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林改錯(中醫必讀經典叢書)
- (清)王清任撰
- 1127字
- 2024-06-14 16:05:54
出版者的話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之瑰寶,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源遠流長,傳千載而不衰,統百世而未墜,發皇古今,歷久彌新,熠熠生輝,不僅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更是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醫典籍是眾多名醫先賢智慧的結晶,蘊含著博大精深的醫學理論和臨證經驗。在中醫學術傳承中,中醫典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只有通達諳熟中醫典籍,繼承前人寶貴的學術成果,才能創新和發展。正如唐代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序中所云:“將升岱岳,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由此可見,古籍整理是讀書治學的重要門徑,如果不憑借古籍整理的手段,我們欲“見古人之心”,解中醫典籍之秘,是非常困難的,學術的傳承可能因此而失去依托或發生斷裂。魯迅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清代的考據家有人說過‘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妄行校改。”縱觀當今中醫古籍圖書市場,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有徑改而不出注者,有據明清醫家著作而補《黃帝內經素問》卻不加注者,有不明句讀而亂加標點者……變亂舊式,刪改原文,實為刻書而“古書亡”的原因,這是水火兵蟲以外古籍之大厄。為正本清源,傳承中醫文脈,全面提升中醫素養和臨床診治療效,我們在汲取古今中醫古籍整理成果的基礎上,廣泛聽取中醫名家意見,深入調研,多次論證,充分醞釀,反復甄選,特此整理出版了《中醫必讀經典叢書》,希冀其成為廣大中醫研習者必備的“經典讀本”,使每一位讀者朋友讀有所本,思有所獲,習有所進,學有所成。
本套叢書甄選的書目,多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向被尊為必讀經典之圭臬,具有全面的代表性、珍稀的版本價值、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卓著的臨床實用價值。由于中醫古籍內容廣博,年代久遠,版本在漫長的歷史流傳中散佚、缺殘、衍誤等為古籍的研究整理帶來很大困難。我們的整理原則遵循:忠于原書原貌,不妄加刪改,精編精校,嚴謹求真,逢校有注,勘誤有證。力求做到:版本精良,原文準確,校勘無誤,注釋精當。每書前撰有內容提要、整理說明,簡要介紹該書的作者生平、成書背景、版本源流、學術成就、學術特點、指導意義以及整理方法,以啟迪研習者的感悟。
縱觀古今中醫前賢大家,無不是諳熟中醫經典,勤于體悟臨證,才能成為發皇古義而立新論,發古人之未發而創新說者。回顧每一次對中醫古籍的整理過程都是一次知識的疊加與升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歷經長期的積淀與洗禮,中醫藥學結構和體系更加完整與科學,中醫藥學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我們衷心地希望《中醫必讀經典叢書》的整理出版,能為傳承中醫經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中醫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成長,為中醫藥事業的創新與發展,為中華文明的積淀,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二〇二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