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兩顧茅廬
- 人在三國,朕開局造老爹反
- 一頓十桶蒸鹿尾
- 2894字
- 2024-08-01 08:00:00
一句話,讓男人在自己身上花一百個心眼子。
這就是金牌講師袁耀的自信。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周瑜不按照劇本來,讓自己留個“周門立雨”的好名聲,但第二次拜訪就能見到周瑜也算是一件好事。
因此說完話后,袁耀便大大咧咧坐到了周瑜的對面,毫不掩飾地打量起房間的布局。
除了一把保養的很好的琴斜倚在床頭外,就是一些簡單普通的家具,卻偏偏點致的很有古色古香的韻味。
眼前的周郎一身熨帖的儒袍,生的一雙桃花目,可年輕的眉宇間卻是英氣乍現。
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卻偏偏在他身上糅合得極其相合,比起袁耀也并不遜色幾分,簡直就是如畫中走出的美男子。
收回目光,袁耀看著周瑜用骨節分明的大手推過來的茶杯,端起茶杯淺淺抿了一口,笑道:
“我素來聽聞周公瑾頗有雅致,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就連這茶,都別有一番風味啊!”
周瑜只從客套里聽出袁耀壓根就不懂茶,也沒點破,只是謙遜道:
“公子過譽了,公子在外為丹陽百姓盡心盡責,在下卻只顧交游品茶,頗為失責,卻還能得公子兩顧,著實是心生慚愧??!”
袁耀心知周瑜是在暗諷那時雷薄所說的氣話,卻是佯裝不知,只是笑道:
“公瑾既然做好了本職工作,其余時間如何,理當自己安排,至于丹陽,即使出了什么事也與公瑾無關??!”
聽袁耀這么善解人意,周瑜笑了笑,便又站起身來,往火爐里填了一塊炭火,又施施然坐回去,笑道:
“在下自小體弱多病,沾染不得濕氣,還望公子莫要見怪!”
袁耀點點頭,示意自己理解,卻并未說話。
只是盯著忽明忽暗的小火爐,額上隱約間露出了密密的細汗。
屋外的風雨帶來的涼爽被小火爐阻攔在了門外,讓袁耀都有些坐立不安。
“公瑾切莫一口一句在下了,我不過是一介白身,公瑾若是不介意,喚我顯昭便可?!?
袁耀一邊輕輕將話題拽了回來,一邊熟練地從袖口中掏出甄宓的方絹,輕輕擦了擦頭上的汗。
周瑜借著喝茶的動作淺淺抬了抬眼皮,看到方絹上已然沾染了污漬的方絹,內心對袁耀剛剛所說的話已經信了八九分。
袁耀看周瑜臉色輕微變了變,也是再一次擦了擦頭上的汗,又把方絹隨意折了折,塞回到了袖子里。
他本想借著方絹讓自己說的話能夠讓周瑜相信甄宓是他媳婦兒的說法。
卻沒想到周瑜不愧是連發小孫策都要試探的人,對此也只是保留了個懷疑的態度。
其實從給火爐填炭火的時候,周瑜便已經開始試探袁耀了。
畢竟嘛。
周瑜滿打滿算,今年也才剛滿二十歲,更是后期可以在江東叱咤風云的儒將,在水上作戰也是一把好手,又怎么可能沾染不了濕氣?
不過是想借機看看生了汗的袁耀會怎么做罷了。
甄宓贈予袁耀自己的手帕這個行為,雖然能證明二人的交情超乎尋常,但也僅限如此了。
但袁耀很顯然已經用過這塊帕子,而且用的還很是熟練。
顯然這塊帕子便不是甄宓因人情世故抹不開面子而送出去的。
不然以袁耀的智略和風格,定然不可能如同一個愣頭青般這么用人家姑娘貼身使用的手帕的。
畢竟周瑜人雖然未必在丹陽,但是對于丹陽的情況可謂是了如指掌,心中本來也對袁耀和甄宓一前一后來到丹陽而有些疑慮。
甄家的商隊很早以前就拒絕過各方諸侯的招攬和籠絡,現在卻忽然和一個諸侯之子扯上了關系。
這釋放出的一點信號對于丹陽而言也稱得上是重要,周瑜此時試探一番,心里有了底,也就打了個哈哈道:
“公子乃是當朝后將軍的獨子,如今更是在丹陽聲名赫赫,想要換個官職,豈非輕而易舉?只是聽說公子閑云野鶴慣了,怕是自己不愿被這一套綬印束縛住了身子。”
周瑜說話幾乎是滴水不漏般的圓滑,甚至每句話中都隱隱有著夸贊和抬高對方的意味。
若是此時坐在他對面的并非袁耀,恐怕早就完全放下了戒心,過會兒就要被周瑜樂呵呵地把芳齡幾許、家居幾何都要套出來了。
甚至在出了門后還得貼心地給人家把門關上,暗暗發誓不讓這么懂自己的知己受一點兒風寒。
袁耀則是淡淡道:
“我自認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不是能夠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說到底,還是利益不夠大罷了。若是這些利益對我的未來沒有任何幫助,我自然是對它們沒什么興趣的?!?
他這番話明面上說自己,實則也在暗戳戳給周瑜展示自己的可投資度。
如果自己所能給周瑜帶來的利益遠大于孫策,那周瑜若是還不棄暗投明,就顯得有些不知好歹了。
征募或者說是登庸,本質上其實就是用人事務所的招聘事務,要的是兩方都彼此滿意,才能達成一致的目標,為了共同的目的做大做強,共創輝煌。
周瑜和孫策的關系,騙騙別人還行,想要騙到袁耀還是有些難度的。
說到底周瑜認識孫策的時間也不長,最多算是一見如故,完全稱不上什么總角之宴。
如今袁耀的實際行動和自己口中的“老婆”給他帶來了一些自信,讓他對本來只打算當作工具人的周郎都敢生出一些招募的想法。
只要在周瑜的眼中,他的潛力比孫策高,性情也是自己喜歡的類型,那他自然便有可能將周瑜挖到自己的陣營。
只要鋤頭揮的好,哪有墻角挖不倒?
剛剛挖倒了望眼欲穿的二堂兄墻角的袁耀現在對自己揮舞鋤頭的水平還是十分自信的。
周瑜也能聽懂袁耀字里行間的意思。
他知道,以袁耀的智慧,定然也清楚自己現在對他的吸引力是定然不如孫策的。
袁耀既然在此刻就把話挑明,自然還是會在之后再次拋出一些籌碼來讓他仔細抉擇的。
孫策既然都已經被袁耀擺了一道,現在連江東都來不了,他的潛力自然弱了許多。
饒是周瑜再顧及兄弟情誼,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都賭到一個現在自身難保之人的身上。
所以他又給袁耀斟了一杯茶,考量著言道:
“公子莫要自謙......我雖足不出戶,但也有所耳聞,公子可是為了救孫伯符的親眷才離開后將軍率軍南下的。此番情誼,又哪里是利益所能衡量的呢?”
說罷,他又像是忽然想起來了什么一般,隨意問道:
“說起這個......我聽聞孫伯符把自己的傳國玉璽交給了后將軍,本意是想換幾千士卒南下救母妹,怎么他沒來,反而是公子替他以身涉險?”
袁耀也不遮遮掩掩,大方道:
“本來的確應該如此,但我把伯符的兵馬搶來了,造了后將軍的反,才替伯符南下的?!?
周瑜饒有興趣地挑了挑眉,接著問道:
“既然玉璽都在后將軍手中了,你又為何為了這幾千兵馬和后將軍鬧翻?”
袁耀咧開一嘴大白牙,笑道:
“那玉璽在后將軍手中,只是一塊無用的破石頭,甚至還會給我也招致殺身之禍?!?
緩緩收起了自己的笑意,袁耀又意味深長補充道:
“但這幾千兵馬在我手中,所能帶來的東西,可遠非那一塊石頭所能比擬的。至少,我現在可以坐在公瑾兄的對面,與公瑾兄飲茶對談,這便是那塊玉璽所不能帶給我的東西啊!”
周瑜眸中閃過一絲精光,心中已然對袁耀的拿得起放得下產生了一絲震驚。
雖然不知道孫策到底是招誰惹誰了。
但現在這件事情已經不重要了。
袁耀能說出這番話,便已經不輸孫伯符了。
若是能再有一些身份或是支持,周瑜心中的天平自然也會向他傾斜。
看周瑜陷入沉思,聽著窗外布谷鳥的叫聲,袁耀也不再多言,起身告辭。
畢竟今日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便只有這些,他已經毫不保留地全都連哄帶騙帶真心地給周瑜交了底。
繼續留在此處除了降低周瑜的印象分之外,便再沒有益處了。
順手給周瑜把屋門關上,讓他好好去去濕氣,袁耀揮揮手,帶著兩人不再停留地出了門僮的視線。
“他還挺記仇?!?
周瑜的屋中傳來如此一句帶笑的聲音,隨后屋門便被輕輕推開。
......
看四下無人,馬日磾才輕聲道:
“公子,你讓我安插在徐州的探子剛剛來報,說那邊有動靜了!”
袁耀挑了挑眉。
留下的后手既然有了消息。
那么周瑜所想要的,明日自己便會送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