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的時候,有個叫楊惲的哥們,出身那叫一個顯赫。他老爹是當過丞相的楊敞,老媽則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寶貝閨女。在這種學霸家庭長大,楊惲小朋友還沒成年就讀書破萬卷,才華橫溢。
漢宣帝上臺后,楊惲同學立了個大功,他第一個向皇帝報告了大將霍光要造反的消息。于是,漢宣帝賞了他一個平通侯的職位,從此他在朝廷里大紅大紫。
那時朝廷里滿是貪污腐敗、奢侈浪費的氣息,大臣們只顧著追求榮華富貴,搶奪權力地位,對國家大事和百姓疾苦毫不關心,就知道吃喝玩樂。楊惲擔任中山郎后,果斷采取措施整治這些歪風邪氣??上н@位小哥少年得志,功勞在手,漸漸變得驕傲自大,跟傅長樂(漢宣帝的鐵哥們)杠上了。
有次,楊惲聽說匈奴老大單于被人干了,他就說:“碰上這么個不明事理的領導,大臣們給他準備好治國策略卻不采納,活該送命。就跟秦朝那會兒似的,皇帝專信小人,殺忠臣,最后國家玩完。要是秦朝當年不那么干,說不定現在還活著呢。瞧瞧從古到今的皇帝,跟同一山丘上的貉獸似的,一個德行,專信小人,容不下忠臣?!?
楊惲這句“古與今,如一丘之貉”的話傳到皇帝耳朵里,后果可想而知,他被勒令辭職查辦。為啥呢?因為他這話說的太絕對了,什么“從古到今的皇帝,都是一丘之貉,專信小人,容不下忠臣?!?
這話要放到哪個皇帝面前,都會讓人家不舒服的。
“一丘之貉”意思是比喻彼此一樣都是壞人,沒有差別。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行為不端、品德敗壞的人,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就像同一山丘上的貉一樣。因此,一丘之貉是一個貶義詞,用于批評或指責那些被認為是道德敗壞、行為不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