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寒門不可能出藝術天才
- 聽說我追校花,青梅打上門
- 我是一只貓叔
- 2068字
- 2024-06-26 17:26:38
年輕女子聽李秋實這么問,也透過后視鏡看向張遂。
她是李秋實的經紀人問夏。
雖然這是她和李秋實第一次見張遂,但是,關于張遂的事情,她了解得太清楚了。
這可是李秋實念念不忘的一個人。
四年前,李秋實初三的時候,華國藝術協會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在網上舉行了一次青少年繪畫比賽。
所有未滿18歲的青少年,都可以參加。
題材不限。
初賽在線上進行。
任何滿足條件的青少年,都可以將作品上傳到華國藝術協會官網論壇上,然后由專家和網友選擇,點評。
最終評分前一百名的人會受到邀請,前往首都參加線上直播繪畫比賽。
當時,參賽作品數萬幅。
經過大半年的篩選,終于選出了一百幅。
而其中六幅圖畫受到格外關注,評分也遠遠高于其他作品。
其中一幅,叫做《許愿樹》,是一個叫做“牧牛童”的網友畫的。
他畫的圖畫和其他人都不同。
沒有任何色調。
甚至都沒有用專業的畫筆和畫紙。
只是一張很普通的學生美術紙,上面用圓珠筆畫了一張畫。
圖畫里,在一個個群山包圍的山卡卡里,一些農民正在插秧、耕田。
在一田埂上,一頭老黃牛正在低頭吃著青草。
在田埂盡頭,老黃牛不遠處,一株矮小的樹下面,一個七八歲大的小男孩,戴著草帽,腳上綁著繩索,繩索的另一端正是老黃牛的鼻子。
此時,小男孩蹲在樹的陰影下,正在認真地寫著作業。
烈日通過樹葉,落在他的臉上,可以看出他的臉上盡是汗水。
然而,小男孩像是感受不到似的。
這幅圖沒有任何一個字,更沒有任何許愿的畫面。
然而,這圖一出來,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問夏當時正在讀大學。
李秋實給她這幅圖的時候,她也被震驚了。
整幅圖沒有任何許愿的畫面,卻滿屏的“許愿”。
問夏和絕大數網友一般,都不相信這是一個未滿18歲的青少年畫的!
就連當時很多專家都提出了質疑。
最后,華國藝術協會根據IP地址,找到了這個作者所在的學校,見到了校長,想要見一見這個作者。
然而,卻沒有見到。
那校長只是說,他也看到了網上那些質疑,也詢問過那作者,那作者自己拒絕了就這事說任何事情,也讓他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身份,他只想安安靜靜地讀書。
華國藝術協議派出暗淡專人沒有辦法,只能離開。
線上直播參賽的時候,這個作者也沒有現身。
網上潑天的嘲諷,都認為這作者正如他們猜測的一般,不可能是個未滿18歲的青少年。
而是找人代筆的。
至于用普通美術紙,圓珠筆,并不是因為這代筆的有多高的藝術才華,而是因為要制作熱點,制造流量。
甚至有人說,這些都是那校長出的主意,給那作者一個山卡卡孩子的人設。
貧窮的人設,加上如此高的藝術成分,讓很多出身不好的網友有代入感,還不引起一大波流量啊?
尤其是一些藝術教授和名人,更是下注重金賭這幅《許愿樹》是校長找人代筆,為了制作熱點而創造的。
這個時代,藝術天才怎么可能出現在寒門里面?
這件事情一直在網上吵鬧了半年。
那校長和作者都沒有出來辯解過。
網上已經給那件事定性了,那校長和那作者還被當成反面教材了。
不過,在那場繪畫線上直播比賽結束之后,之前被選出來的六幅圖畫的作者中的一人,找到了那學校,向那校長求到那作者的QQ號,甚至創建了群!
這個群只有六個人。
就是當初那六幅圖畫的作者。
然而,沒有人在里面說話。
李秋實也沒有說過話,也沒有詢問過那作者的具體身份,以及創造《許愿樹》的真實性。
但是,每次和人說到《許愿樹》,聽到別人一口一個那是代筆的時候,李秋實都會很嚴肅地走上前道:“沒有確切的證據前,不要隨意污蔑別人的努力。”
終于,在昨天,群里《許愿樹》的作者竟然在群里說話了!
是一條身份信息。
李秋實正好在山城美術學院,距離山城大學不遠。
得知《許愿樹》的作者叫做張遂,而且就在山城大學時,他直接拉上自己趕了過來。
而且,李秋實面對這作者,也沒有質疑他代筆。
問夏也想知道,他這般年紀,是怎么畫出那樣的畫來的!
之后,又為什么不去參加線上繪畫的淘汰賽,證明自己?
多少人在詆毀他!
張遂面對著李秋實的問題,吐了口氣道:“我繪畫是因為興趣,我也沒有專業繪畫工具。用圓珠筆和美術紙畫,是因為我手上只有這些繪畫工具。”
“我當時只是偶然看到這個比賽,所以只是抱著去試試的念頭。”
“我也沒有想到,我這樣的都能排到第六。”
“至于所謂的去線上參加淘汰賽,甚至去參加你們的聚會,怎么可能?”
“別說去首都了,我當時連我們那個鎮子都沒有出過。”
“去首都?我不認識路,也沒有那么多錢。”
“我家是種田的,十幾畝地,一年純利潤不到兩萬塊。”
“我和我哥哥都在讀書。”
“我爸又在吃藥。”
“哪里來的錢支撐我去首都?”
“我也沒有電腦和手機。”
“當時參賽上傳作品,都是借的我語文老師的手機。”
“等我看到消息之后,已經滿屏是罵我的了。”
“我怎么敢公布消息?”
“到時候那些人找麻煩找到我家里人,我家那種狀況,只會被人當猴看。”
看向李秋實,張遂問道:“我當時正在讀初三,你知道我一個禮拜的伙食費是多少嗎?”
李秋實試探性地道:“一百?”
這是他讀書的時候,學校那些家里窮的學生的生活費。
他當時震驚了好一會兒。
一個禮拜一百能做什么?
早餐十塊,中午十五,晚上回家吃,一天下來也得二十五。
一個禮拜七天,六天要上課,那也得一百五。
這中間買文具,買零食,買奶茶。買玩具!
張遂舉起兩根手指,慘笑道:“兩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