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殷切囑托 書寫奮斗青春
- 石油工程公司團委
- 1809字
- 2024-06-28 17:10:42
牢記殷切囑托 在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中彰顯青春力量——記中國石化“優秀青年突擊隊”、石油工程建設公司東營原油庫遷建項目青年突擊隊
“最艱苦的地方,我們去;最危急的關頭,我們上!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在集團公司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暨精神素養提升工程部署會上,來自石油工程建設公司東營原油庫遷建工程項目部的青年員工代表周繼明,自豪地向國資委領導和集團公司黨組匯報了青年突擊隊工作情況。
作為集團公司高度關注的重點工程,自東營原油庫遷建工程啟動以來,石油工程建設公司東營原油庫遷建工程項目部牢記囑托,全面發揮青年突擊隊作用,組織發動青年員工在“急、難、險、重、新”的任務面前敢打敢拼、無私奉獻,為推動項目建設持續貢獻青春力量!
攻堅克難 做推動項目建設的先鋒隊
“原油庫項目意義重大,我們要在10個月內完成原本24個月的建設工作,還要建成綠色、低碳、智能標桿油庫,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作為一名青年突擊隊員,推動項目按時保質完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項目計劃控制部副經理王小豐說。
面對極其緊張的工期,項目設計團隊的青年員工們本著“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決心,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他們將各項工作按小時倒排,白天匯報,晚上修改,他們在48天內進行了225次匯報審查,完成了2663張設計圖紙,為加快項目建設爭取了90天的寶貴時間!

東營原油庫施工現場。
項目正式啟動后,青年員工們簽訂“軍令狀”,主動請戰,在項目一線封閉,不分晝夜,一次又一次刷新了石油工程建設的紀錄!
他們提前15天將7182根管樁打入地下,連續突擊60小時完成了1.2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任務,提前37天完成全部罐基礎建設,提前11天完成全部10座儲罐的主體安裝,10萬立方米儲罐提前20天開始試壓沉降試驗,創造了“東營原油庫速度”!
精益求精 做保障質量安全的生力軍
“要想交出一份讓總書記放心、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優異答卷,項目的質量安全是關鍵!我們的青年員工發揚工匠精神,精心完成每一張圖紙、做好每一道工序,確保高質量完成集團黨組交給的任務!”設計部副經理聶新剛說。

青年突擊隊員在現場進行設計講解,推進儲罐建造。
他們通過加強標準化設計,進一步優化工藝流程,實現了原油“分質分儲分輸”,增質增效;通過提升工廠化預制、模塊化施工水平,讓現場施工人員減少30%;通過加強機械化作業,實現全自動焊接等工序全流水化施工;通過推動信息化管理,將“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全部進行數據采集,讓所有的構件、焊縫、工序都可追溯。
他們全面打造標準化工地,首次全面應用安全教育、培訓、實操及VR(虛擬現實)體驗基地,實現作業全程監控,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自動識別安全隱患及違規行為,讓安全隱患“無處可藏”。積極推動人文工地、綠色工地、平安工地建設,樹立了工地形象的新標桿!

儲罐安裝施工階段,青年突擊隊旗幟高高飄揚。
開拓進取 做技術創新攻關的排頭兵
“科學技術是我們新時代的工程建設者打贏項目攻堅戰的最有力武器,我們開發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可以看到現場每一個角落實時監控情況,可以通過三維動畫看到項目每個施工節點具體的工作流程和施工環節!”在原油庫智能控制中心里,項目技術質量部副經理車榮杰介紹了項目部最新的智能化成果。
在建設之初,項目部的青年員工們就主動承擔智能化工地建設任務,大力打造“智能化”油庫,通過對表對標,反復試驗,綜合運用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打造了智能工地指揮中心,建成了集團公司內功能最全的智能工地管理平臺,在儲罐焊接、智能管理等7個方面處于領先水平,能準確反映施工現場情況,并在石油工程地面建設領域首次開發使用二維碼移動系統,為每項物料都安上了“身份證”。原油庫項目的智能化建設得到了山東省和集團公司領導的高度評價。
同時,通過開展技術攻關,他們全面提升了油庫自動化運行水平,將投產后的操作人員從182人減至20人;通過綠能梯級利用,將凝結水余熱回收,每年減少碳排放1351噸;在國內首創了“天幕”保溫系統等三項工法,應用了30項“四新”技術;一改往日依賴進口的局面,全部設備實現了“中國制造”。

青年突擊隊員在現場測量儲罐角焊液的高度。
“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我;哪里任務重,哪里就有我;哪里難點多,哪里就有我!”這就是刻在石油工程建設公司青年員工骨子里的精神。在建團百年之際,東營原油庫遷建工程項目部的青年員工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再立新功、再創佳績,在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中彰顯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