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數據的收集和處理

1.3.1 數據的收集過程

本課題收集了大量的基礎數據資料和分析統計資料,包括年鑒統計數據和游客市場調查數據。

(1)絲綢之路申遺遺址點現狀數據

課題組收集調研了絲綢之路申遺22個遺址點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發展現狀和周邊旅游發展情況。重點考察了河南、陜西和甘肅的文物遺址,以及沿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5省(區)的民間習俗、宗教習俗的變遷過程,走訪文化村落收集、整理第一手資料。

(2)西北5省(區)和西南5省(區、市)相關統計數據

課題組收集了2016年西北5省(區)43個地級市的21個文化生態旅游環境指標,取得52個地級市的236個文化旅游資源類型單位的聚類分析統計數據。收集、整理了2013—2017年西北5省(區)和西南5省(區、市)旅游產業集聚規模、集聚效益、區域經濟規模和區域經濟效益的28個指標的統計數據。收集了2007—2016年陜西省10個地級市的新型城鎮化指數、交通網絡指數和遺產旅游優勢度的32個指標的統計數據。

(3)文化旅游區域調研問卷和訪談數據

課題組在禮泉縣昭陵博物館和袁家村發放問卷300份,在絲綢之路西安和天水兩個城市共9個遺址型旅游景區發放調研問卷1470份,在西安市5個旅游景區發放問卷1680份,調查游客對文化旅游產品的偏好和行為特征,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力感知對游客體驗及旅游意愿的關系影響。在西安的何家營鼓樂社、城隍廟鼓樂社和東倉鼓樂社開展實地調研采訪,取得文化傳承人的第一手資料。

(4)文物保護單位訪談內部資料

課題組實地考察調研了西咸新區45家文物保護單位,了解實際工作中文物保護用地與農用地在土地用途上的矛盾和沖突,收集了大量內部數據資料。

1.3.2 數據的處理

(1)形成觀點

取得大量的現狀基礎資料,為遺產地的研究提供了立體化素材,形成了絲綢之路文化生態的歷史變遷發展規律的研究觀點。

(2)分析影響因素

根據設計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和檢驗解釋,分析影響因素,提出政策建議。

(3)構建模型和檢驗

將收集整理的大量統計數據,根據研究目的和問題導向,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進行經驗假設和計量統計檢驗,得出評價結果,提出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迁安市| 万年县| 民丰县| 壤塘县| 郁南县| 鹤峰县| 宝应县| 定州市| 四川省| 巨鹿县| 西丰县| 天镇县| 乃东县| 合山市| 衢州市| 施甸县| 诸城市| 商南县| 久治县| 会昌县| 南溪县| 朝阳县| 渑池县| 沭阳县| 郁南县| 远安县| 共和县| 彭山县| 银川市| 阿克陶县| 新建县| 平舆县| 威海市| 曲周县| 呼和浩特市| 禄丰县| 华池县| 神木县| 陇南市|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