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 女強人的辛酸苦辣甜
- 作家ygfrvH
- 3227字
- 2024-07-23 11:56:00
王玉娟洗漱完了之后,本打算去叫小詩綺起床的,但沒想到的是,小詩綺自己已經起床了,并且拿著自己的洗漱用品往衛生間來著。只見小詩綺瞇著朦朧的眼睛,頭發散亂著,像被小雞扒過一般。但她看到王玉娟,立刻笑著叫道:“媽媽,早啊,我剛聽您跟爸爸說,我們吃完早餐去哪里?。俊?
王玉娟回道:“哦,是村里的王婆婆去世了,你爸讓我們吃完早餐,過去給王婆婆行禮送行!”
李詩綺完全聽不懂,繼續問道:“為什么老人去世了,還要去給她行禮送行呢?”
王玉娟摸了摸李詩綺的腦袋,淺笑道:“好了,你還是先去洗漱吧,等會吃早餐的時候,媽媽再跟你說這些!”
李詩綺聽到王玉娟這樣說道,便愉快地進衛生間洗漱去了,王玉娟也開始忙活她們娘倆的早餐了。
大概快到九點了,王玉娟跟李詩綺才安穩地坐在了餐桌旁,吃著早餐。只見李詩綺大口大口地吃著王玉娟做的包子和白粥,完全停不下來。
王玉娟一邊開心地看著小詩綺吃著早餐,一邊叮囑著:“小詩綺啊,別那么急啊,慢慢吃啊,別跟你爸一樣,火急火燎的!”
小詩綺邊點著頭,邊咬著包子說道:“那還不是因為媽媽做的早餐好吃啊!真的是太好吃了,所以才一口緊接著一口啊!”說完后忙將嘴里的包子咀嚼幾下,咽了下去,接著說道:“媽媽,您剛才不是說,吃早餐的時候跟我講些知識的嗎?那您給我說說唄!”
王玉娟喝了口粥,看著小詩綺,語重心長地說道:“長輩去世后,晚輩給長輩行禮送行,這一行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擁有深厚的意義,其實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長輩去世后,晚輩給長輩行禮送行,首先表達了對逝去長輩的深深尊敬。這既是對逝者生前地位和貢獻的肯定,也是對家族傳統和孝道的傳承。還有晚輩通過行禮送行,向逝去的長輩表達了自己的哀思和懷念之情。這種行為能夠幫助晚輩們更好地面對親人的離世,釋放內心的悲痛,同時也是向逝者表示,他們的離去并沒有被家人遺忘。第二個方面就是長輩的去世不僅僅是個人的離世,更是家族中一個時代的結束。晚輩們在行禮送行的過程中,能夠回想起長輩的言傳身教,銘記他們的教誨,從而更好地傳承家族文化和價值觀?!闭f完,王玉娟看著李詩綺,關切地問道:“媽媽說的這些,你能聽得明白嗎?”
李詩綺停下了手里的動作,低著頭想了一會,點了點頭說道:“媽媽說的這些,我大致上還是能明白的,其實長輩去世后,我們這些晚輩給逝去的長輩行禮送行,一個呢代表我們晚輩對逝去長輩的尊重和懷念;再一個呢就是要讓晚輩們在給逝去長輩的行禮送行的過程中,言傳身教,把中國的孝道傳承下去。媽媽,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知道對不對呢?”李詩綺說完,眼睛看著王玉娟,眨都沒眨一下。
王玉娟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小詩綺,真厲害,媽媽說的就是你理解的這樣,你這個小丫頭,理解能力真不錯啊!”王玉娟摸著小詩綺的小腦袋,臉上笑容不斷。
李詩綺見媽媽夸贊了她理解的沒錯,便低頭又吃了兩三口包子,喝了幾口粥,再次抬起頭來,接著問道:“那媽媽,我想問下您,等會我們去給王婆婆行李送行,具體該做什么呢?”
王玉娟停下了自己手里的碗筷,耐心地說道:“長輩去世后,晚輩給長輩行禮送行,晚輩們通常會采用以下方式:1、磕頭跪拜:晚輩們面對長輩的遺體或靈位,以左手掌貼地,右手掌朝上,輕輕叩頭三次,然后雙手合十,低頭鞠躬。這種儀式表示對逝者的緬懷和敬意。2、焚香燃燭:在靈堂或家中設立祭壇,晚輩們點燃三根香,插到香爐里,并且還要燒幾張紙錢,為逝去的長輩祈福,并表達對他們的懷念和感激之情。3、三鞠躬:晚輩們磕頭跪拜后站起來向遺體或靈位鞠躬三次,或者一些年紀較大的后輩們直接向遺體或靈位鞠躬三次。這種儀式更加簡潔,但仍然表達了晚輩對逝者的哀思和尊敬。綜上所述,晚輩給長輩行禮送行是一種表達對逝者尊敬、哀思、懷念以及傳承其教誨的方式,同時也是中國孝道文化和家族傳統的重要體現。因此,這三種長輩去世后,晚輩給長輩行禮送行的方式才能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媽媽這樣說,你能聽得懂嗎?小詩綺!”
李詩綺點了點頭,應聲答道:“媽媽,這個理解起來就沒那么困難了,我已經都聽明白了!那我們等會去給王婆婆行禮送行的時候,也就是按著這三步去做,對嗎?”
王玉娟開心地說道:“是的,詩綺,我們等會去了,就得按媽媽剛才說的三個步驟去做,并且這些步驟的順序不能顛倒,也不能遺漏。這個也很重要的!記住了嗎?”
李詩綺滿懷信心地說道:“好的,媽媽,我都記下了!那我能帶著我的孔雀嗎?我想給王婆婆行禮送行完了,還想繡我的孔雀呢!”
王玉娟見小詩綺還是不忘她的孔雀,于是答應道:“可以的,你帶上吧,不過你不能在王婆婆家里繡你的孔雀。因為在我們這里啊,如果家里有長輩去世了,家里在老人沒有下葬之前,是不讓動針線的!所以啊,等你跟媽媽給王婆婆行禮送行完了之后,媽媽把你送到婆婆家,你在婆婆家繡你的孔雀,順便幫著婆婆做些事情,怎么樣?”
小詩綺聽完王玉娟的話,開心地拍起手來,高興地叫道:“太開心了,媽媽,我太開心了!我可以去看我們家婆婆了!這樣太好了,我好久沒看到我們家婆婆了!那媽媽,我們就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說完李詩綺跟王玉娟來了個拉鉤上吊的手勢。
娘倆邊說邊吃著早餐,大約二十分鐘才吃完了早餐。王玉娟忙收拾了一下餐桌,把幾個碗和盤子洗刷干凈。然后用一個塑料袋子裝好了李詩綺的孔雀和針線,再給小詩綺穿上了雨衣和雨鞋,自己也穿上了雨衣和雨鞋,牽著小詩綺出了大門,然后鎖好了大門。一大一小兩個人緩慢地在泥濘的小路上前行著。
雖然王志樹的家跟李成宇的家離得不算太遠,但是詩綺尚小,所以還是走了差不多一刻鐘,才到了王志樹的家門口。王玉娟看到此時此刻王志樹家里呈現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熱鬧場面。親友們紛紛前來吊唁,他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慰藉和關懷,也增添了一份莊重而溫暖的氛圍。
大門口,有幾個正在吹奏著哀樂的鄉親,這些鄉親都是自主組合起來的,他們平時就愛吹奏各式各樣的樂器。因此,只要村里哪家有些紅白喜事,他們都會自主組合起來,幫忙主家營造著相對應的氛圍,也是他們用這種特別的方式給逝去的長輩送去獨特的懷念和哀悼。
堂屋里,擺放著老人的遺像和裝有老人的棺槨,象征著對逝者的懷念和敬意。前來吊唁的親友們在此駐足,或低聲交談,或默默祈禱,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老人的哀思和不舍。
廚房里,家人們忙碌著準備招待親友的食物。鍋碗瓢盆的聲音此起彼伏,菜肴的香氣四溢,這樣的熱鬧和繁忙似乎暫時緩解了家人心中的悲痛。他們希望以這種方式,讓老人走得安心,也表達對前來吊唁親友的感激之情。
在院子里,一些親友聚在一起,他們有的幫忙整理著花圈和挽聯,有的則在低聲討論著葬禮的細節。他們的臉上雖然帶著沉重,但眼中也閃爍著堅定和團結的光芒。
整個家中,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復雜而特殊的氛圍。它既是哀傷的,又是溫暖的;既是沉重的,又是充滿希望的。家人們和親友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老人的離世送上最真摯的哀悼和祝福。
王玉娟忙將手里的袋子放到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然后牽著小詩綺,走進了堂屋。只聽到屋里立刻有人喊道:“有客到!”
于是王志樹便忙跪在了靠近棺槨一邊的地上,王玉娟忙牽著小詩綺,也趕緊跪在正對著棺槨的一面,王玉娟拉下了雨衣上的雨帽,同樣也把小詩綺雨衣上的雨帽也拉了下來,對著棺槨磕了三個頭;然后王宇娟點燃了三根香,再次對著棺槨拜了三拜,然后插到香爐里。接著王玉娟又拿了幾張紙錢,點燃后放到了紙錢盆里。最后拉著小詩綺站了起來,畢恭畢敬地對著棺槨鞠了三個躬。王玉娟把這一套流程做完后,忙把王志樹扶了起來,動情地說道:“志樹啊,節哀啊!你這兩天也要注意休息啊,有什么事情就交待成宇他們做,你可別累壞了??!”
王志樹忙答道:“玉娟嫂子,成宇哥今天早上過來后,就已經被派出去幫忙買東西去了!我還好,得虧了成宇哥和鄉親們的幫助,特別是國祥叔,真的是感謝他們??!”
王玉娟謙虛地說道:“志樹啊,你可別這么說啊,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再說了,我們團結村的傳統就是這樣啊,但凡哪家的老人去世了,就跟我們自家的老人去世一樣,該幫忙的幫忙,該行孝的行孝啊!你要是太客氣了,那就是太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