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貿市場里,分為生禽肉類區、果蔬區、服飾區和日用雜貨區。
這個年代,山民們趕圩買衣服,習慣于到市場里買衣服,沒有試衣間。
人們買衣服把上衣套在身上試試,要是褲子就舉著比劃一番,實在擔心不合身,賣衣服的老板娘會拉過來一張布,作為遮擋。
莫有銀突然想起來自己的內褲,已經有兩條快要破洞了,就在服飾區買三件內褲。
買完衣服,他們走到日用雜貨區。
這里面的商品種類十分豐富,有菜刀、柴刀,有水桶、毛巾,還有捕獸夾和鳥槍子彈。
此時,雜貨區里到處擺著月餅。
臨近中秋,已經有不少人在挑選月餅。
不過月餅只有一種,那就是什錦月餅。
什錦月餅是中秋傳統糕點,這種月餅的配料考究、皮薄餡多、味美可口。
它的口味十分香甜,以面粉、芝麻醬、瓜肉、冰糖等食材制作而成。經過精心調配,使得月餅口感微酥,甜而不膩。
這個年代,物質還不富足,尤其是偏遠山區,月餅只有一個種類。
市場里僅有什錦月餅售賣,筒狀包裝,五個月餅疊成一筒。
簡易的白紙包裝,外面在貼著一張寫著“什錦月餅”的紅紙片。
用手抓起一桶月餅,手指馬上就沾有油。
在一個攤位前,莫有銀剛想停下來看看月餅,身材豐腴的老板娘馬上熱情道:
“靚仔,來看看月餅吧,我們這里的月餅是海淵產的,好吃著呢,而且還不膩。”
莫有銀聽到是海淵縣產的中秋月餅,就停下來看一看。
海淵縣也有一塊地方屬于十萬大山的山系,森林覆蓋率很高,那里的糕點聲名在外,海淵月餅、海淵沙糕等特色美食深受山里人喜歡。
陸向東抓起一筒月餅瞧瞧,詢問道:“真是海淵的嗎?怎么感覺不太像啊。”
話音剛落,老板娘急忙道:“怎么不是,這可是正宗的海淵月餅,我親自去進貨的。”
“靚仔,買幾筒吧!這真是海淵的月餅,做月餅的老板我都認識呢,保準是真的。”
莫有銀挑選五筒月餅,陸向東也買了六筒。
買完月餅,兩個人又去買捕獸夾。
莫有銀買五個捕獸夾,都是碗口大的夾子。
陸向東也買了五個,他還沒有用過捕獸夾做陷阱,不敢買太多。
買完捕獸夾,莫有銀就去買水果。
走進果蔬區,莫有銀購買五斤蘋果、五斤柑橘、六斤石榴和四斤梨。
他本來想買幾斤葡萄,突然考慮到這種水果不好保存,還有三天才到中秋節,他擔心買回去不好保鮮,于是沒有買。
“向東,你不買嗎?”看到陸向東站在旁邊一動不動,他出聲問道。
陸向東笑著道:“我不買,過兩天我媽再來買。”
莫有銀提著沉甸甸的水果和捕獸夾,感覺非常累。
他們提著東西,走到橋頭。
韋多財看著兩個人走近,大聲道:“哦喲,有銀,你又大采購啦,買那么多東西?”
“向東,你怎么也買捕獸夾了,也打算在山里打獵了嘛!”
莫有銀急忙回道:“是啊,我買打獵的東西,向東也要跟著我去打獵。”
他們把東西放進拖拉機里,扶著腰站在旁邊休息。
韋多財分給他們一人一支甲天下,三個人靠著橋欄抽煙,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街上人來人往,很多人在趕圩。
今天,各個村的村民們前來趕圩買過節的東西。
韋多財告訴他們明后天雖然不是趕圩日,但他還是會載著村民們來買過節的物品。
中秋將至,不是趕圩日也有很多商鋪攤位開張。
平常非趕圩的日子,鄉里的街道上冷冷清清,但是在過節的前兩天,不是趕圩日也非常熱鬧。
莫有銀看著三叉路口人來人往的景況,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他內心一陣感慨,這個年代雖然窮,但是人們的精神面貌非常好。
他們穿著樸素,頭發烏黑濃密。
沒錯,是這個年代的感覺。
看到這個盛況,他忽然明白為何在三十年后的網絡上很多人懷念這個年代。
重活一世,他總算理解了。
這個時代,大家很貧窮,但是人們都覺得生活充滿著奔頭,生活壓力并不高。
站在閑聊一會兒,莫有銀想起來要給父親買兩包香煙。
他看陸向東一眼,低聲問道:“向東,要不要去買兩包煙。”
“好啊,正好我煙快抽完了。”陸向東是一個煙鬼,他聽到這話,欣然同往。
兩個人一同走進煙酒店。
莫有銀要了三包香煙,一包青竹,兩包甲天下。
陸向東要了兩包香煙,他買的都是三月三。
買完煙回到拖拉機旁,早上一起坐車的人只回來兩個。
今天趕圩的人,都是來買過節的東西,因此時間非常久,直到下午四點鐘,大家才全部回來。
莫有銀心里呼出一口氣,總算能回家了。
他已經等得心煩氣躁,要不是離得遠,早就走路回家了。
“嘣嘣嘣~嗒嗒嗒~”
手扶拖拉機發出轟鳴聲,載著村民們回村。
剛行駛出去三公里,就看到山路上有很多人走路。
他們三三兩兩的走在山路上,有挑著擔子的,有背著一個麻袋的,還有提著兩個大包的。
這是走路趕圩的人們,村里一般都離鄉里街道不太遠,最遠也就十多公里,近的話也就兩三公里,因此為了省錢有不少人決定走路。
此時,聽到拖拉機的轟鳴聲,走路的山民們紛紛避讓到路邊。
因為路上人多,拖拉機開得并不快,顛簸感明顯比早上要弱很多。
看著那些走路的人,車上一個大媽感慨道:“幾年前,我們趕圩也是走路去的喔,二十多公里的路,我們還沒有回到村里,天已經黑了。”
馬上有人接茬道:“是啊,天還沒亮就出發,在鄉里嗦一碗粉就開始去買東西,買完走路回家,半道上還要打手電筒咧!”
頓時,拖拉機上的人們大聲閑聊解悶。
莫有銀靜靜地聽著他們閑聊,享受著這種融洽的人際關系。
這個年代,人心并不復雜。
大山的村子里,只要有人在家,每戶都會敞開著大門,誰家里的蔬菜吃不完也會送給鄰里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