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的思維方式:給孩子的24堂思維啟蒙課
- 高慶一
- 2700字
- 2024-06-19 17:39:45
02
復盤思維
袁爺爺的金鑰匙
我們還是從一個故事開始講起。1961年7月,湖南省安江農校的周邊有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在那里,每天都會出現一個為了提高水稻產量而忙碌的身影,這個人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這片稻田正是他的試驗田。
一天,袁隆平爺爺像往常一樣在水稻田里勞作,不經意間,他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特殊水稻,它不僅稻穗長得特別整齊,而且比周圍的水稻長得更多、更飽滿。這讓袁隆平爺爺一下子來了興致,他心想:如果田中都是這個品種的水稻,第二年肯定會有十分豐厚的收獲。于是,第二年春天,他將承載著希望的秧苗插進試驗田,期待著幾個月后的好收成。
然而事情并沒有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這些被精心照料的特殊水稻,在抽穗的時候全部長成了“歪瓜裂棗”,高矮胖瘦參差不齊……(抽穗的意思就是,禾谷類作物發育完全的幼穗從劍葉鞘內伸出的時期或狀態。)這些水稻的樣子令袁隆平爺爺十分失望,他坐在田間不住地思索一個問題:有著這么優秀的基因,為什么它的后代會是這般模樣?一邊想著問題,袁隆平爺爺一邊查看起田地里的稻穗來,他驚訝地發現:雖然達到預想標準的水稻只有總數的四分之一,但它們與去年那株高大的水稻植株一樣,竟然是罕見的天然雜交水稻!
請思考一個問題:這時要提高水稻的產量,應該怎么做?你可能會想到,可以盡量多地提升雜交水稻的數量。袁隆平爺爺當時也這樣認為,他想:“既然大自然可以培育雜交水稻,人工是否也可以培育優質的雜交水稻?”此后,袁隆平爺爺踏上了反復試驗、反復論證的科研征途,最終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找到了擺脫饑餓的“金鑰匙”,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在這里,袁隆平爺爺反復試驗、反復論證的過程就是復盤的過程。
在發現雜交水稻的故事中,機遇、運氣與努力缺一不可,而袁隆平爺爺的復盤思維更是整個過程的重中之重。正是他一遍遍地復盤試驗、一次次地復盤思考、一輪輪地復盤總結,才改變了今天的糧食生產體系,拉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那么,究竟什么是復盤思維呢?我們先從“復盤”這個詞開始說起。“復盤”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圍棋中,指的是棋手在完成一盤對局之后,將對弈過程再次重演:自己走了哪一步,對手走了哪一步,再次檢查對局中的招法,看清優劣,計算得失。后來,復盤作為一種思維和方法,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通過回想之前發生過的事情,來思考哪些選擇做得正確,哪些決定做得錯誤;正確的做法如何優化,錯誤的做法如何修正……袁隆平爺爺正是在經歷了培育特殊水稻的失敗后,不斷地回顧與反思過去的種種實驗,才能得出天然雜交優質水稻的論斷,也為后來人工雜交水稻的一步步優化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錯誤的實驗、一個意料之外的過程,在經過合理恰當的復盤后,都可以成為成功的奠基石。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不僅袁隆平爺爺是這樣,納米科學家王中林院士也是如此。接下來,我們就結合王中林院士的納米材料發電實驗,來更直觀地了解復盤思維。
一天,王中林院士和學生們正在進行納米材料發電實驗,結果顯示,納米材料通常只產生微小的輸出電壓。有一次,有一名學生卻在實驗中得到了更高的輸出電壓,這是一個讓人喜出望外的數據,王中林院士卻覺得這樣的增長有蹊蹺,便馬上讓這名學生重復該實驗來驗證。進行了反反復復的實驗后,他們確實得到了幾次更高的電壓輸出結果,但數據結果并不穩定。這時,王中林院士和團隊進行了漫長又詳細的復盤過程:是材料出了問題,設備出了故障,還是器件不符合實驗條件?實驗人員不斷地換材料、換器件,又一次次重復著相同的實驗,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的實驗結果中分析、總結出差異,而根據差異才能找出影響實驗結果的原因。
經過反復分析,原因終于被鎖定。可發現問題不是復盤的最終目的,解決問題才是,所以這場復盤還要繼續。王中林院士根據結論又進行了更多研究,最終發現原來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帶來了這樣的變化。在這個故事中,王中林院士帶領團隊前前后后做了至少三輪實驗,經過成百上千次分析,最終做出了摩擦納米發電機這一巨大成就。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復盤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它讓一個美麗的“錯誤”搖身一變,化為微觀動力革新的關鍵一筆。
好,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復盤如此重要,我們要如何掌握復盤思維,又如何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呢?我總結了一個八字口訣:保持—改進—停止—開始(見圖2-1)。這是什么意思呢?你肯定考過試,有時候考得好,你會喜笑顏開;有時候考得不好,你就會非常沮喪,還擔心被家長和老師批評。相信這些情況你都遇到過,但你對考試復盤過嗎?

圖2-1 掌握復盤思維
比如,因為數學一直是你的弱項,所以你花了很多時間去補習數學,這次你的數學考試成績果然提高了十多分,補習獲得了成效,以后你就可以繼續采用這種學習方式。
比如,你發現這次的英語試題中確實出現了不少課外的陌生單詞,而且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提高了不少,讓你丟了不少分,那你就可以在后續的學習中安排自己多背一些新單詞,多翻一翻課外閱讀材料,增加自己的單詞儲備量和閱讀量。
比如,你花費了大量甚至全部的時間來提升一門比較弱的科目的成績,卻發現看不到什么成效,這時你需要考慮的是,你是不是可以把花在這個科目上的一部分時間收回來,用在其他科目上,從而更有利于整體成績的提升;而不是在你的絕對短板上不停摔倒,因為及時止損很重要。
比如,你發現一位考得很好的同學有整理錯題的習慣,而整理和回顧錯題其實就是復盤思維在學習中很好的應用,但你通常不會這么做,那么你也可以開始記錯題,勤復習。
短短一個八字口訣,就概括了我們的復盤方法。但除了這八個字,我還希望你掌握復盤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它叫作拆解。
比如,你希望復盤好一場考試,就要先把這次考試的科目分成“考得好的”和“考得不好的”,才能進一步分析原因,得出接下來該怎么做的結論。王中林院士在解決問題時,將實驗根據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一一拆解,拆解成數十個不同的實驗,才能精確地找到原因所在。袁隆平爺爺也一樣,他沒有被水稻高矮胖瘦的混亂景象蒙蔽,而是快速將水稻拆解為“符合預期的”和“不符合預期的”,從而發現了比例的規律,找到了人工培育雜交水稻的鑰匙。所以,拆解也是復盤中很重要的一點。
掌握了如何復盤,也知道了復盤時的重要思維,下一步就是行動起來!只有思考而沒有行動,復盤將變得毫無意義。通過回顧反思,分析原因,最終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不斷糾錯改正、及時止損,不斷改進優化、精益求精,才是一個完整的復盤過程。
最后,給你出一個思考題:請復盤一下今日的時間分配,看看哪些時間荒廢了,哪些時間需要重新分配,而哪些時間是可以繼續保持的。
希望通過這個復盤過程,你可以從過去中獲得力量,遇見未來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