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1章 許知淺(大章!)

十五道圣人考驗。

能來應天學府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

天地間有修行之法。

修行之法中有修行之疾。

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驟然出現的事端。

而是早在千百年前,這種事情就已經有了。

千百年啊!

對于人來說,已是格外漫長的時間。

這中間自然會不斷有驚才絕艷之人,試圖跟那蒼茫無涯的天道掰一掰手腕,試圖以人身勝天命。

哪怕不能徹底的克服修行之疾,也通過自己的方式,盡其所能的將修行之疾壓制到最低的程度——可以接受的程度!

不求那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但求不至于給人帶來壞的影響的同時,讓好的人可以掌握更強的力量,來推動大勢。

而儒家,則整整出過三位圣人!

三位圣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思考、度量,最終化作了十五個字,也就是今時今日,儒家所推崇的十五種美德。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常人只當這是儒家隨便說說,是教化尋常百姓的理念,但能夠來到應天學府的儒生,都是最少能夠通過其中五種考驗的學生。

而他們這些能夠教導學生的夫子,至少則是通過了十種考驗。

只要身具這十五種美德,且發自內心的堅信,就能夠最大程度的豁免修行之疾對自身所造成的影響。

道心不破,修為不失;修為不失,永不入魔。

這是圣人為后輩們所留下的渡世之木擇,修行之堅石。

憑此堅石,便是天道橫壓,其心無缺、其行無漏,亦可身處風浪而屹立不倒。

這是整個儒家最大的財富,便是其他百家也出過圣人,亦是無法比擬的財富!

因為他們出過三位!!!

這十五種美德說來好似有些虛無縹緲,想要檢驗并不容易,但儒家的先賢們早在一代代人的摸索中找到了方法,修行者有修行者的方式!

分析儒家先輩留下的痕跡,知曉其中一些人的道心為何‘崩損’,在這個基礎上重新設定新的標準......

一代代的改良下來,到了如今,十五道考驗已被稱作圣人考驗,是踏入儒家修行體系之前,最重要的一次測試。

圣人考驗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種檢測的手段,要求對方修為定要遠比自己低,最好從沒有修行過的普通人,否則再想不折不扣的‘直面本心’就很難了。

如果連自己都無法看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與儒家適配,便是強行修習儒家之法,也是弊大于利。

一個整不好,跟整個儒家體系犯沖,入魔的比誰都快,得不償失。

更別說培養棟梁之才了,不出來禍禍人間都算好事。

說到底,修行即使能夠掌握更加強橫的力量,背后的天道之疾也不是假的。

修行帶來力量的同時,伴隨著自身的成長,風險也會與日俱增。

世間修行之法皆有缺陷。

哪怕是圣人都不能避免,只能盡其所能的‘避重就輕’,乃至想方設法的減緩、限制,卻不能真正消弭。

但儒家家大業大,而今更是獨尊儒術,天下間的儒生猶如過江之鯽,再也不是往日百家爭鳴之時,既然已經前所未有的繁盛,就不愁找不到好苗子。

十五道圣人考驗,能夠通過的越多,便說明越是適合儒家的修行體系。

能以凡人之身通過五種圣人考驗,說明就是可塑之才,想在應天學府進修,這也是最基礎的標準,更差的哪來回哪兒去。

能以凡人之身通過十種圣人考驗,說明就是棟梁之材,可以留在學府深造,乃至學有所成之后留在學府當夫子,或者出去干事業。

而能以凡人之身通過十五種圣人考驗......也就是儒家的所有考驗,這種事情,此前還沒有發生過。

在學府祭酒‘儒家可能要有新的圣人了’這一句話出來之后,所有趕來的夫子全都沉默了。

圣人考驗,既是對自身品德的肯定,同時也意味著自身所能修習的方向。

十五種考驗全過......這就意味著整個儒家的修行體系,都在為他敞開大門,沒有不能修的法!

這,還僅僅只是眼睛看得到的好處,僅對自身的好處。

但圣人之位并不是固定的!

前人當得,后人當不得?

沒有這種說法!

但不得不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時期,想成就圣人的難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框架越大,圣人越多,再想成就新的圣人也就越難。

儒家有三位圣人,在儒家的修行上這是天大的優勢,儒家的門徒天生選擇就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可這種優勢同時也是一座大山,不,是三座。

如果不能翻越這三座大山,便不能在儒家的體系上有所創新。

也就是說,整個儒家的門徒,畢生都只能在那三位圣人的恩澤下籠罩,卻永遠無法超越出去。

在外人看來,這或許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數遍百家也僅僅只有儒家出了三位圣人,竟然覺得這還不夠?

可誰會嫌棄自家的圣人多呢?!

圣人的出現,必將推進自身修行體系的革新。

而儒家這種事情,已經經歷過整整兩次了!

如果說最開始的儒家修行之法,僅僅是一副皮囊在慢慢往里填充,經過后兩位圣人的補足和完善,則相當于在皮囊中增添了骨血。

不能說已經定型吧,卻也再容不下繼續大刀闊斧的改動。

就好像當初墨家的創始者,圣賢之一的墨子,曾也在儒家進修,后來發覺自身理念與儒家并不契合,悍然離去,自創墨家。

墨子是圣人么?

當然是!

但他是儒家的圣人么?

他的修行法,他的創新,對儒家的學子有什么幫助么?

很遺憾,并沒有。

墨家兼愛非攻、自苦以極,這跟儒家十五種美德不能說是八竿子打不著吧,至少也可以說是另一個全新的方向了。

實在融不到一塊兒去。

儒家需要的是儒家的圣人,而不是百家的圣人。

能出圣人,當然很好,對愿意追隨他的修行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機遇。

但自己學不到,沒辦法去學,又能怎么辦呢?

修行這種事情,選定了方向,除非自廢修為,否則一盤雜燴的話,極容易給自己玩死。

天道之疾可不是什么玩笑。

能選幾個方向不放松都算厲害,還想玩大雜燴?

真當自己命多硬啊!

有那么容易,何必還要分什么百家之法?

不是他們想有門戶之見,而是不得不有門戶之見。

理念不通都是小事,被天道之疾影響到那是真要命的。

一個道心不堅,說沒也就沒了。

正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不是好東西,就要全裝在自己的盤子里。

否則百家的圣人可是不少,想湊十位都是隨隨便便。

怎么就沒見人既稱自己是儒生,又說自己是墨者,一邊還喊自己是道人呢?

會這么說的,才是真正的外行,以為多就是好,實則狗屁不通。

十五道圣人考驗,便是以凡人之姿,去接觸儒家修行過程中會遇到的天道之疾,只不過是通過儒家修士模擬出來的。

自然也是十五種。

能以凡人之姿頂住的,就意味著能在這條路上繼續深造下去,起碼不會因為一點點波折就變成損害世間的魔頭。

畢竟也沒多少人想看看儒家十五種美德的反面,究竟藏著什么樣的東西吧......

于是在寧缺毋濫的考量之下,如今的儒生最少也需要通過五道考驗,才能真正修行儒家之法。

往小了說,這是在為自己的前程,以及是否適配儒家修行法做檢驗,不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往大了說,一旦有人真的憑借自身通過了十五種考驗,就意味著儒家出現了一位可秉承三位圣人傳承的全才!

這種方式,歷經幾近千年的檢驗,就是儒家甄選適合自家體系的娃最好的方式。

也只有通過十五種圣人考驗的全才,才有機會繼續對如今的儒家進行革新!

這也是為什么,祭酒如此激動的原因。

如今的已經儒家太大了,也足夠的充實。

三位圣人的思想更是深不可測,他們的德行,是隨隨便便什么人都能碰瓷的么?

只有全盤將其消化,才可能推陳出新,做出新的改變。

但前提是,必須徹底了解儒家的骨、肉、皮,否則妄自動刀只會傷及自身,不僅不會有所增益,反而會損傷根基。

能通過十五種圣人考驗的家伙,就是他們要等的那個人。

沒有這種能力,就無法繼續對儒家體系進行大的變革,不是不能,而是能力不夠!

三歲小兒也能對丹青妙筆動手動腳,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敗筆不如不要。

只有更強的大師,才能對丹青妙筆本就登峰造極的基礎上,添磚加瓦而不損其勢。

所有夫子,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良久的沉默之中,忽然有一位夫子問道:“董老頭當初通過了幾種圣人考驗來著?”

董老頭,就是外面那個一手推動了儒家能夠獨尊的關鍵。

“十四種。”

學府祭酒輕輕吐出一口氣。

正是因此,無論董老頭兒對儒家的貢獻再怎么大,他也不是儒家的圣人。

應天學府不同意,無法推進儒家的修行體系,他在外面徒弟再多,聲望再高也沒有用。

缺一點,那就差太多,是不可能對儒家體系做出革新的。

沒有這種貢獻,還想當圣人?

圣人門徒差不多得了。

“欠缺了勇,對吧?”

另一位記性比較好的夫子說道。

這個勇,并非是氣勇、血勇、骨勇,常人提及之勇。

而是敢為天下先的勇。

是屬于殉道者的勇。

是孟子說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之時的舍生取義。

董夫子沒有通過‘勇’的考驗,這沒有什么好指摘的。

十五種美德,怎么可能人人都會齊備呢?

哪怕有圣人教化,也不可能。

更不要說事關生死之大事了。

舍生取義,敢為天下先,說來自是容易,好似嘴一張一碰就可以了。

只有真正身在局中的人,才明白是何等的艱難。

在那個時代,在圣人還沒有成為圣人的時候,舍生取義四個字,也可能是螳臂擋車。

人死萬事空,死了就什么都沒了。

心血、努力、未來......甚至是所有你所在乎的東西。

人就變成了故紙堆上的一個個名字,任由旁人點評,而無法言說。

甚至可能連名字都沒有。

想通過儒家之勇的考驗,就必須要有成為殉道者的覺悟。

如同孟子所言: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書院中當然不缺乏能夠通過“勇”之考驗的學子。

可僅有成為殉道者的覺悟是不夠的,還要有足夠的能力!

圣人在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也不是遇到個事兒不遂自己的意就沖上去玩兒命啊!

但真到了自己的選擇至關重要的時候,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覺悟。

敢為天下先的覺悟,身死道消的覺悟。

那是心中對自身道義的堅守。

身死可以,其魂不滅!

董老頭的能力是有的,他也的確將儒家推向了當世頂峰,可他沒有成為殉道者的覺悟。

這并不影響他自己對儒家的貢獻,只是他照樣不能成為儒家的圣人罷了。

這些學府教書、育人的夫子們,身上的缺陷只會比董老頭更多。

因為在鐘聲九響之前,董老頭就是儒家中的一根頂梁柱,最能掌握圣人之法的家伙。

他能讓儒家獨尊,卻不能讓儒家更進一步。

“說起來,這人還是董老頭兒推薦過來的。”

學府祭酒的臉上,露出一絲不知是何等情緒的笑意。

“哈哈哈。”

眾人一陣哄笑。

“對了,那人在哪兒呢?凈聽你在這兒吹噓了,還不快帶我們去看看!”

哄笑之后,有心急的夫子立刻催促道。

能通過十五種圣人考驗的全才啊!

成長起來之后,有機會推動儒家變革的人物!

這樣的苗子,哪個夫子不想見一見?

“對啊,人呢?你藏哪兒了?”

有夫子目光如炬,向著一個方向看去,結果卻沒見到人影。

“滾滾滾。你們這群家伙,我還不知道你們的意思?”

書院祭酒撇了撇嘴,道:“十五道圣人考驗對人心神的消耗,不必我告訴你們吧?我當然是讓他休息去了。”

以凡人之力嘗試儒家所需面對的天道之疾,哪怕應天學府已經極有經驗,可對自身心神的消耗是絕對無法避免的。

不耗費心神,不精疲力竭,怎么直面本心?

因此每一道考驗,無論通過與否,都需要調整和休息的時間。

“那他叫什么名字,總歸可以告訴我們吧?”

“這個倒是可以。”

祭酒頓了頓說道:“那個人叫......”

“許知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高邮市| 东阿县| 静安区| 平山县| 太康县| 巴青县| 顺平县| 安庆市| 武汉市| 攀枝花市| 婺源县| 延长县| 大埔区| 米林县| 平罗县| 巴林右旗| 临江市| 黄骅市| 麻阳| 甘肃省| 清苑县| 沈丘县| 隆尧县| 泸西县| 顺义区| 鲁山县| 金平| 阳信县| 库尔勒市| 东兰县| 木兰县| 饶平县| 商河县| 志丹县| 马边| 绥芬河市| 上犹县| 黄骅市| 泰安市|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