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四章:妙計
- 人在西游,鎮魔司主
- 火在天上
- 2005字
- 2024-06-11 18:50:35
迷茫,無力。
何太平不知該如何形容此時的心情。
該同情漁民么。失去依靠丈夫、幼女的寡婦確實可憐,但根源卻是恩將仇報,咎由自取。
該憎恨妖魔么。哪怕已是妖怪模樣,可看著楊存孝長大的何太平,還是無法提起恨意。
有時候人們說善恩分明,因果有報。
乍聽之下,好像善惡這件事很容易辨明,但有些時候,其實善惡是你有負我,我亦有欠的一筆爛賬。
就像雙峽村水妖這種情況,何太平此時終于明白,為什么黎景明明有降魔手段,卻不肯對那水妖出手了。
畢竟欠債還錢,殺人償命。
若是楊存孝冷眼旁觀,不下水救人,那么落水女童雖然會被溺死,女童固然可憐,但他也不會被村民打死,還要背上人販子的污名。
既然漁民不認書生這份恩情,那么除了殺人者要償命外,也應該把因果還來。
姜阿根、姜長生父女的死,并不無辜。
甚至何太平還覺得,殺得少了。
“當日毆打楊存孝的村民,都該死!”
何太平抓緊手中書冊,恨聲道:“出手毆打、污人清白、拋尸河底他們都有份,就該讓妖魔把這些黑了心肝的統統吃掉!”
“嚯~~你這態度轉變得夠快的。”
瞧著何太平前后態度的轉變,黎景十分驚訝。
“黎先生您不也是這個意思么,不然也不會謊稱已經降服妖魔,收了錢就走啊!”
自以為已經了解黎景心中想法的何太平,理所當然道。
“所以你覺得,我收錢離開,是打算放任不管了?”
聽到這話的黎景,反問道。
何太平低頭看看挽著的一籃銀兩,又看看被葫蘆藤穿著,掛在黎景脖子上的兩條咸魚,表情怪異:“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
黎景搖頭擺手,義正辭嚴:“我來之前雙峽村水妖橫行,我來了之后雙峽村水妖還在,那我不是白來了么,況且我還收了村民的錢,收了錢就要辦事,這是咱們這行的規矩,不然不成了騙子了么!”
雖然沒有證據,但何太平聽著感覺黎景好像是在罵自己。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聽見,黎景好像真要對水妖,動些手段。
這讓何太平有些不忍:“您...真要為村民除妖啊?”
“唉...不除不行啊。”
黎景嘆了口氣,向伙計普及基本的妖魔學識:“妖魔鬼怪成因復雜,咱們不談其他,就先說雙峽村這水妖。不同于那種山中清修,得機緣開啟靈智的精怪,這種以怨恨為憑開啟靈智的妖,其實很麻煩。”
“無需清修精進道行,只需屠戮蒼生,以怨念為食,便能不斷壯大,就楊存孝這情況,用不了多久,就能長成真正妖魔,到時怨恨滿腔,血灌瞳仁,永寧州這些個沿河村鎮的無辜百姓,皆會被它當做血食,變成真正的災劫魔禍。”
何太平聞言大驚,有些難以置信:“不會吧?”
“萬丈高樓平地起,妖魔也是同樣。很多生靈涂炭的魔禍,最初只是頭怨恨難平的小妖。”
聽到這話,何太平神色變幻不停,最終巴巴望向黎景,“您說一刀殺并不是驅魔的真正辦法,那應該怎么做呢?”
“嘿嘿,山人自有妙計!”
談起專業,黎景一副成竹在胸,“首先,咱們要找到,化解水妖恨意的關鍵道具!”
“關鍵...道具?”
又一個新詞,聽得何太平直犯迷糊:“什么東西。”
“走,隨我沿河而行!”
黎景沒有回答,只是帶著何太平,溯流而上。
……
長寧村
作為永寧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山村,長寧就像它的名字一樣。
只那么些村民,只那么些事兒,每日循環往復,寧靜非常。
新鮮這個詞兒,很少在這兒出現。
直到今天正午,來了兩位自稱永寧黃天觀的道士。
“貧道打算在城中開間善堂,收養流浪孤兒,現招幾個手腳麻利,有撫養孩子經驗,能夠常住城里的婦人,負責善堂每日的餐食采買,孩子的看管照顧,識字者優先。”
要說不說,何太平真是個人才,尤其是那張正義凜然的臉,一看就是得道高人,使人心生敬仰。
同樣的話要是由黎景自己來講,說不得就是一番懷疑審視。
但何太平只是一亮相,就讓村民篤定其所言非虛。
只村口走到中央,身后便有了烏泱泱的跟從。
在向村長道明來意后,更是被當做活菩薩。
村長當即將村里婦人,統統召集一起。
而村中婦人們一聽有這種好事,也是鬧哄哄的爭搶應工。
而在一片喧鬧中,何太平也意識到,黎景帶他來此的目的。
只因一眾村婦中有個他“熟悉”的身影。
“楊大嫂,楊哥兒外出赴考,回來就是官身,您這要是應上了,不怕丟了官老爺的臉啊。”
“是啊楊大嫂,楊哥兒這么爭氣,您就在家里等著,還跑出來做什么工啊。”
“就是就是,我家那小子要是有楊哥兒一半爭氣,我天天給菩薩上香。”
被一眾婦人稱作楊大嫂的中年婦人,正是楊存孝的母親。
同“記憶”中相比,楊大嫂兩鬢生了些白絲,眉眼多了些愁緒。
本以為會是個瞻前顧后的性子,沒想到卻是落落大方。
即使是面對村民調笑,也是言談得體,把一眾村婦都比了下去。
自然而然的,獲得了這份,月奉二兩的工作。
而何太平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條件會寫成那樣。
浣衣做飯,撫養孩子這些,長寧村的婦人幾乎人人擅長。
可一旦加上識字這條,那么能夠達到標準的,就寥寥無幾。
或許一眾村民看來,楊大嫂只是幸運,但只有何太平知道,這不是幸運,而是注定。
在村長以及一眾村民的見證下,雙方簽訂了契約,村民散去,楊大嫂帶著兩位道長,回家收拾東西。
誰知剛一進門,婦人便滿面淚痕的拜倒,向兩人凄聲道:
“兩位道長,民婦只求一句真話,可是我那孩兒出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