)現(xiàn)豬獾的糞便和腳印。
糞便呈黑青色長條狀,長度大概9厘米,寬度約2厘米。
莫有銀猜測這是一只中等個體的豬獾。
在捕龍山,有這樣長條形的糞便,并且長度大于6厘米的,只有兩種動物。
一種是果子貍,另一種就是豬獾。
莫有銀抓起身旁的干竹枝,把眼前的糞便壓爛。
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些黃色的粗纖維,沒有果子的存在,并且糞便的味道也沒有果香味。
這就排除果子貍糞便的可能。
毫無疑問,這就是豬獾拉出來的糞便。
莫有銀站起身,查看周圍的情況,一眼就看出來豬獾的獸道。
他在地上看到豬獾留下的腳印,有四個小爪子。
再想著多觀察一番,但因為干竹葉太多,失去了蹤跡。
他站回糞便旁,模擬豬獾的行動路徑。
豬獾應該是從下方小坡走上來,在平坦的小道上拉屎,然后再往上方走去。
莫有銀拿出捕獸夾,做幾個捕獵陷阱,他打算讓這只豬獾明白做獾不能隨地拉屎的道理。
埋完捕獸夾后,莫有銀提著果子貍走回家。
回到家里,把果子貍關進鐵籠子,吃一碗粥和兩個煮紅薯,他就去村口等人一起去開山采石。
搬石頭時,陸昌發(fā)告訴莫有銀,陸向東昨天傍晚獵獲一只野兔子。
莫有銀立刻撿點兒陸昌發(fā)愛聽的話閑談,說陸向東打獵技術越來越好了。
他還告訴陸昌發(fā),自己今天早上獵獲一只果子貍。
恰巧林志堅正在他們旁邊慢騰騰的搬石頭,聽到莫有銀的話,心里面瞬間產(chǎn)生妒意。
林志堅還沒有吃過果子貍肉呢,他很想知道那是怎樣一種滋味。
傍晚,莫有銀回家后,掌廚制作果子貍美食。
他用火鉗撬開果子貍的嘴巴,灌入米酒,等果子貍醉到口噴白泡時,再用小刀割斷喉部放血。
接著用大約70℃的熱水浸燙它的皮毛,用火燎去細毛,刮洗干凈。
再開肚去除內臟,清洗干凈后,切成小塊。
莫有銀還切小半條臘干豬肉,把豬肉切成10塊,放置備用。
他把貍肉放入沸水鍋內,汆大約1分鐘,撈出洗凈。
用中火把燒鍋燒熱,撈三勺豬油到鍋里化開,放入蔥段、姜片、貍肉爆炒、倒入米酒。
倒入少量水,蓋鍋蓋,小火煲至七成熟,加入豬肉、香菇、蒜肉。
再煲約1小時至軟爛,再加入醬油,撒上辣椒粉。
晚飯,莫有銀把二叔也喊過來喝兩杯。
一塊貍肉入口,莫懷德驚嘆連連。
“這白面貍的味道,就是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