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韓世忠,可不是后來的中興四將,他如今只是一個郁郁不得志的低級軍官。
因此,韓世忠的投效,早在辛永宗的預料之中。
畢竟韓世忠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際遇,誰又能預料到大宋將在未來幾年,走向土崩瓦解的邊緣。
盡管并沒有驚喜可言,但辛永宗還是忍不住暗自高興:
這可是韓世忠啊。
只不過,辛永宗可不會將自己的好侄女讓給他。
酒色是刮骨鋼刀,這種罪,還是讓辛永宗替他受著。
“好!能有良臣追隨,實乃辛某之幸!”
良臣是韓世忠的表字,并非辛永宗以君主自居。
當然,該有的好處,還是得給,辛永宗為韓世忠送上一份厚禮:
“良臣,如今鄜延軍第一部,尚有部將空缺。”
“事急從權,我以先鋒統制的名義,命你權攝部將一職。”
“待平定叛亂,再來辛某帳前效力。”
辛永宗這最后一句,也是說給李永奇聽的。
告訴他,不必擔心韓世忠會與他爭奪正將之位,等平定方臘之亂,自己就會將韓世忠調到身邊聽用。
李永奇長舒一口氣,而韓世忠則是感慨萬千。
他知道,就算自己在平定方臘之亂的過程中,寸功未立,但有辛永宗的關照,也能在戰后被扶正,調往辛永宗的麾下擔任部將一職。
回想自己從軍十四年,期間歷經多少場大戰,立下多少功勞,也不過是一個隊將而已。
如今有了貴人提攜,只是一句話,就讓他搖身一變,成了代理部將。
韓世忠不僅感受到了辛永宗對他的器重,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光明的前程。
“卑職絕不辜負辛統制的栽培!”
辛永宗以事急從權為由,破格提拔韓世忠,對此,鄜延軍的將士都是服氣的。
在眾人看來,以韓世忠過往立下的功績,莫說部將,就連正將都當得。
甚至第一部的副部將,對此也毫無怨言。
倒不是因為他也曾為韓世忠鳴不平,而是韓世忠注定會在戰后調離鄜延軍,擋不了他的路。
處理完這檔子事,辛永宗又勉勵韓世忠幾句,而后回到了涇源軍。
隨著他一聲令下,七千五百余名騎卒繼續上路,只留下拔營后滿地的狼藉。
時間來到午后,每走十里就要稍作休息的主力部隊,此時又到了休整的時候,楊庭義自南而來,為童貫帶回了辛永宗的信件。
童貫看罷來信,眉頭緊鎖,他當即下令召集東路軍諸統制。
待眾人齊聚,童貫將辛永宗的來信交給他們逐一傳閱。
統制們看了信上的內容,無不為之驚愕。
辛永宗與姚平仲不和,這不是秘密。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鬧得這般大,辛永宗甚至帶兵圍了友軍。
“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童貫話音剛落,辛興宗便迫不及待的說道:
“啟稟媼相,這都是姚平仲咎由自取,怨不得辛先鋒!”
護短的又何止辛興宗一人,辛昌宗當即附和道:
“不錯!辛先鋒百般忍讓,而姚平仲越發跋扈,竟敢公然抗命,若不加以懲治,辛先鋒威嚴掃地,又如何領兵!”
二人是辛永宗的兄長,當然態度鮮明的維護自家弟弟。
童貫看向劉延慶,問道:
“劉使君,你奉命節制二路兵馬,這件事情,你怎么看?”
劉延慶還能怎么看,在場之人,誰不知道童貫在辛永宗與姚平仲之間的喜憎。
“回稟媼相,末將以為二位辛統制所言有理,辛先鋒兩次忍讓,想要息事寧人,但姚平仲不知感恩,辛先鋒也是逼不得已,方才出此下策。”
“況且,辛先鋒也在信中說了,涇源軍雖然圍了鄜延軍,但也只是為了捉拿姚平仲而已,并沒有將士因此死傷。
“既然姚平仲已經認罪受罰,依末將之見,不如就此揭過,免得傷了軍中的和氣。”
童貫聞言,目光掃過眾人,問道:
“你們也是這么覺得?”
眾將紛紛附和,誰也不愿意為了姚平仲出頭。
然而,童貫卻哼道:
“辛永宗圍困友軍,若不加以懲治,軍中哪還有和氣可言!”
說罷,童貫看向一旁的小透明楊庭義,厲聲道:
“你回去告訴辛永宗,昨日之事,我暫且罰他一年俸祿,讓他戴罪立功,再敢膽大妄為,童某決不輕饒。”
這件事情,辛永宗雖然占理,但圍困友軍,到底是不應該的。
否則,今后將領之間一旦有了矛盾,動輒出兵圍困友軍,這仗還怎么打。
因此,童貫必須責罰辛永宗。
只不過,明眼人都知道,童貫所謂的懲治,不過是將拳頭高高舉起,而又輕輕落下。
罰俸一年,無關痛癢,至于戴罪立功,辛永宗有沒有功勞,不還是童貫說了算。
楊庭義趕忙應聲領命。
童貫又看向其余諸將:
“姚平仲之跋扈,老夫也頗有耳聞,我念及事出有因,正如劉使君所言,辛永宗只能出此下策,故而讓他戴罪立功。”
“今日,老夫有言在先,爾等不得效仿,否則,休怪老夫不念舊情!”
眾將俯首稱是。
這件事情似乎就這樣被揭了過去,但在軍中卻引起軒然大波。
辛永宗與姚平仲都是西軍中,風頭正勁的后起之秀,二人的直接沖突,卻暴露了姚平仲色厲內荏的本質,自此淪為笑柄。
至于辛永宗,他算是踩著姚平仲,成功的在軍中立威。
可以想見,將來不管是哪一部被調撥在辛永宗的麾下,都不敢陽奉陰違。
畢竟,誰也不敢成為第二個姚平仲,被刀架在脖子上,當眾服軟討饒,名譽掃地。
在楊庭義離開之前,童貫給他寫了一張字條,叮囑他,需得親手交到辛永宗的手上。
楊庭義小心的收在了懷里,直到趕上了辛永宗,這才拿了出來。
辛永宗此時已經知道了童貫對自己的處置,雖然心疼俸祿,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只要他在平定方臘之亂的過程中隨便立點功勞,獲得的賞賜也要比俸祿多。
至于戴罪立功,童貫莫非還能讓他功過相抵。
打開字條,辛永宗看著紙上那行字,臉上隨之露出笑容。
楊庭義好奇之下,用余光瞥了一眼,只見上面赫然寫了八個大字:
‘做得很好,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