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一本安全生產手冊(手稿)
- 四合院:開局大清出走前
- 不吃茄子不削皮
- 2019字
- 2024-07-08 13:11:56
侯衛國看著楊立新笑道“楊主任,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好,不過衛國,這個安全手冊我不能給你太多的時間,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你要是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
下午,軋鋼廠就召開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的會議。
由楊立新擔任小組組長,婁半城任副組長。
侯衛國任小組辦公室主任,孫海洋、顧飛洋以及管委會生產部倆位辦事員,組成小組成員。
臨時辦公室就定在了,侯衛國他們的保衛部的辦公室內。
因為楊立新催促的急,所以當天下午會議結束之后,侯衛國等人就直接開始工作了。
找來了一個小黑板掛在了墻上,侯衛國拿起粉筆就開始寫了起來。
一、嚴禁違章指揮,強令他人冒險作業。
二、不具備專業技能人員嚴禁從事專業作業。
三、嚴禁飲酒后上崗。
四、嚴禁在釣有重物下行走或停留。
五、禁止超負荷,超限度生產。
六、嚴禁在易燃易爆區域吸煙。
七、禁止違規操作使用生產設備。
八、禁止隱瞞生產事故。
九、禁止違反緊急救援規定。
十、禁止違反安全生產制度。
侯衛國洋洋灑灑下下了前世,那些工人用血與淚總結出來的,十大條安全生產禁令。
最下面,侯衛國又寫下了十二個大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一開始侯衛國給楊立新的只有八字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但冶鐵部部長在會議上指出,安全生產不能僅僅依靠預防,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措施進行治理。
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廠的正常運轉。
所以侯衛國最后又加上了綜合治理這四個字,也算是將前世安全生產十二字方針全都摘了過來。
同時侯衛國的心情也開始激動了起來,畢竟我國現在所有的工業設施,都處于初始階段,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如果這十條禁令,跟十二字方針能夠傳播出去,雖然不能徹底杜絕事故的發生。
但侯衛國他仿佛看到了,因為這些規定而避免的一場場悲劇的場景。
看著臉上有點激動的侯衛國,這時孫海洋不合時宜的提道。
“我說衛國,這安全生產跟喝酒有什么關系,怎么按照你說的,那只要是喝了酒,就不能上班咯?”
“好,海洋哥你問的很好,如果喝了酒,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肯定是不能上班的,那我跟大家說一下為什么不可以。”
說罷侯衛國看了看眾人繼續說道“現在看倉庫的老李頭大家認識吧?”
孫海洋點頭道“認識,不就是那個少了一只手的老李頭嗎?”
侯衛國說道“沒錯,就是他,那你知道為什么他會少一只手嗎?”
孫海洋撇撇嘴道“這上哪知道去,總不能去直接問人家吧,那不是等于往人家傷口上撒鹽嗎?”
等孫海洋說完,侯衛國一臉嚴肅的說道。
“下午開會之前,我特意去找了婁董一趟,問了一下這么多年咱們廠出的大事故。”
“除了小日子那些年干的不是人的事,也就是昨天跟老李頭出的事故比較大了。”
聽到侯衛國的話,辦公室內的幾人臉上的表情也開始嚴肅了起來。
他們沒想到這老李頭還有這樣的故事,畢竟昨天的事故他們可都是親眼所見,而且還死了人。
“那天老李頭的兒子結婚,因為高興,所以老李頭也就多喝了幾杯。”
“但這時候廠里來了一批著急的訂單,老李頭因為兒子結婚,也拉了一些饑荒,所以當得知加班費是平常的兩倍之后。”
“當天下午,老李頭就回了廠里,這回來倒不要緊。”
“車件的時候,直接就被閘刀將手給截了下去,當時那血跟不要錢一樣往外噴。”
“雖然命是保住了,但大家伙也瞧見了,老李頭的手也就這么沒了,現在只能去看倉庫。”
“大家伙想想,如果老李頭現在還是大師傅,那他們家的日子是不是還會好過一些?”
當侯衛國說完這些話,整個辦公室里的人都沉默了下來。
“所以說,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操作手冊,是多么的重要。
接下來我會跟大家一同將,屬于我們工人的員工安全生產手冊寫出來,堅決杜絕出現安全生產事故”
等侯衛國說完,整個辦公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緊接著侯衛國就開始進行分工,侯衛國心里清楚。
如果只是將這些東西照搬出來,壓根就沒有什么用。
相信很多人看到之后,都會跟孫海洋一樣提出為什么不能喝酒的疑問。
所以,侯衛國想的是先把所有的禁令進行細化。
然后在每一條禁令下面,都補充幾條生產事故。
而且這些事故必須得是血淋淋的,而且還都是真實的事故。
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將所有的禁令全部細化之后。
第二天一早,侯衛國就把所有的人都給放了出去,但這些人想要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補充全部的內容肯定是不夠。
等讓孫海洋他們都出去之后,侯衛國又找上楊立新要了五個人。
半個月以后,侯衛國拿著員工安全生產手冊的手稿,來到了楊立新辦公室內。
這份手冊一共兩萬一千二百三十一字,這要是侯衛國等人,這半個月的時間。
走訪摸查了整個四九城所有的工廠,甚至周邊的縣市侯衛國等人也去了好幾個地方。
將每一條禁令下面,都編寫了好幾條血淋淋的事故。
就算是侯衛國看到之后,都會覺得心酸,況且這次孫海洋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
每次從外面采集完信息,回到辦公室進行整理的時候,眉頭就沒有松開過。
可以說,這兩萬多字,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工人的血淚與教訓。
楊立新接過手稿,認真地翻閱起來,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平靜逐漸變得凝重。
過了許久,楊立新才抬起頭。
“衛國,你們這段時間辛苦了,這些案例都很深刻啊,讓我看到之后都觸目驚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