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嘴上信奉實用主義,內心信仰理想主義!
- 讓你寫交易,你讓主角賣廢品
- 俗人小黑
- 2484字
- 2024-07-09 00:01:00
李歡的作品展示結束,不同于此前的如《交易》,如《留言》,更多的讓比較感性的女觀眾淚目,這一次,評委席上,江文幾乎是淚流滿面。
而觀眾席上,同樣的也大多都是男觀眾看得雙目通紅。
彈幕上更是密密麻麻的都是評論。
“這兒,是我大唐!尼瑪,哭了是怎么回事?”
“萬里一孤城,滿城白發兵。少年從軍征西域,花甲也難歸故里。忽聞家中戰亂生,大唐只余半壁土,也當為國擋外虜。雖然故土不能歸,此生為國戰,布我大唐威!壯哉!我大唐!壯哉!我大唐軍將!”
“哭的稀里嘩啦的,男人,使命,家國!”
“那句:是我大唐的人馬要回來了嗎?道盡了唐人的心酸啊!”
“還是那句話,令人熱血沸騰,這兒,是我大唐!”
“長槍獨守大唐魂,老兵卸甲,或許那一刻,一切就已經注定了!”
“這就是我們國人,嘴上信奉實用主義,內心信仰理想主義!華國人,從未改變對使命的信仰!真的太戳人心了!”
“大唐啊!孤軍堅守了近五十載,已經從曾經的少年變成了老者。當看到那一個個將士脫下頭盔,露出那滿頭的白發的時候,真的,眼睛就特么進石頭了!”
不過這一場始終是廣告專場。
這一刻,趙軍雖然眼眶之中滿溢淚水,但是整個人卻是興奮不已。
他沒想到,李歡不是驕傲自大,不和那些廣告巨頭合作,而是因為人家胸有成竹啊!
這個短片,這個短片,簡直是寶藏級別的啊!
此時此刻,劉斌也好,唐飛也罷,他們剛才也看了李歡的作品展示,他們可以說徹底地心服口服了。
無他,他們之前拿到的從廣告公司那邊拿來的所謂的頂級廣告創意編劇的作品,在李歡的這個作品面前,真的完全沒什么可比性!
輪到評委們點評的時候,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把話語權交給了江文。
韋佳輝和劉華,雖然不說對歷史沒有半點研究,但是顯然比不上江文。
江文也當仁不讓,他擦了擦眼角,然后露出一個笑容道:“這個作品,讓我想起了,早前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問題說的是:請大家訴說不愿意告訴別人的心聲!
我記得當初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很深刻。
這個回答是這樣的:我當兵是為了保衛祖國!可是當別人問我的時候,我都會說是為了福利好,為了分配工作!”
江文說到這里,攤了攤手道:“這就是我們的華國人,的確是嘴上實用主義,但是心里卻有熱血!”
“我們華國人的可愛之處,就在于,嘴上掛著實用主義,心里卻信仰著理想主義!
說的再明白不過了,雖然如今的確實用主義盛行,但是若是有朝一日,國家有難,我相信必有無數的國人,毀家紓難,為國盡忠。以千年計的國家,文化認同,力量何其強大?我們只做,不說!”
“啪啪啪啪!”全場掌聲雷動!
“回到作品本身,我們來說一說這段歷史。
或許有些觀眾好奇,為什么是“最后一次”!
因為故事發生在公元790年夏,西域只剩龜茲和西州兩座城池,轉賬就發生在兩城之間。幾個月后西州守軍幾乎全軍覆沒,大唐西域實際上只剩一座城池,此后再也無需發起轉賬了。
那么問題又來了,西州即將全軍覆沒,轉賬還有什么用?
殘兵有句臺詞“這點錢有什么用?”,一點點軍費,渺小的個體,對于幾十萬敵軍確實沒什么用。但,無數普通人愿意為沒什么用的使命付出努力,這樣的文明才能一次次的重新站起來。
短片里面老兵和乞丐聊了起來,他是駐守安西都護府治所龜茲的兵,因此知道的上層消息肯定比于闐的兵多。
老兵說郭將軍,說的是郭昕將軍屢次派人回長安都失敗了,有一次終于聯絡上了,沒想到連年號都變了。
這里說的是公元781年,是唐德宗建中二年,郭昕和曹令忠派人繞道關系較好的回紇返回長安,在位的唐德宗這才知道,原來失聯十五年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居然都還在堅持戰斗。
但是,此時大病初愈的唐朝無力派兵增援,唐德宗只能給了兩位將軍所有能給的封號,曹令忠被賜名李元忠,封為北庭大都護兼北庭節度使,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和安西四鎮節度觀察使,后任節度使,屬下官兵均破格提升七級。
已經重病臥床的郭子儀還在世,他聽說自己的侄兒還活著而且在安西堅守了十五年,不禁老淚縱橫。
誰也無法知道,在吐蕃大軍壓境的那一刻,已經垂垂老矣的郭昕,在戰場廝殺一生的將士們最后命運何去何從。
只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用熱血書寫了傳奇,將生命注入了這片土地。
就像短片最后說的,是什么,讓錚錚少年變成白發蒼蒼的老兵?為什么,幾袋銅錢需要用生命去守護?一切答案,都在軍歌里,飄于大漠與星空。
華國人,從未改變對使命的信仰。
還有一點,老兵說:現在算起來,應該是建中十一年了吧。
但是實際上,建中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年,由于安西和長安隔絕聯系,他們不知道年號又換了!
最后,短片的這位白發將軍的身份,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是我此前提到過的郭昕,但是顯然并不是,郭昕是安西大都護,此刻在龜茲城呢,當然也不是北庭大都護李元忠,他已經于四年前病逝,這位將軍是繼任北庭大都護楊襲古。
最后的最后,西州城外,盧十四看到長長的隊伍打著火把唱著軍歌綿延前進。
短片當中有一處對軍士的面部的特寫,看起來好像都是年輕的!
大家看到的仿佛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是營帳里相送的老者們曾經的樣子,是五十年前的他們。
相送的孤軍老者和城外記憶里唱著嘹亮軍歌進軍的青年們,這一幕的切換真的讓眼淚止不住嘩嘩地流。
但是這一段,真的只是虛幻嗎?
我想,或許未必,因為實際上,年輕的面孔,或許是虛幻,但是這一次進軍,卻可能是真實的,因為歷史上,這是北庭大都護府的最后一次出擊,也是他們的最后一戰。
公元790年,北庭大都護府治所庭州失陷,楊襲古率兩千殘兵退到西州,此時的他有幾個選擇,一是繞道回紇返回中原,二是困守西州坐以待斃,三是投奔龜茲安西大都護府郭昕。
但是,楊襲古選擇的是聯合回紇軍反攻庭州,力圖恢復北庭大都護府。
反攻需要準備糧草和兵器,因此我想這也是短片設計了一個龜茲跨越一千多里給西州運送軍費的故事,雖是杯水車薪,卻是雪中送炭,更代表了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的最后一次聯手。
片尾盧十四看到的這一幕,我想或許就是北庭大都護府的最后一次出擊,不幸,他們和回紇軍被吐蕃擊敗,楊襲古試圖重返西州,不料中途被反水的回紇軍誘捕殺害,北庭大都護府成為歷史。
808年,安西四鎮最后一處根據地,龜茲。最后一任大都護郭昕,率領一群須發皆白的將士,戰至最后一兵一卒,全軍壯烈殉國。
一直到千年后,時隔一個世紀,安西才重新返回華夏的懷抱!
壯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