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這么簡單?”李云龍覺得克里斯托弗這招不靠譜。
“當然不可能像說的這么簡單!”克里斯托弗心里也清楚這點,好萊塢那幾家大公司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開善堂的,怎么可能這么簡單?
不過既然克里斯托弗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也有相對的解決方案“好萊塢號稱夢工廠,電影電視劇等等娛樂產業非常發達,不論是編劇還是攝影師或者后期的剪輯師等等職業都不缺人手,演員更是一抓一大把,但是有一個職業非常缺人手——那就是導演!”
“成功的演員需要作品來證明自己,成功的導演同樣需要作品來證明自己,而且是大量的作品。”
“但是70年代以來大制作成了主流,偏偏需要的投資太大了,投資方就不可能允許那些沒有證明過自己的無名之輩拿著這么多錢胡亂嘗試!”
“歷史經驗可以告訴我們電影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觀眾的喜好也是在隨時變化的,所以你要想吃到最甜美的果實就必須保證自己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這就需要電影導演們不斷的去嘗試,去創新,而最具有冒險精神,最愿意去賭博創新的電影導演們基本上就在那群年輕的無名之輩當中!”
“這種事情誰都看得明白,但是大投資大制作的電影項目不敢找他們嘗試,沒有嘗試他們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作品,沒有成功的作品別人又不敢找他們嘗試,這樣不知不覺的就陷入了死循環當中。”
“而我擅長拍攝低成本電影項目,你擅長電影特效的拍攝和制作,我們兩人聯手既能保證成本的控制又能保證電影項目的基本質量。”
“這樣的條件使得我們可以跳出大公司大制作的囹圄,在保證電影項目拍攝的時候低成本,基本質量可控,拍攝一部盈利一部的前提下有了拍攝創新電影項目的可能。”
“只要我們找到具有冒險精神,最愿意賭博創新的導演,就可以用幾部電影來進行嘗試,而我們的嘗試怎么算都不會虧本,自然有了時間穩定的進行培養,到時候只要培養出一個大導演,我們就是賺到了!”
李云龍想了一下,克里斯托弗的這個辦法看著很美好,可是“按照你說的這個辦法,我們確實有可能花時間培養出大導演來,問題是,大導演作為稀缺資源何必跟咱們合作?直接和好萊塢的那幾家大公司合作,不是更爽?”
這就是行業壁壘了!李云龍是真正有能力的通靈大師,甚至有辦法把自己的專業能力跨行業應用到電影拍攝當中,但是電影行業也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
“你說的沒錯!而且我們一旦培養成功,那些大導演肯定想要跑去和好萊塢的大公司進行合作。”克里斯托弗笑得有些得意“但我們本來就不必限制他們!他們想要和好萊塢的大公司合作,那就去合作好了!”
“但是他們想要借助我們的資源去嘗試,去冒險又怎么可能什么都不付出?”
“我們完全可以和他們簽訂對賭協議,連續失敗兩部影片我們就不再繼續在他們身上投資,而如果成功他們就需要再當導演替我們拍攝三部影片!”
李云龍有點不明白“為什么看起來他們是在占我們的便宜?就算已經成名的導演,如果連續失敗兩個電影項目那他未來的日子也會過的很慘。”
“而我們給出的待遇完全是比照成名的導演,更何況如果他們成功了我們還要掏資源,再幫他們拍攝三部電影!”
“這里外里,不是光剩我們虧本了!”
“不,不~不!”克里斯托弗使勁搖手指“你會這樣想,是因為你忽略了電影導演這個職業的殘酷性!”
“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從準備劇本開始,到劇組到演員到拍攝到后期,導演需要從頭忙到尾!”
“這其中的工作壓力有多大,沒親自當過導演的人根本無法想象!所以好萊塢的大導演就沒有拍攝電影項目速度快的,一年能夠拍攝兩個電影項目,已經算是快槍手了。實際上他們經常是一兩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拍一個電影項目。”
“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不光是對導演的精神,連導演的身體也一塊經受考驗,導致導演的巔峰期維持不了多少年。”
“假設他替我們拍攝兩部電影,成名之后根據合同需要又替我們拍攝三部電影,他總共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一年兩年三年還是五年或者更多?”
“我們肯定是需要付出資源,可是有成名的大導演在我們手里我們就可以和好萊塢的那些大公司談條件,到時候就不再需要擔心像現在這樣處處受制于人了。”
李云龍把克里斯托弗的想法串了一遍,感覺邏輯上沒有什么大毛病“那么我們應該到哪里去找那些最具有冒險精神,最愿意賭博創新的無名導演呢?”
“好萊塢的經紀公司也不是傻瓜,無論大小經紀公司他們的手中都握著自己的一份導演名單,試圖培養出屬于自己的大導演。”克里斯托弗笑了“只要我們愿意釋放出資源,我可以和你打賭他們一定會擠破門的!”
“那你手中的幾個劇本怎么辦?”李云龍問。
克里斯托弗果然對自己夠狠“不重要!我擅長的只是低成本拍攝恐怖片,放到現在已經不合適了。你擅長的是專業性的特效,導演水平基本上是外行,我們需要把資源集中起來用在新導演的培養上面。”
克里斯托弗沒有說錯,他只是放出了一些風聲,大大小小的經紀人就找上門來熱心的推薦著自己手中的導演人選。
沒有人選會很麻煩,人選太多了一樣麻煩!李云龍和克里斯托弗能夠拿出來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廣撒網是不現實的。
李云龍和克里斯托弗商量了一下,決定一人挑選三名潛力股導演,用擲骰子的方法做出選擇,兩個導演是一組同時拍攝,每人負責一部電影,預期是三個月內必須完成拍攝和后期制作。
這樣的話用不了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全部六名導演的拍攝計劃,還有時間緩一口氣。
克里斯托弗負責對他們傳授一些低成本拍攝電影的技巧,擔任制片人負責劇組的各種問題。
李云龍負責電影中的特效鏡頭拍攝,部分道具的制作影片的后期制作,另外就是電影拍攝的整體選項。
李云龍記得自己聽人說過電影項目當中容易以小博大的類型有三種,喜劇片,圣(費南多)谷片,恐怖片。
喜劇片得看人,人家有那天賦才玩的轉,沒天賦的趁早不要玩!
圣谷片在美利堅大行其道,可就是因為太多了同行內卷的厲害,聽說有不少圣谷出身的女星自己也去成立公司拍片,你就想想這一行卷的有多厲害吧!
剩下的恐怖片在美利堅有固定的觀眾群體,玩好了真的是有機會呀!
李云龍選擇的方向就是恐怖片,不管是科幻題材的魔幻題材的懸疑題材的還是夾雜著搞笑題材的都可以,只要保證大方向是恐怖片類型就成。
至于什么樣的導演才是有發展潛力的導演李云龍并不清楚,所以李云龍選擇的標準就是親自和經紀公司推薦的年輕導演見面,能夠做到心思特別活躍細膩,為人處事卻是謹言慎行的導演就是李云龍挑選的目標。
只不過好萊塢這里的風氣可能有點問題,李云龍只挑出兩個滿意的導演,反倒是擅長夸夸其談的導演特別的多,李云龍干脆就把最后一個名額讓給了克里斯托弗。
這些導演幾乎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手中都壓著劇本,具體怎么協調足夠克里斯托弗頭疼的。
李云龍的通靈屋又一次忙里偷閑的開業了,主要是李云龍感覺最近發展的節奏有點不對。
自己本來就沒想掙大錢,也沒打算怎么出名,你沒看到自己把記者的采訪全部推掉了么。
可為什么最近自己會感覺節奏越來越亂?
李云龍思考良久,是時間不對嗎?還是自己最近接觸的人有點多?或者人物關系有點亂?
李云龍一點一點的排查最后終于發現,原來是自己每天的時間當中有太多的時間已經被別人安排好了。
很奇怪是吧?既不是因為錢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名的原因,甚至不是因為具體某個人的原因。
克里斯托弗或許在過程中起到了一個引子的作用,但是如果李云龍自己不同意,克里斯托弗也絕對不可能強迫李云龍這樣干。
而這就是群體進化的可怕之處!
只要有接觸,哪怕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逐漸發展過程中,就會忽然越鬧越大,因果糾纏,讓你不自覺的深陷其中!
就比如現在的導演培養計劃,都不需要六個導演全部培養出來,如果花個幾年的時間能夠培養出一兩個大導演,馬克大師的工作室立刻就會在好萊塢的導演圈子里面紅得發紫!
如果進一步按照克里斯托弗的計劃,跟好萊塢的大公司達成合作,甚至被某個大公司收購,固然可以很省心的掙很多錢。
但是這一切都是李云龍希望得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