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把這些特效鏡頭的素材全部轉入了克里斯托弗的鏡子當中儲存,剩下的就是導演后期剪輯的事情了。
到了三月底的時候由馬克大師的工作室出品的兩部恐怖片順利登上了春季檔的大銀幕,尤其是其中的《大戰邪神》一片以自身的特效鏡頭,徹底稱霸了整個春季檔。
檔期是電影產業中的專業說法,指的是在一年當中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安排電影上映的策略性規劃。
根據美利堅的國情一般來說分為春季檔,夏季檔,秋季檔,假曰檔,冬季檔,情人節檔,萬圣節檔等等。
恐怖電影最喜歡的上映檔期是萬圣節檔,可是萬圣節檔指的是10月31日萬圣節前后的檔期,距離現在的時間有點長。
三月底上映的時間屬于春季檔,一般來說這個時間段不太受到美利堅電影公司的重視,3月至5月的時間段當中雖然包含復活節和春假,但愿意在春季檔上映的影片多數是一些獨立電影或者不受重視的片子。
偏偏《大戰邪神》是一部不走尋常路的恐怖片,什么戰爭啊,愛情啊之類的電影情節根本就不被觀眾們重視,但是電影當中氣勢恢宏由航空母艦率領的海軍艦隊,海陸空一體現代化的鋼鐵洪流絞殺,從戰斗機的視角飛行并且居高臨下的戰斗畫面,以及那復蘇的恐怖邪神無可阻擋的威勢……影片中有太多令人震撼的畫面,形成的觀影效果簡直是顛覆性的。
不出所料的《大戰邪神》一片成了制霸春季檔的電影,更是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和討論,因為不同于普通的美利堅主流電影,《大戰邪神》的結局是美利堅的海陸空軍隊不敵邪神的力量被迫從戰區撤離,也就是戰敗逃跑好聽點的說法。
客觀的說春季檔上映的電影當中難出精品,包括《大戰邪神》電影在內本身都有很多的缺點,劇情節奏演員的表演拍攝的手法導演的剪輯……等等,但是瑕不掩瑜,《大戰邪神》電影中的特效鏡頭太多了而且也太精彩了,光沖著這些精心制作的特效鏡頭就值得觀眾們掏錢買票。
里里外外有這么多爆點,再加上電影發行公司的推波助瀾,《大戰邪神》一片不光是火了,而且真的火出了圈!有太多人的目光都被《大戰邪神》吸引,連帶著影片的票房也是節節走高。
《大戰邪神》的主創團隊享受了一把大明星的待遇,每天各種節目的邀約不斷,大家都快忙成狗了,其中最出彩的人出乎預料的不是男女主演,也不是電影的導演本人,而是制片人——克里斯托弗!
因為有眼尖的觀眾在電影當中發現很多角色的長相一模一樣,結果引起了很多觀眾共同的興趣,大家一起來找茬,看看電影里面到底有多少個角色,是一個人演的。
然后他們就發現了克里斯托弗!從拎著沖鋒槍的小兵到炮手到坦克車駕駛員到直升機駕駛員到戰斗機駕駛員到軍艦艦長……經過觀眾們的細心尋找居然在同一部電影里面找到四十三個角色都是克里斯托弗扮演的!
更讓觀眾們興奮的是,他們仔細扒拉一下之后才發現克里斯托弗居然是這部電影的制片!
更有一些記憶力比較好的人,居然發現克里斯托弗不就是活躍在五六十年代的爛片之王嗎?
終于破案了!原來是擅長低成本拍攝恐怖片的爛片之王在搗鬼呀!
《大戰邪神》一片因此又吸引了一波上了年紀的觀眾,他們都是當年爛片之王的受害者,隔了這么多年居然還有點懷念呢~
這些熱鬧確實是不少人喜歡的,好萊塢的許多明星確實也喜歡這種光鮮亮麗的生活,但是《大戰邪神》的核心團隊除了作為制片人的克里斯托弗,其他人將來的發展情況怎么樣還真是不好說。
別以為克里斯托弗是濫好人,電影導演可以講藝術講情懷,電影制片人卻得講現實講利益!能夠同時身兼制片人和導演兩種職務,還在自己最鼎盛的年代獲得爛片之王的外號,克里斯托弗不僅聰明而且比一般人要無情的多!
《大戰邪神》核心團隊的所有成員,包括導演本人在內都和馬克大師的工作室簽訂了合同,其中的各項條款頗為周密,尤其是報酬方面卡的非常死,電影不論如何大賣核心團隊能夠拿到手的錢一共不超過八萬美刀。
也就是說電影宣發這一塊早就寫在合同里面了,核心團隊并不能因此另外要求額外的條件,還必須努力的進行配合,否則就必須面臨法律責任和大的離譜的賠償金。
雖然宣發過程中的消費,比方說住的酒店出入的車輛穿的豪華衣服等等都不需要他們自己付錢,享受高檔生活的同時還能出名,可也就是這樣了。
對演員來說或許這就是他們的追求,一部電影雖然沒能拿到多少酬金,可是名聲出來,身價自然就有資格往上漲,以后的路也能夠變得更加寬敞。
但是好萊塢一線那些大明星往往不是一兩部影片就可以頂出來的,他們需要在一個系列當中占據重要位置或者在某一個時間段當中拍攝的電影連續成功,不然大家為什么重視他們?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證實了自身擁有扛票房的能力!
相比之下導演更需要作品證明自己,因為整部電影都會具有非常濃郁的導演個人色彩,劇組中的所有人都會跟導演打交道,大家對于導演是否成功的判斷,也就往往不只是一兩部成功的電影。
電影公司內部往往有一個成熟的團隊,他們對拍攝電影的所有過程步驟都是一清二楚,對什么樣的電影上映之后能掙錢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
一部已經上映的電影究竟算不算成功?具體是因為哪些要素才成功的?電影公司的內部團隊可能在上映前沒有辦法完全弄清楚,但是電影上映之后他們基本上就都可以弄明白。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評定標準就是電影項目是否掙錢!請注意,不是對外宣傳如何如何,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不是善堂,為了掙錢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外來的投資人被好萊塢那些奸商坑的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能夠避稅和坑人好萊塢那些公司都有一些看似‘合法’的手段,通過一系列另外人眼花繚亂的操作硬是把掙錢的電影說成賠錢!
當然,更多的操作是把賠錢的電影項目包裝成掙錢的電影項目,方便打包賣給傻瓜接盤。
只不過這一類的手段大部分只能騙騙外行人,電影圈自己內部的資深者另有一套評價的辦法,從收集到的公開數據基本上就可以判定這個電影項目的投資大概是哪個檔次的,有了電影公開上映一周后的詳細數據基本就可以推測電影票房大概在多少,偏偏這種內部的東西計算的準確率非常高。
再加上好萊塢的電影從業者雖然多,但是大家之間的小圈子往往你認識我,我認識你,說不定哪天泡妞就泡到一塊兒去了。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電影項目內部是保不了密的。
《大戰邪神》這種稱霸春季檔的現象級作品自然引起了很多電影行業內的人關注,尤其是好萊塢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這么顯眼的電影作品怎么可能注意不到?
老實說,克里斯托弗挑選的導演也許確實有才華和潛力,但他太年輕了執導的電影作品數量也少,在很多方面他和那些著名導演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本來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他這種年紀的年輕導演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很正常,多鍛煉鍛煉,多拍幾部影片,等他走上巔峰的時候肯定會比現在更厲害,電影拍攝中的很多問題也會處理的更加巧妙。
可現在他的問題就在于《大戰邪神》一片當中應用的特效鏡頭太突出了!
現在這個年代一部電影當中應用多少特效鏡頭基本上就能和電影的投資掛上等號!
一旦電影當中沒有足夠的特效鏡頭,就算不能直接確定電影是低成本拍攝的也會限制電影的類型選擇!
因為科幻片,魔幻片等等類型的電影當中,沒有足夠的特效鏡頭如何表現它本身的設定?恢宏的氣勢和深邃的思想如何傳達給觀眾?甚至直白點說,你打算拿什么吸引觀眾來觀看?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有錢->大制作->電影當中有大量特效鏡頭->能夠大賣的電影作品->電影公司賺到錢->就有足夠的本錢推動大制作,再去掙更多的錢。
沒錢開啟大制作循環的小電影公司和獨立影片天然就呆在不利的位置上,而且是很難翻身的那種。
那么現在問題就來了《大戰邪神》一片當中用到的特效鏡頭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也非常精彩,哪怕很多電影業內的人員通過仔細觀察都可以判定,電影的特效鏡頭當中應用了大量的模型參與拍攝。
但是問題的重點不在于特效鏡頭中的模型,而在于特效鏡頭本身的成本!
使用模型進行電影拍攝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手段,很多木偶電影甚至包括日本的特攝片當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模型進行拍攝。
關鍵的問題在于使用模型拍攝電影也是要花錢的呀!《大戰邪神》一片當中哪些特效鏡頭就算你明知道是采用模型拍攝的,想要取得現在的效果你得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