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 哲學導論:綜合原典教程(第11版)
- (美)羅伯特·C.所羅門 凱瑟琳·M.希金斯 克蘭西·馬丁
- 3643字
- 2024-06-14 16:13:11
《哲學導論:綜合原典教程(第11版)》是一本針對哲學核心問題的詳盡導論。章節按照話題編排,呈現出多重視角——包括分析的、歐陸的、女性主義的和非西方的觀點——并穿插著重要哲學家過往的作品。這些為課程材料提供的文本使講師和學生得以關注多樣的哲學問題和視角。本教程的要旨在于,就所討論的問題給學生們提供可選擇的路徑,讓他們得出自己的結論。這些結論,可以是基于本教程的討論,也可以基于課堂辯論和朋友或同學間的論證。本教程不預設學科背景和特殊能力。哲學的目的是鼓勵每一個人獨立思考,沒有哪一個單一的論證或信息來源可以取代人們之間的對話和討論。說到底,教科書就是一部資料集,里面所有的東西都應看作進一步論證的一個起因,而不應看作結果的最終陳述。
第十一版的改進
· 舊版中的第3章被分為了第3章“知識”和第4章“真理與相對主義”
· 第5章和第6章互換位置,第5章為“心靈與身體”,第6章為“自我”
· 舊版中約翰·洛克在“實在”一章中的文本與第3章中洛克關于第一和第二性的質的文本合并
· 新增了對于分析的形而上學(第1章)中新近趨勢及哲學僵尸的討論
新版中新增了以下文本:
· 大衛·劉易斯《反事實》中的一段簡短摘錄(第1章)
· 威廉·佩利,《鐘表與表匠》(第2章)
· 瑪麗·戴莉,《通緝:“上帝”還是“女神”》(第2章)
· 維克多·A.古納塞克拉,《對于上帝的佛教態度》(第3章)
·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線段(第3章)
· 布蘭德·布蘭夏爾德,論融貫理論(第4章)
· 查爾斯·皮爾士,《如何使我們的觀念清楚明白》(第4章)
· 威廉·詹姆斯,論實用理論(第4章)
· 阿爾弗雷德·塔斯基,《真理的語義理論》(第4章)
· 伊麗莎白·V.斯佩爾曼,《作為身體的女人:古今觀點》(第5章)
· 德里克·帕菲特,《理與人》(第6章)
· 用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中的一段不同的文本替換了舊版中關于自欺的文本(第6章)
· 迪得莉·麥克勞斯基,《跨越:一本回憶錄》(第6章)
· 圣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第8章)
· 西蒙娜·德·波伏娃,《模棱兩可的倫理學》(第8章)
· 瑪麗亞·盧格尼斯,“玩樂、環游‘世界’與愛的感知”(第9章)
新版中去掉了以下文本:
· 菲利普·布里克爾,《大衛·K.劉易斯的〈論世界的多樣性〉》(第1章)
· 查爾斯·哈茨霍恩,論存在論論證(第2章)
· 圣托馬斯·阿奎那,論宇宙論論證(第2章)
· 保羅·戴維斯,《上帝之心》(第2章)
· 讓—保羅·薩特,《成為上帝的欲望》(第2章)
· 亞瑟·叔本華,《作為意愿和表象的世界》(第4章)
· 科林·麥金,論“意識的奧秘”(第5章)
· 威廉·詹姆斯,《意識存在嗎?》(第5章)
· 弗里德里希·尼采,論“種類的天才”(第5章)
· 舊版中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中的一段文本(現已被同一部作品中的一段不同文本替換,第6章)
· 弗里德里希·尼采,論交流意識(第6章)
· G.W.F.黑格爾,論“精神”與個人(第6章)
· G.W.F.黑格爾,《歷史中的理性》(第6章)
· 索倫·克爾凱郭爾,一個駁斥(第6章)
· 卡爾·馬克思,論社會自我(第6章)
· 哈里·法蘭克福,《強迫與道德責任》(第7章)
· 圣奧古斯丁,《論自由》(第8章)
主要特點
· 超過120條哲學家簡介穿插在正文中
· 哲學史中重要作品的翔實文本,帶有來自作者的有益注解
· 關鍵術語加粗,并收錄在章節末尾
· 頁邊印有著名哲學家的語錄,讓學生保持專注
· 每節末尾附有供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以及每章末尾額外的章節復習題
· 每章末尾附有參考文獻和進階閱讀
· 書末附有一個術語表,囊括了最重要和使用最廣泛的哲學術語
致謝
來自凱瑟琳·M.希金斯和克蘭西·馬丁
這一版,我們要特別感謝我們的編輯Robert Miller及他的助手Kaitlin Coats。我們還要感謝Kayla Sosa在許可權上的大力幫助,以及在本版的準備過程中提出建議的讀者們:北湖學院的Marcos Arandia、里奇蘭德學院的Lusia Benton、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韋恩堡分校的Jennifer Caseldine-Bracht、諾沃克社區學院的Edward J.Grippe、溫索普大學的M.Gregory Oakes、東北湖畔學院的Mark D.Sadler、賓夕法尼亞加利福尼亞大學的Nancy J.Shaffer、奧斯汀社區學院的Ellen B.Stansell、東菲爾德學院的Michele Svatos、奧利弗哈維學院的Khaldoun Sweis及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Paul Wilson。
來自羅伯特·C.所羅門
這本教程及其之前的版本得到了許多人的鼓勵和幫助,尤其是我非常開心地教過的數千名剛入門的學生。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朋友和同事Clancy Martin。對于第一版,我要感謝Susan Zaleski,她對早期的手稿提出了極具洞見的批評。我還要感謝Robert Fogelin,John McDermott,Janet McCracken,Stephen Phillips,Paul Woodruff,Stephanie Lewis,Michael Tye,George Cronk,Roland D.Zimany,Terry Boswell,Lisa Erlich,David Blumenfeld,Harry O'Hara,Barbara Barratt,Billy Joe Lucas,Cheshire Calhoun,Peter Hutcheson,Richard Palmer,Norman Thomas,Greta Reed,Edward Johnson,Don Branson,Hoke Robinson,Meredith Michaels,Bruce Paternoster,Maxine Morphis,Bruce Ballard,Jeffery Coombs,Timothy Owen Davis,Conrad Gromada,Gregory Landini,Dan Bonevac,Kathleen Higgins,Kristy Bartlett,Marilyn Frye,Jonathan Westphal,David J.Paul,Edward Johnson,Fred Tabor,Brian Kutin,Karen Mottola,John Rowell,Christopher Melly,John Carvallo,Michael Clifford,Timothy Davis,Ronald Glass,Isabel Luengo,Thomas Ryckman,William Smith和Clancy Martin。在Hartcourt College Publisher,我的編輯們——Bill Pullin,Bill McLane和David Tatom——多年來對這本教程的好幾個版本都給予了幫助和鼓勵。我也要感謝Warren J.von Eschenbach為本教程所做的索引。最后,我要再次感謝我最初的哲學老師——Robert Hanson,Doris Yokum,Elizabeth Flower,James Ross和C.G.Hempel,他們為我理想中的哲學入門課程提供了模型和材料,我還要再次感謝那些繼續學習哲學的學生們,在這個并不令人滿意的世界中,是他們使得講授哲學成為較為令人滿意的職業之一。
致學生:做哲學
對于哲學的任何研究——閱讀別人在哲學上的已成之作也好,自己“做”哲學也好——其要旨無非是力圖提出自己的思想。與其他任何領域相比,哲學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是一種思考方式,人們只要加入進來就能對它有所理解。因此,在閱讀本教程時,任何時候都不必猶豫放下書本進行自己的思考和寫作。比如,當你在閱讀形而上學部分時,你可以思考一下你會如何提出自己關于實在的觀點,會如何回答古希臘的第一批哲學家或東方哲學家們提出的問題。面對一個論點時,想想你會如何加以辯護或反駁。面對一個看似陌生的觀念時,試著用自己習慣的術語加以表述,并去理解隱藏在觀念背后的視野。面對一個問題時,不僅去看早先哲學家們所提供的答案,也要提出你自己的答案。哲學不同于物理學或生物學,在其中,你自己的答案可能與過去的哲學家們提供的那些答案一樣合理,而出自不同傳統的答案可能同樣值得注意。這就是哲學乍看起來難學的原因所在,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哲學才如此具有個人價值、令人享受。
絕大多數閱讀材料和每一章后面都緊接著要你去回答的問題,你可以與同學大聲爭論,也可以在課堂或寫作中加以討論,或許還可以以班刊或課堂筆記的形式加以記錄。絕大多數問題只是要求你清楚地表述一下剛剛讀到過的觀點,(或多或少)用你自己的話將它們表述出來。我們常常在讀到新內容或難懂的內容時,就會“跳過”去讀下一部分內容。我們都有閱讀長篇文章的經歷,甚至為此花上大量的時間,之后卻發現自己對于所讀內容說不出任何東西。因此,這些問題的目的就是迫使你去說或寫點什么。有些問題是用來激發思想的,不過,絕大多數問題是為了給你提供即時反饋的。因此,我們要求你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并且把它們當作整個閱讀任務的構成部分。
哲學寫作
只要記住了前述觀念,你就會清楚為何與朋友和同學談論哲學、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和反駁,以及寫下自己的觀念會如此重要。表述鞏固理解,而對反駁作出回應則擴展了理解。在任何哲學課程中,哲學論文寫作都是特別重要的一個部分,它有一些需要記住的一般方針:
1.在文章開頭提出你的主要問題。對一些哲學問題進行“思考”很有趣,但也容易迷失方向而顯得漫無目的。例如,對“自由”進行思考就涉及太多的不同問題和視角。而探討如下問題——“行動自由與科學決定論相容嗎?”——則讓你的思考有一個具體的方向和展開方式。
2.面對所解決的問題時要清楚困難所在。問題所涉的術語全都清楚嗎?確實,文章開頭并不總是要確定術語。然而,對關鍵術語加以定義,可能是你能達到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困難的結論。依靠詞典(哪怕是一部很好的詞典)來澄清你的問題,這種做法沒有什么思想內涵。詞典并非是由哲學家們來編撰的,它們常常反映的是一些流行用法——其中包括的恰恰是你試圖要糾正的哲學誤解。
3.闡明你要論證的觀點。不要強迫讀者(你的教師)去猜你的觀點所在。你一旦清楚所要探究的問題,就有助于闡明你想要獲得的答案,反之亦然。事實上,在寫作時,你可能會多次改變想法——無論是關于問題還是關于答案,對于在進行寫作之前只用一個晚上打草稿的人來說,這是真正的危險。
4.論證你的觀點。對你為何持這一觀點加以證明。對于學生論文常見的批評是“這是你的主張:論證在哪呢?”若考題要求你“批判地”論述一個觀念或一段引文,這并不是說一定要你抨擊它或找它的錯,而是說你必須思考它的優點和可能的不足,想想有什么支持它的理由,以及你自己對于它的看法及其理由。
5.考慮那些針對你的觀點和論證的反駁,并對相反的觀點加以抨擊。如果你不清楚你所反對的觀點,那你無疑也不清楚你自己的觀點。如果你無法設想人們可能會怎樣不同意你的觀點,那你可能并沒有徹底想清楚自己的觀點。
6.不要害怕做自己,也不要怕幽默、迷人、真誠和個性化。那些最有力的哲學作品,那些歷經數世紀而不衰的哲學作品,常常反映了作者最深層的關注和生活態度。然而,請記住,沒有任何哲學作品可以僅僅是幽默、迷人、真誠和個性化的。確保你寫的每一個字——包括一個笑話——都與你所處理的主題有關。你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哲學味,在于它包括普遍的關切,以及為了證明一個重要觀點、回答一個古老的問題所作出的小心謹慎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