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塢上,兩個女人商議著【水占術】的細節。
內湖底,已經長到七丈身長的龐然巨物,高興地游來游去。
這些日子,自從被認作湖靈后,魚妖在雙峽村過得很滋潤。
除了每天能見到母親外,就是可以捉弄那些討厭的漁民!
也不知道這些漁民腦子究竟是怎么長的,竟然會這么蠢。
每日不是被水柱糊臉,就是被他丟出的魚蝦甩耳光。
可那些人就好像不知道怕一樣,還是天天笑呵呵的把臉湊到湖面,沖著他說好話。
一開始,他們的禱詞就跟母親說得差不多。
但后來也不知道是誰,重新想了套禱詞,還換了個稱呼。
【有求必應,湖中仙靈】
雖然這些村民挺討厭的,但是名字還是蠻好聽的。
魚妖很是滿意,所以后來啊,哪怕村民還是像從前一樣祈禱,他的水巴掌也給得少了。
畢竟他現在已經是湖中仙靈了,要大氣些。
若村民長得不太討厭,就隨便他念兩句,反正它也不會理會。
誰讓這些村民腦袋有些不好,不是向它求富貴,就是求姻緣。
它是湖中仙靈誒,富貴、姻緣什么的,不歸它管的。
它的號令范圍,就是這內湖出峽,上下十數里河口的魚蝦好嘛。
這些漁民真是蠢透了,比一些湖里的大魚都要蠢。
當然,也有不蠢的漁民。
他們就老老實實的求魚獲,雖然它不會跟對待母親一樣,特意喚來魚群。
但要是這些人湊到和母親一個時間同他說話,他捎帶手發點魚蝦,也是可以。
只是很多笨蛋想不明白,總是喜歡一個人悄摸摸來和他說話。
也就是現在他每天都吃得飽飽,心情也好,不然就沖他們這份愚蠢呱噪。
非得當做血食吃掉不可。
說到吃東西......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漁民會三天兩頭的送東西給他吃。
有荷葉包著的菜飯,肉食,新鮮的水果,甚至還有自己舍不得吃的魚鮮,烹制好綁著石頭沉入湖底。
他們說這是送給它吃的。
它也搞不懂為什么,這些普通的食物,竟比血食還要香甜。
吃這些東西,也比血食還要滋補,它的身體長得很快,統御的水河范圍也越來越大。
近來,它又多出一項神通,可以隨意將河底泥沙,按照想法塑成任意形狀。
于是啊,它給自己鋪了張床,就在阿姜嫂船塢旁邊的湖底下。
這個位置離母親最近,這樣湖面上有什么動靜,它都能聽到。
它對現在的生活挺滿意,每日就是聽聽母親說話,然后給漁民送些魚蝦,等漁民供奉的食物,快活得不行。
要說這村里唯一不太讓它高興的,就是那個小黏人精!
天天纏著自己母親,嚶嚶嚶個不停。
母親也不怕累,那小粘人精都這么大了,還要抱,也不知羞!
但誰讓母親喜歡呢,魚妖雖然討厭,但也沒什么辦法。
可它剛剛竟然聽到,母親要把小黏人精送走。
還要問它,這不是撞魚口里來了么!
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認真,魚妖仔細聽著船塢上兩個女人,對【水占術】的細節填充。
一開始,阿姜嫂是打算用魚蝦做簽的,可后來楊大嫂說,湖里魚多,蝦小魚大,若是沉入湖中,蝦被魚吃了,不就不靈驗了么。
所以,最終【水占術】的簽,變成了差不多體型,模約巴掌大小的蟹和魚。
這樣就避免了湖靈指示前,被大魚吃掉。
隨著兩條長線吊著的魚蟹沉入幽暗湖底,魚妖想也沒想,就把那只螃蟹一口吃掉。
船塢上,感受到震動的楊大嫂提起魚線。
便瞧見長線頭里,小魚還活蹦亂跳,而螃蟹卻已不見蹤影。
按照剛剛禱詞,正是湖靈同意將長生送去潛龍莊的意思。
阿姜嫂又是難過,又是欣慰,抹抹眼淚正要開口,卻又聽到楊大嫂說:
“神仙指路是大事,不可輕率,聽說問仙擲杯,需要數次如一才算靈驗,不如我們多問幾次!”
阿姜嫂聽著有道理,兩人便又找來幾只螃蟹和小魚。
如法炮制,祈禱、問靈、沉簽。
一連數次,皆是螃蟹消失。
自此,阿姜嫂心中再無猶豫,決定明日同牛車一起,把姜長生送去莊里。
內湖底,一口氣吃了三只螃蟹的魚妖,翻了翻肚皮。
在泥沙捏成的大床上,美美的瞇眼,睡去。
趕走小黏人精后,它對眼下日子,再無挑剔。
……
永寧城,永寧府
水門府樓,既是水道的碼頭,又是州城的衙府。
只是城主劉靖秉承著太上無為的治理態度,精簡部門,縮編衙役,除了保留幾個緊要部門外,幾乎將官員撤裁一空。
而城主自己呢,則是每日醉心修道,不問外事。
甚至將永寧府的正堂,改成了修行用的道場。
所以別家城府的衙門,門口擺的是鳴冤鼓,站的是衙役威武。
而永寧府的衙門口,擺的是香爐,站的是知客僧。
至于城主本人嘛,可以說除了城中那些個豪紳顯貴,想要見一面都難。
時間長了,人們甚至都不記得永寧有位城主。
可只有永寧城中的大人物曉得,這位不問世事的,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永寧府的丹房里,巨大青銅丹爐被真火煅燒得跳躍不停,丹霧噴灑而出,填滿這間封閉門房。
借著爐火,隱約可見丹霧中,兩道人影。
其中一道是個身材高大的光頭,站在丹爐前,雙手張開虛抱丹爐擺動不停,掌間不斷有虹光沒入爐中,助長真火。
另一道在丹爐不遠處,盤膝而坐,張口一吞,便將大量丹霧吸入腹中。
隨后屏息閉口,任憑丹霧在體內游走,隨后再次張開,再吸一大口。
待吸足四四十九口后,光頭人影,一掌拍在丹爐上,真火熄滅,爐蓋翻飛,將房中彌漫丹霧全都吸入。
而丹霧散去的房中,兩人身形也越發清晰。
高大和尚穿著金絲袈裟,手握琉璃寶珠,單手扶著丹爐,面容無悲無喜。
盤膝而坐的中年男子,只穿著單衣內襯,豐神俊朗,面露陶醉,正是永寧城主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