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
紀靈微微一怔,不明白賈梁是何用意。
賈梁正色道:“城外幾萬百姓皆是背井離鄉之人,雖然暫時被阻在了城外,但這般下去又豈是長久之計?”
紀靈的眉頭隨之再次緊鎖,問道:“閣下的意思是?”
他一直執行著縣令的命令,不敢有絲毫怠慢。但看著城外數以萬計的難民,他心中其實也沒有多少底氣。
畢竟他手底下可用的縣兵,滿打滿算也不過近千之數。這些饑餓的難民們倘若暴動起來,僅憑這點兵力,根本無法阻擋。
賈梁繼續道:“在下的手中恰好還有些余糧,愿意都拿出來救濟城外的難民,或可解這燃眉之急!”
紀靈聽聞此言,頓時大喜過望。那些難民們只要能有一口飯吃,想必也就不會再冒著風險沖擊城池了。
當下他喜形于色道:“好,就依閣下之言吧。只是……城外難民人數眾多,舍粥的話必將耗糧無數,不知此舉意欲何為?”
賈梁笑道:“大家同為大漢臣民,今國家有難,我輩理應拋頭顱灑熱血才是,區區一點糧食又算得了什么?”
紀靈聽罷,拱手為禮道:“閣下樂善好施,在下代表城外幾萬百姓謝過了。”
他隨即轉身,對著手下兵士斷然下令:“開城門!”
厚重的城門緩緩打開,城外的難民們立馬一擁而上。但從城門洞內率先走出一個手持板斧的黑大漢,渾身散發出彪悍兇惡的氣息,嚇得難民們紛紛停了下來。
賈梁邁步向前,李逵緊緊地護衛在他左右,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看著眼前這些衣衫破爛、饑腸轆轆的難民,賈梁面露悲戚,雙手抱拳躬身道:“各位,在下在城內聽說各位之饑寒,今日特地出城舍粥。若有需要接受救濟的,請到前面排隊,馬上就會按序發粥!”
一聽有吃的,那些早已餓得前胸貼后背的難民們便興奮起來。他們顧不得其他,爭先恐后地朝著賈梁所指的地點跑去,很快便亂哄哄地開始排起了隊伍。
城墻上的紀靈本想讓手下的縣兵過來幫扶一二,但沒想到賈梁幾句話就將難民們集合起來排起了長龍,也就不再多管。
賈梁當下安排手下們從車上卸下一袋袋沉甸甸的粟米,在空地上支起了十幾口大鍋,生火熬粥。
李逵和祁林領著幾十個帶著刀槍的手下四處巡視,維持秩序。難民們已然餓得頭暈眼花,但看著鍋里熱騰騰地冒著熱氣,聞到誘人的粟米香氣,全都按捺不住了。若不是李逵的樣子實在太有震懾力,早就一哄而上了。
很快,粥已熬成了。排好的隊伍一陣騷動,許多破碗都伸到了大鍋前。
每一個領到粥的人都當場快速地喝完了,舍粥的好處是每個難民都可以吃上一碗,若直接發放糧食,難免有身強力壯者從中搶奪。
賈梁看著難民們狼吞虎咽的模樣,心里頗感滿意。曲成縣的危局已解,接下來就是該自己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兩天后,城外的難民幾乎都聚集在了這里,人頭攢動,幾乎望不到盡頭。城墻上的縣兵壓力倍增,一刻也不敢松懈。
而同時賈梁巧妙地利用時機,在城外空地上修筑了一座座臨時營寨,高高豎起募兵的大旗。打出的旗號是廣招鄉勇,組建義軍,共同抵御黃巾賊寇的侵擾。
這個消息立即傳遍了難民群體,在粥棚接受過救濟的人紛紛響應,踴躍報名加入。
對于這些朝不保夕的難民們來說,能夠當兵吃上一口飽飯,無疑也算是一條不錯的出路了。
至于上陣殺敵的危險,在這亂世根本不值一提。如今這世道,不參軍難道就能好好活著嗎?
前來投軍的人實在太多,場面一度有些失控。以至于賈梁都開始挑挑揀揀,專門選那些身強體壯的漢子來用。
縱然如此,前來投軍的人仍然是絡繹不絕,當天就征集了五六百人。
這下賈梁更是春風得意,仿佛一切都掌握在了他的手中。
那些所謂的世家大族為什么厲害,說到底還是因為有錢。比如曹操、袁紹、袁術這些富二代起兵的時候,靠著家里的錢和人脈,輕輕松松就拉起了一支兵馬。至于個人的努力和這些先天優勢比起來,則絲毫不值得一提……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錢,沒錢發軍餉,士兵吃不飽飯,誰愿意給你賣命?正因為如此,羅山的金礦對賈梁這個毫無根基的人顯得尤其重要。
反觀劉備這個沒落的皇族卻幾乎是白手起家,只靠著三弟張飛的家產養活了幾百部曲,大半輩子都在東奔西走,沒有爭取到一塊穩定的地盤。哪怕后來有了臥龍鳳雛的輔佐,也因為開局不順,始終都被曹操壓了一頭,最后在夷陵之戰輸光賭本,落了個托孤白帝城的凄慘下場。
而現在賈梁靠著雄厚的財力,憑借著一個粥棚就籠絡住了幾萬難民。等他組建出一支精銳的部隊,很快就能在漢末揚名立萬了。
不過眼下還有一個問題讓賈梁十分在意,那就是士兵們還缺少一個合適的將軍。李逵有勇無謀,完全不適合帶兵。
真正的大將不僅要武藝高強,更需要能夠統御全軍,運籌帷幄。掌握高超的管理能力和指揮能力,那才是真正的為將之道。
賈梁是越來越期待系統的下一次召喚了,先前的三次低級召喚都給他帶來了有用的人才。如今手里有了兵,想必湊足那一千靈魂值的日子不會太久了。
營寨里新加入的幾百號壯丁雖然身材高大,卻一個個面黃肌瘦。粥棚里每天施舍兩碗稀粥,雖然能讓他們餓不死,但遠遠達不到飽腹的標準。
不過這些人只要吃飽飯,多補充一些營養,肯定都是身強力壯的大漢。
當晚賈梁就命令伙房準備了一頓豐盛的菜肴,犒勞新加入的兵卒們。
幾十個伙夫忙里忙外,大鍋煮出來的粟飯和剛蒸好的白面饅頭很快就擺了上來。
這饅頭當然也是賈梁在羅山上研究出來的,比諸葛亮早了幾十年。發酵后的面團又白又軟,香味撲鼻,別提多吸引人了。
露天廚房處散發的美食香氣早就被饑腸轆轆的漢子們吸入鼻腔,對于平日飯都吃不飽的人來說,這等美味哪里嘗過?
一看到這香噴噴的面食,這幫餓鬼就迫不及待地上手了,所有人都是兩手各抓一大把猛吃了起來,毫不懼怕剛出鍋的熱度。
看到這副慘狀,賈梁嘆了口氣,大聲勸道:“都別搶了,飯菜管夠,等菜上來再吃也不遲。”
五百多個餓漢幾乎都沒有在意賈梁的話,注意力都在面前的食物上。只有一個國字臉的漢子眼睛轉了轉,停止了和其他人爭搶飯食,來到賈梁身邊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