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山匪?現(xiàn)在正在幫你施粥呢!
- 人在三國,朕開局造老爹反
- 一頓十桶蒸鹿尾
- 2656字
- 2024-07-31 08:00:00
吳景等人甚至是在城防營的守衛(wèi)們跑到太守府通報后,才得知甄家商隊竟然不遠(yuǎn)萬里來到了丹陽施粥賑濟災(zāi)民。
雖說甄家商隊本質(zhì)上也就是一個商隊,他們只消派個小吏去客套客套也就足以了。
但得知袁耀帶著三百親兵大張旗鼓出城迎接后,雖不知道袁耀怎么得到這個消息,也并不知道袁耀為何對甄家商隊如此重視。
但吳景還是急得連手上沒處理完的事務(wù)全都放下,身上還穿著官服,便帶著朱治呂范等人急急忙忙趕到了城門口。
凡事就怕有個比較。
袁耀在卷他們,他們就不得不用更多的精力來做一些本來沒有必要去做的事情。
更何況......
一襲白衣的袁耀和一身淡藍色裙裝的甄宓走在一起,倒還真顯得郎才女貌,很是般配。
這么想著,吳景更恨袁耀了。
不過顯然和甄宓聊的很是開心的袁耀完全沒有注意到吳景一行人的臉色,只是挑了挑眉跟身側(cè)的甄宓介紹道:
“這位便是丹陽的吳太守。沒想到吳太守這一身公務(wù)繁忙,竟還有閑心在城門口相迎啊!”
袁耀后半句話是跟吳景講的,但吳景自從被氣暈了一次過后,他的養(yǎng)氣功夫便顯得到家了很多。
聽著袁耀的陰陽怪氣,他的情緒也沒有太大波動,只是順勢接過了袁耀的話道:
“甄家小姐既然是來為丹陽百姓施粥,那我等作為丹陽的父母官自然沒有不來的道理。倒是公子一介白身,卻還愿替我等護送小姐一行,我等理應(yīng)是感激不盡!”
吳景雖說只是個普通官吏,但分析出甄宓施粥賑濟災(zāi)民的動機還是輕而易舉的。
捎帶著分析出袁耀的壞心思自然也沒什么難度。
因此他知道甄宓所需要的是什么,而這恰好便是袁耀身上所沒有的——權(quán)力。
他這一句話,便可以讓甄宓明白那個所謂的后將軍公子,其實本身只是一個沒有官身的紈绔子弟罷了,只有他吳景與身后的這批丹陽官吏,才是真正能在官僚體系內(nèi)幫到她的人。
其實甄宓和甄家商隊的名聲,吳景也是有所耳聞的。
雖然他并不是很在意這些所謂的名聲,畢竟嘛,即使這些名聲就算能完全讓渡于他,對他的好處也不會有多大。
但一想到袁耀想要依靠這些名聲造勢,還能借機和一位堪稱人間絕色,智慧也遠(yuǎn)遠(yuǎn)超出普通人不少的奇女子言笑宴宴,他就又覺得這點名聲也很有用。
袁耀失去了名聲,而他得到了名聲,這一來一回之間,他便是贏了袁耀兩次!
雙贏!
可出乎吳景意料的是,袁耀狡黠的眸子里雖然不停閃爍著精光,但卻破天荒沒有跟他繼續(xù)犟嘴,而是淡淡道:
“丹陽畢竟也算是我家大人的屬地,我此番前來雖不為此,但為父分憂也是分內(nèi)之事。更何況我說到底不過也只是一個百姓,自然也要為百姓們多考量考量。”
袁耀這番話可謂是格局極大,讓身旁的甄宓都下意識點了點頭。
吳景也不在乎袁耀的自吹自擂。
他只當(dāng)袁耀是無話可以反駁他擺出的官身之說,轉(zhuǎn)過頭溫和道:
“小姐和夫人舟車勞頓,還是先休整一番,待我等為你們接風(fēng)洗塵之后,再去施粥賑濟百姓,如何?”
看著日頭漸漸將升到正中,正是熱的時候,甄宓思索了片刻,點了點頭,道:
“那就麻煩公子和吳太守了。”
說罷,她又淺笑著問道:
“不知吳太守府中的鍋灶待會可否暫時借于我們熬粥造飯,我等也能偷個懶,少些自己埋鍋造飯的麻煩。”
吳景一邊笑著說自然可以,一邊便叫人囑托廚子埋鍋造飯了。
袁耀則是先行告退,也去叫人造飯去了。
畢竟他和吳景相互看不順眼,也怕吳景遣人偷偷給他的飯菜里下點瀉藥,那他可沒處找人說理去。
不過待到日頭到了正中,大家還是因為甄宓和甄家主母這兩位外來者的緣故而湊到了一起。
只是在甄宓的眼中。
大家餐食的對比卻在此刻顯得無比刺眼。
以吳景為首的丹陽官吏吃的都是粗茶淡飯,每人的碗旁擺著一塊咸菜疙瘩,就算是佐餐的美食了。
甚至于這一群中年的漢子,因為自己還有職務(wù)在身的原因,連一小杯酒都不能喝。
簡直是盡忠職守的大漢優(yōu)秀員工。
甄宓畢竟是客,碗中還有些葷腥。
以至于在吳景帶著歉意向她解釋時,她還隱隱有些為自己之前想要質(zhì)問他們?yōu)槭裁词凰夭偷南敕ǘ行├⒕巍?
這樣的官員,怎么可能尸位素餐嘛?
但甄宓并沒有動筷子,而是看向就連吃飯都坐在主位上,已經(jīng)完全沒了翩翩公子氣質(zhì)的,宛如土匪一般的袁耀。
整個府中,只有他的碗里有肉食,甚至還是一整只剛剛做好的燒雞!
雖然他不碰桌上的酒,但他下屬那個看起來就很笨的大漢卻是一杯接一杯地喝著。
甄宓覺得這一行人頗有一種不知民生疾苦的丑惡。
這副場面甚至讓甄宓覺得自己嘴里的飯都有些難以下咽,之前心中生起的對袁耀的好感也蕩然無存。
真不愧是袁家的人!
除了長相稍微俊美了那么幾分以外
和袁熙那個游手好閑,只會熬鷹遛鳥的紈绔子沒什么兩樣!
待到眾人都酒足飯飽后,甄家的侍衛(wèi)也恰好熬煮好了要施給百姓的粥食。
吳景也就順勢道:
“若非丹陽糧食也向來緊缺,我自然也會開倉放糧。不過甄姑娘放心,若是需要人手,我這太守府之人,盡可隨你差遣!”
甄宓對吳景這樣無微不至的安排很是滿意,但只是搖了搖頭,看向了剛剛品嘗完口中那只噴香燒雞最后一口的袁耀,柔聲中夾槍帶棒道:
“我看袁公子沒什么事情要忙,那可否與我一同前去施粥?也算是為百姓做些實事。”
袁耀有些疑惑地看向甄宓,不知道這個剛剛還和自己相談甚歡的溫柔美人兒為何突然對自己有些置氣。
莫非就是因為自己沒分給她半只燒雞吃?
不過袁耀向來不會掉入女人的陷阱里。
所以他義正言辭道:
“好!”
不過讓袁耀有些郁悶的是,和初見時的溫婉恬靜不同,現(xiàn)在的甄宓身上多了一種生人勿近的冷意。
雖然在她溫婉的氣質(zhì)之下,這種冷意帶來的效果微乎其微,但著實帶給袁耀幼小的心靈一次不小的傷害。
畢竟,一直到施粥前,甄宓都沒再跟袁耀說一句話。
袁耀雖然不知其中問題,但也知道不要和女人講道理的道理,因此也就變的緘口不言,老老實實指揮著帶來的幾個伶俐的下屬幫著搭好施粥的粥篷。
甄宓還生著氣,眼神一瞥卻看到已經(jīng)有著百姓到了袁耀搭好的粥篷跟前。
看聚集了不少百姓,她一邊想著丹陽百姓的生活果然苦,剛一施粥就有這么多百姓前來。
一邊又于心不忍袁耀第一次施粥就一個人這么忙活,款步過去打算幫幫他。
卻沒想到,她看到的竟然不是百姓在從袁耀手上討粥喝。
而是百姓在瘋狂將自己手中或是蔬菜或是家禽一類的東西塞到袁耀手中。
這一瞬間她都感覺自己出行勞累,出現(xiàn)了幻覺!
這種奇觀是她在袁紹府前施粥時都未曾見到過的!
甚至不少百姓臉上都洋溢著笑意,還敢跟袁耀搭幾句話,如同許久未見的老熟人一般。
她指著粥篷外的百姓,緩緩問道:
“你今天中午吃的燒雞,也是百姓送的?”
看袁耀點了點頭,甄宓的臉微不可查的紅了一些。
她低頭抿了抿唇,才問道:
“我之前聽說七峰山上有匪寇劫掠,百姓生活朝不保夕,怎么現(xiàn)在看來,甚至比北部州郡的百姓還要安居樂業(yè)一些?”
袁耀面色古怪地看了她一眼,指了指正在給大量送東西的百姓中夾雜的少數(shù)難民施粥的士卒,淡淡道:
“你說的那群山匪,現(xiàn)在正在幫你施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