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廣西發展現代家庭農場研究作者名: 莫仲寧等本章字數: 968字更新時間: 2024-06-28 17:07:45
第一章 緒論
家庭經營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經濟制度。在人類農業發展進程中,歐美國家受土地集中、土地租賃及科技改革等因素影響,家庭經營組織自身逐步演變為一種典型模式——家庭農場。最早的家庭農場出現在16世紀中期的英國,到19世紀,英國的家庭農場已開始興盛,100英畝以下的家庭農場占農場總數的2/3。歷經幾百年的發展,源于歐美國家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已基本成熟,以美國為代表的大中型家庭農場模式、以法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中小型家庭農場模式均已成為農業生產方式的主體。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其農業主要依托于家庭農場進行,事實上,美國采用家庭經營方式的農場占比高達98.7%。
綜觀國外家庭農場發展歷史,家庭農場成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親緣關系和共同利益為基礎,是具有節省決策管理和勞動監督成本,提高農業效率優勢的經濟組織形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斯和托馬斯在《西方世界的興起》一書中提出,“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在西歐的發展正是西方興起的原因所在”。事實證明,在推動傳統農業生產向現代農業轉變中,家庭農場發揮了有效率的經濟組織的積極作用。
在我國,發展家庭農場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時期提出的重要命題。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發展家庭農場”。(1)自2013年開始,歷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對發展家庭農場相關政策進行明確。中央發布密集政策催生了全國各地家庭農場迅速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進入農業農村部門家庭農場名錄的有60萬家,比2013年增長4倍多,全國家庭農場年銷售農產品總值1946億元”(2),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生力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是大勢所趨。截至2017年年底,廣西家庭農場達7413家,形成了迎頭追趕全國家庭農場發展步伐的態勢。然而,廣西目前所處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中期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等區情的特殊性,導致家庭農場發展面臨較多問題和困難,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廣西發展現代家庭農場的必要性、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分析家庭農場的現狀特征、發展模式、典型案例,定量分析家庭農場在現代農業發展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機制,研究提出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思路、路徑、對策,以期為廣西加快現代家庭農場發展提供理論參考,這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通遼篇
- 江河與區域發展
- 山東省政府系統優秀調研成果選編(2019年度)
- 紅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研究
- 走進長江三角洲:探析區域一體化發展路徑
-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研究
- 風正帆懸兩岸闊:蘇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與高質量發展探索
- 新疆蒙古族社會現狀報告:和靜縣和烏魯木齊市等地蒙古族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查與分析
- 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的大數據
- 重慶渝東南民族地區旅游精準扶貧研究
- 城市存量用地更新和空間治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實踐研究
- 區域商貿流通發展戰略研究:以貴州省遵義市為例
- 轉型發展在義烏:在義烏發展經驗引領下前行
- 綠色發展互利共贏:第六次成都經濟區建設與發展學術交流會獲獎論文集
- 解碼生態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