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炸藥!
- 搞個直播,被全球通緝
- 飛在空中的坦克
- 2043字
- 2024-07-05 22:09:58
邊區造的手榴彈一開始用的是黑火藥,威力差了很多。
有一些手榴彈甚至只能炸成兩截,聽個響聲。
戰士普遍更喜歡用晉造的仿M24手榴彈。
晉造的手榴彈使用的是黃色炸藥。
同等分量的黃色炸藥威力是黑火藥的17倍。
為了提高手榴彈、地雷等武器的威力,八路總部、晉察冀根據地等成立的兵工廠的技術人員一直都在苦苦探索研究生產炸藥。
研究生產炸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硫酸。
硫酸是火藥的重要原料,被稱為“火藥之母”。
各根據地,八路都發動群眾開采硫磺礦石,在鹽堿地收集硝土,然后用土法提煉出硫磺、火硝。
但是提煉硫磺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將硫磺變成硫酸。
為了將硫磺變成硫酸,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可是想了很多辦法。
國軍的封鎖,日軍的封鎖,讓八路兵工廠很難買到設備,只能用土方法。
沒有反應塔,就用用錘子和楔子在老百姓盛水或儲糧的陶瓷缸鑿出所需孔洞。
將一對水缸對扣起來,用鉛水在對接處鑄封,就成了一個“反應室”。
用鉛管將幾個水缸互相串聯形成土制的“反應塔”,來將硫磺變成硫酸。
雖然制造出‘反應塔’,但畢竟不是專業的設備。
硫酸廠經常是霧氣騰騰,氣味刺鼻,衣服、皮膚很容易被腐蝕。
沒有打漿機,就用石磨研磨硝化棉。
沒有專門的壓片、切塊工具,就找來一架做掛面用的舊切面機,用它把“面團”壓成厚度恰當的“面片”。
用尺寸合用的輥刀,將“面片”切成“面條”,再橫過來切成小方塊。
雖然設備條件不好,但靠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克服一切辦法,八路兵工廠終于練出硝化棉發射藥,可以復裝子彈。
除了需要發射藥,復裝子彈。更需要炸藥來填充炮彈、地雷。
TNT和硝酸銨炸藥更安全。
但是想要生產制造TNT和硝酸銨炸藥不容易。
八路只能選擇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是一種液態烈性炸藥,靈敏度很高,生產它需要有嚴密的安全措施。
在把甘油滴入混酸中硝化時,過分的沖擊、溫度,都有可能引爆正在生成的硝化甘油。
為了生產硝化甘油。
技術人員想出了。
每天在氣溫較低的凌晨,蹲在山泉小溪邊,端著盛有3.5公斤混酸的瓷盆,將半公斤甘油慢慢滴入盆內。借流水從盆底通過,可以讓盆內硝化溫度保持在16℃~20℃之間。若發現盆內冒煙,即是爆炸的前兆,立即將盆沉入水底,人員避開。
這辦法已經盡量將危險降低了,可還是十分危險。不少兵工廠的人員為此獻出了生命。
就是在這樣簡陋危險的生產條件下,八路兵工廠的一眾人員,憑著頑強的革命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克服了技術和設備上的困難,成功地制造出無煙發射藥、硝化甘油。
日后更是用硫酸銨和硝石雙分解制成黃色炸藥——硝酸銨炸藥。
雖然現在制造出無煙發射藥,硝化甘油,可以復裝子彈,可以制造威力更大的地雷等。
但是產量太少,而且最關鍵的是硝化甘油靈敏度很高,危險性很高。
對兵工廠的同志很危險,對戰士同樣危險。
要是有更好的選擇,八路兵工廠的同志也不想制造這玩意。
聽到鄭龍能買到設備,劉廠長、何技工等人都趕緊過來了。
鄭龍笑著說。“在山外,就是想你們派人出來搬運的。東西很多,要多叫人幫忙?!?
鄭龍可是來到一線天的時候,才下單訂購的。
東西就放在山腳。
都是小型設備,雖然有一些比較笨重一點。但是人數夠的話,還是可以扛著抬上山的。
聽到設備到了。
剛才看到鄭龍一個人的時候。劉廠長他們還眼神黯淡。
聽到設備已經到了,就在山下。
他們瞬間就激動了。
“何科長,趕緊叫同志們都下山抬東西好了?!?
“好嘞!”何技工激動的腳步如飛,身體都好似能飄一樣輕快。
上千個工人來到山口前,看到那上百個設備,他們高興的歡呼起來。
看到那些設備,劉廠激動地快步上前。
反應塔、打漿機、膠化機、碾片機、切藥機、光澤機……
雖然都是小型的設備,就是那種小廠子、或者是實驗室用的設備。
但這些小型的設備還正是現在兵工廠需要的。
他大聲喊道?!巴緜冓s緊將這些設備抬回去,可別給小鬼子炸了。“
聽到廠長的話,兵工廠的同志趕緊行動起來。小件的當場就幾個人抬著上去。
中件的就是幾十個同志用竹竿、木桿一起用力,一步一步扛著抬上山。
大件的,像反應塔這些。
上百個同志利用竹竿搭建架子,用粗繩捆綁著吊上山洞。
很明顯同志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干這種事了。
脖子赤紅,手筋怒現。在口號聲中,一厘米一厘米地將四五噸重,貨車大小的反應塔的拉上了石洞。
雖然辛苦,但是他們個個干勁十足。
吊上石洞,戰士們用板車將反應塔送到洞里放置。
由技術人員指揮著工人架設導管,安裝密封口。
大家都在忙碌著,哪里顧得閑聊著。
鄭龍詢問了一下劉廠長,確定暫時沒有其他需要的。
他在李長順他們的保護下,前往晉察冀根據地的炸藥廠,還有山東根據地的炸藥廠。
要不是新四軍那邊實在太遙遠了,首長他們不放心。
不然鄭龍還想趁著這個公干的機會,好好出去外面逛一逛,散散心的。
走了小半個圈,鄭龍回到大夏灣。
后勤部長張萬和帶著一盤過油肉、一碗定襄蒸肉,一盤炒白菜,還有一壇老酒過來。
“鄭龍同志。辛苦了。來嘗嘗。這可是首長特批的。我今天可是沾了你的光?!?
鄭龍一看兩肉一素,驚呼出聲。
“那么多菜,咋啦,過年啦。還是打了大勝仗?”
張萬和笑呵呵地將酒壇打開,給鄭龍倒了一碗老酒。
“兵工廠的那些新設備調制好了。你知道現在我們每天能生產多少炸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