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十六章:御妖
- 人在西游,鎮魔司主
- 火在天上
- 2001字
- 2024-06-17 19:22:17
碼頭上,楊大娘面露喜意,大湖里,漁民們如喪考妣。
今日,還是一無所獲。
這幾日給雙峽村民的感受,好像是糟了瘟,魚群發了瘋似的躲避。
不論在什么位置撒網,哪怕是攔在魚群的必經之路上,也是沒有丁點收獲。
趕海的也是同樣,原本遍地是寶的灘頭,突然貧瘠得仿佛死地一樣。
唯有幾個遠去內河小溪的漁人,今天釣上幾尾小魚。
道長不是說事情解決了么,不會是晃點我們吧。
日落時分,一無所獲的出海漁人們帶著忐忑心情,回到村里。
老遠便瞧見,村民扎堆的聚攏碼頭,齊齊跪地,視線聚焦一起,哪怕瞧見漁船從峽口駛進,也沒有露出絲毫關心。
留在雙峽村的都是老漁人了,自詡通曉漁事,可今天發生的事情,還是令他們萬分震驚。
他們祖祖輩輩都住在這里,可往上倒十輩,也沒有先人同他們講,這內湖竟真有湖靈啊!
楊大嫂一個外鄉人,第一次垂釣,姿勢、選地、打窩、發力,在這些老漁民的眼里,處處都是破綻,可架不住人家就是能上魚。
哦不,說上魚有些不準確了,明明是被湖靈,瘋了似的眷顧。
一開始,還只是只在漁人夢中才能幻想的巨魚咬鉤不停。
到了后面,瞧見楊大嫂累得腰酸背痛,湖靈干脆演都不演了。
那魚是成群成群的往碼頭上崩啊,跟跳龍門似的,讓人撿都撿不及。
這場面,讓村中留守的老漁民當場跪了一地。
有些甚至學著楊大嫂的模樣,向湖靈祈禱。
結果就是,有一個算一個,不是被水柱突臉,就是被躍出水面的魚兒抽耳光。
總之就是這份禱詞,好像只有楊大嫂能講。
他們來學,只會激怒湖靈,輕得只是被水花糊臉,重的甚至會被魚尾耳光抽暈過去。
于是乎,他們只能圍著跪在楊大嫂身旁,巴巴瞧著對方,祈禱,上魚,祈禱,上魚,收獲個不停。
當然,楊大嫂并非貪得無厭的人,其實她早就累得不行,按她想法,最初那一條三尺多長的大青魚入筐時就夠了。
只是后頭陸續有空軍的村民回來,所以她才一直呆在碼頭上祈求湖靈。
直到躍上碼頭的魚已夠平時魚獲,她才趕忙叫停。
一如求魚時那般靈驗,楊大嫂只是一開口,那如躍龍門般不停的魚群,瞬間消失。
湖面頓時恢復平靜,只有碼頭上魚兒蹦跶不停的聲音,漁民歡呼雀躍著,將跳上碼頭的魚群,一筐一筐的搬回去。
楊大嫂這才抹去頭上汗水,朝著湖面輕吐:
“感謝湖靈。”
……
雙峽村又有了魚獲,感天謝地。
當晚,楊大嫂便帶著不少鮮魚,乘著姜大光的牛車,再次來到永寧城里。
一見到黎景,便激動不已的說起今日種種神奇事情。
末了,還奉上今天的最大收獲,那條足有三尺多長的大青魚。
“嚯,這種魚都能釣上來,楊大嫂釣技驚人啊。”
黎景只往桶里看了眼,便有些吃驚。
這尾青魚,大得都快通了靈。竟會上鉤,不消想就知道怎么回事情。
瞧著它蜷在桶底,死氣沉沉的悲傷表情,黎景笑著打趣。
“民婦哪有這種本事。”
云里霧里的楊大娘沒聽出黎景話中深意,只是一個勁擺手謙虛:“說來道長可能不信,這尾青魚是自己跳進筐里的,村民說這種青魚最是鮮美,所以特地趕來城里,獻給道長嘗嘗。”
“嘗鮮的話這桶就行,這么大的,吃了可惜。”
黎景笑笑,拍了拍盛放大青魚的木桶:“不如放到后院塘里養起,要是同意,你就翻個肚皮?”
蜷在木桶底的大青魚,聽到這話,猛地翻起,霎時間恢復了生機。
瞧著眼前通靈場景,姜大光嚇了一跳:“媽呀,這魚聽得懂人話,不是成了精吧。”
“若成了精,還能被你裝進桶里。”
黎景笑笑,打消對方疑慮,伸手指了指后堂:“勞駕幫我把魚倒進后院池塘。”
“好嘞。”
姜大光心中大定,哼哧哼哧抱起木桶,便往后院走去。
待支走外人后,黎景又從懷里取出一張兩次對折的方形紙張,交到楊大娘手里:
“你明天同湖靈講講,說想吃這種魚。”
“好的道長!”
楊大娘將紙張鄭重接過收起,點頭應是。
不多時,姜大光提著空桶從后院回來。
兩人向黎景鄭重告別后,搭乘牛車離開。
瞧著兩人消失在河坊南巷盡頭的背影,黎景目光幽幽,低喃自語:
“短短幾天,就連快成精的青魚都能號令,究竟是誰,那么大手筆。”
……
雙峽村
牛車開回村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毫無疑問,這場面跟趕車的姜大光并無關系,村民望向楊大嫂眼神,狂熱無比。
如果說之前他們照顧楊大嫂,是看在老姜家的面上,那么此時此刻,便如見神邸。
作為世代同水打交道的人,他們對神仙道法或許感受不深,但對一句禱告就能上魚的手段,那真是尊崇無比。
尤其在這接連幾天沒有魚獲的時陣,楊大嫂于雙峽村,那就相當于祖宗一樣,恨不得供起。
尊崇熱情,搞得楊大娘都有些不好意思,直到回到家里關上門,她才長出一口氣。
可剛一扭頭,就瞧見抱著長生的阿姜嫂,目光炯炯的瞧著自己。
“大妹子,怎么你也這樣。”
楊大嫂廢了好大口舌,終于讓阿姜嫂恢復正常后,這才有空從懷里掏出那張黎景交來的紙方。
攤開來看,是一副花,上面是用炭筆勾勒兩幅圖,一只模樣猙獰的蝦,還有個渾身長刺的球。
“這些魚貨,小妹見過么?”
楊大嫂見識少,瞅著畫上玩意有些發愁,便朝阿姜嫂問道。
“認識到認識,但都是滄洋里的東西。”
阿姜嫂指著畫上的玩意介紹到:“這是錦繡神蝦,這是海刺球,咱這兒都沒有,只是在來這兒補給的海船上,見過一兩次,好像都是稀罕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