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經濟學學習輔導(宏觀經濟學部分)
- 殷頌葵主編
- 1103字
- 2024-06-28 18:47:08
三、主要概念
1.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在一國(或地區)境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2.名義GDP(Nomin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用生產產品和服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
3.實際GDP(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選定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然后以基期價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
4.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經濟社會(一國或地區)的公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5.國民生產凈值(Net National Product,NNP):指一個國家的國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凈值。NNP=GNP-資本折舊。
6.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NI=NNP-企業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的補助。
7.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指個人從各種途徑所獲得的收入的總和,包括工資、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會福利等所收取得來的收入。PI=NI-(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
8.個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是個人收入減去個人納稅支出后的余額。DPI=PI-個人所得稅。
9.潛在GDP(Potential GDP):指在現有資本和技術水平條件下,一個經濟體在充分就業狀態下的產出水平。
10.價格指數(Price indices):是同一組產品和服務在某一年的費用額同它在某一設定的基年的費用額的比率。
11.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指給定年份的名義GDP與實際GDP之間的比率。
12.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也稱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
13.通貨膨脹(Inflation):指一個經濟體在一定時期內價格水平持續上升的情況。
14.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
15.失業(Unemployment):即達到就業年齡具備工作能力謀求工作但未得到就業機會的狀態。
16.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指失業人口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
17.勞動參與率(Labor participation rate):指勞動力人數占勞動年齡人口數的百分比。
18.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難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19.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指由于技術或經濟結構變化導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變化所帶來的失業。
20.周期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指一個經濟周期內隨經濟衰退而上升,隨經濟擴張而下降的波動性失業。
21.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經濟體中不存在周期性失業時(或經濟體中的失業僅為摩擦性的、結構性的失業),該經濟體實現了充分就業。
22.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自然失業率對應的產出水平是一個經濟的潛在產出水平(充分就業時的實際GD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