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投入產出分析是經濟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197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華西里·列昂惕夫在1941年出版的代表作《1919—1939年美國經濟結構:均衡分析的經驗應用》中詳細說明了投入產出分析的具體內容和應用方法,其后投入產出方法被廣泛應用。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投入產出方法應用范圍逐漸擴大,擴大到產業結構分析、環境污染核算、收入分配、國際貿易預測等領域。

2009年,我有幸進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李善同教授。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了投入產出方法的應用研究。2011年,我進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工作。在10余年的教學科研中,我和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們主要運用投入產出方法開展了資源環境、國際貿易、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本書正是近年來這一系列研究成果的總結,共七章。

第一章為投入產出方法概述。本章主要介紹了投入產出方法、投入產出表類型、投入產出表特點和投入產出基本模型,為運用投入產出方法提供基礎支撐。

第二章為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國內碳排放轉移研究。本章主要利用投入產出方法分析了我國居民消費、投資等導致的碳排放、碳排放轉移以及京津冀地區與其他地區間的隱含碳轉移。研究發現,中國居民消費和投資消費導致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長態勢,中國居民消費和投資消費導致的碳排放轉移呈現出增長迅速、非均衡性和多層次性等特點,大規模碳排放轉移主要表現為山西、內蒙古、河北、陜西等能源富集省份向東部沿海省份調出大量碳排放;為滿足北京和天津投資、消費和出口等最終需求,河北產生了大量碳排放,并向北京和天津凈調出了大量碳排放。

第三章為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中國生產側與需求側碳排放核算。本章基于生產者責任原則與消費者責任原則分別對中國碳排放進行測算,旨在從兩個方面理解不同原則下中國的碳減排責任。研究發現,中國自身需求拉動的碳排放占70%~80%,其他國家需求拉動的碳排放占20%~30%,其中拉動占比較高的國家為美國、日本、歐盟國家,其次為印度、韓國、加拿大,除印度外均為發達國家。1995—2014年中國進口拉動的碳排放呈增長趨勢,其中拉動量較大的國家(或地區)為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歐盟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占比均為10%左右。

第四章為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國際碳排放轉移研究。本章主要利用投入產出方法分析我國生產側和消費側碳排放,分析生產側和消費側碳排放變化的影響因素,并從省級層面分析出口導致的碳排放轉移。研究發現,中國存在大規模的碳排放貿易“順差”,是隱含碳排放凈輸出國,2007年中國的出口碳排放量和凈出口碳排放量均達峰值;中國出口隱含碳排放的產生地和進口隱含碳排放的需求地在空間分布上呈現高度集中的特點,中西部省份是中國凈出口隱含碳排放的主要區域,中西部省份出口隱含碳排放受東部省份出口的溢出效應影響較大;自2012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導致影響中國生產側碳排放和消費側碳排放增長的因素發生重大變化。

第五章為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國際貿易不公平性研究。本章基于投入產出方法重點分析了國際貿易或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隱含的增加值收益及碳排放轉移,進而分析國際貿易導致的經濟收益與環境代價的不公平性。研究發現,相較增加值貿易核算,貿易總值統計的方法對中美貨物貿易失衡平均高估了48.76%,中國向美國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強度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強度的1.6倍,中國在中美貿易中承擔了與自身經濟收益不對等的環境成本;中國向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亞太經合組織”,英文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員出口產品碳排放強度降低,新加坡、文萊、澳大利亞、韓國、泰國是中國碳排放的凈進口國和增加值的凈出口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除俄羅斯和越南)較中國碳排放強度更低,其中,中國在與新加坡、文萊、澳大利亞的雙邊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傳統貿易和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GVC)相關活動表現出的貿易特征有較大差別,通過簡單全球價值鏈途徑進行的貿易尤其值得關注,電力、金屬、非金屬行業是碳排放出口最多的部門,而這幾個部門創造增加值的能力有限,在承擔了較大碳排放成本的同時只獲得了較少的經濟收益。

第六章為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虛擬水轉移研究。本章主要利用投入產出方法分析我國省際貿易中隱含的虛擬水轉移和經濟收益、我國地區出口導致的虛擬水消耗與增加值收益的不公平交換和對外貿易中隱含的虛擬水轉移。研究發現,位于南部沿海、東部沿海和京津的發達省份由于貿易緩解了缺水狀況,而位于西北和中部地區的欠發達省份由于貿易加劇了缺水狀況;發達省份是中國省際貿易帶來的虛擬水和增加值收益凈轉移的主要受益者,而位于西北和中部地區的欠發達省份遭受了虛擬水轉移和經濟收益的較大不均衡;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京津和北部地區在出口導致的增加值和虛擬水交換中受益,而西北、西南、東北和中部地區在出口中處于劣勢地位。

第七章為基于投入產出方法的區域發展研究。本章主要運用投入產出方法分析中國區域發展問題,以山西省為例深入研究了資源型地區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境況變化。研究發現,在國內循環中,中國通過省內循環獲得的增加值較多,而通過省際循環獲得的增加值不足,且近年來呈下降趨勢;中西部省份通過省內循環獲得的增加值較多,而通過省際循環與國際循環獲得的增加值明顯不足;以山西省為代表的資源型省份在全球價值鏈分工參與中的境況逐漸惡化,而以東部沿海省份為主的加工制造型省份的境況逐漸改善。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首先要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也要感謝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們,本書的出版凝聚了他們的辛苦付出。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由吳三忙完成,第二章由李秋萍、陳萌萌和吳三忙合作完成,第五章由熊云君、劉瓊媛和吳三忙合作完成,第六章由鄭潔和吳三忙合作完成,第七章由范曉佳和吳三忙合作完成。當然,正如人類一切新知的產生都無法離開前人創造性勞動成果一樣,本書的出版參考了諸多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由于篇幅和信息完整性所限,無法一一列出,謹在此表示感謝。

最后,感謝中國經濟出版社郭國璽編輯為本書出版提供的幫助和支持。

吳三忙

2022年6月1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礼泉县| 东阳市| 漠河县| 南昌县| 灵宝市| 抚州市| 霍林郭勒市| 宁陕县| 大姚县| 永城市| 江山市| 儋州市| 江山市| 开封县| 郓城县| 六枝特区| 汤阴县| 大渡口区| 文安县| 高淳县| 郑州市| 襄樊市| 田东县| 东莞市| 枝江市| 海宁市| 温州市| 那坡县| 方城县| 区。| 古丈县| 吴忠市| 都昌县| 游戏| 花莲县| 三原县| 崇州市| 文昌市| 台北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