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歸路雪紛紛
- 大明:我真沒想當首輔啊
- 吃蝦不扒皮
- 2269字
- 2024-07-28 12:00:00
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五
北平城
今日小雪,宜出行
孔捷的北平行也將在今天告一段落。
去時秋未落,歸路雪紛紛。
麗正門,放眼望去,來時的路上已覆上一層薄薄的白衣。
好在,歸路上有人作伴。
盡管朱高熾與孔捷一陣推脫,但也耐不住朱棣夫婦的愛子之心。
出行隊伍上,不僅配備了親衛(wèi)百人,并且在出北平的這一段路上,更是由燕王朱棣,以及朱高熾朱高煦父子二人親自護送。
至于為何如此,據(jù)朱棣所說,是因為最近的風,有些喧囂。
一則,是因為揚州至徐州地界,白蓮教的妖孽最近實在有些猖獗,現(xiàn)在但凡有運送物資的官隊,都會被白蓮教妖孽當場截殺,連水運也不例外。
讓朝廷最為生氣的是,白蓮教此次更是高高舉著“替天行道”的大旗,要除一除這民間的晦氣。
咱就是說,打著除晦氣的幌子,干著打家劫舍的勾當,屬實是給朝廷喂了一口史。
最重要的是,白蓮教妖孽鬧得最歡的地方,竟是在揚州城。
真可謂是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拉史,熏得人眼睛都有些睜不開了。
至于朝廷給出了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北平這一方面還不得而知。
但想來以朱元璋的脾氣,自然是要加大力度,清理匪患。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白蓮教的實力,身為當事人的孔捷對白蓮教的實力可是十分有數(shù)的。
一個會用“暴雨梨花針”的分壇壇主,一艘比官船還要大上好幾圈的白蓮教戰(zhàn)船。
打起來,肯定是一場硬仗。
可惜不是在二十一世紀,不然就可以采用美式牛仔決斗的方式,分分鐘解決這樣的小打小鬧。。。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西番那邊,藍玉前腳剛走,把兵權交還于西七衛(wèi)沒幾天,不知從哪又冒出一伙西域蠻子,自稱西番之地為“西蜀”,打的西七衛(wèi)是節(jié)節(jié)敗退,苦不堪言。
據(jù)說,軍報到達應天府時,整個西河郡,都被那幫蠻子打了下來!
讓人奇怪的是,蠻人攻入西河郡,并未即刻占地為王,而是將郡內的一眾物資,如車馬,軍械,糧草等,一概運往西番內一座名為“萬達”的城。
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孔捷的耳中時,孔捷幾乎是脫口而出:
“敢問城內的主人可姓王???”
書歸正傳,雖然朝廷還沒有明確的表示出解決方案,但已經提前派人通知涼國公藍玉,暫緩返京。
這個結果,幾乎沒有什么讓人感到意外的。
要知道,現(xiàn)在整個朝野上下,藍玉可是當之無愧的“大明第一猛將”!
此次西征,更是證明了藍玉的統(tǒng)兵之能!
藍玉在時,西七衛(wèi)各郡縣相安無事;藍玉一走,大明的版圖險些直接丟了一個郡!
所以,鎮(zhèn)守西番,剿滅所謂的西蜀蠻子,此等重任非大將軍藍玉莫屬。
殊不知,就連朱元璋自己也納了悶,一個藍玉,難道還真就沒人能替代?
在孔捷看來,“西蜀”蠻子出現(xiàn)的時間,似乎存在著看似合理,卻又有些不合理的巧合。
為何藍玉剛巧要離開西安府時,西蜀蠻子出兵?
雖然這件事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但似乎。。。給孔捷的感覺就像是藍玉故意在西安府等待著什么一般。
解釋卻也能解釋的通。
但眼下,孔捷最重要的事,還是盡快回到太子身邊。
就這兩件事情上來看,很多決定都是朱元璋親自下的旨。
先不說朱標此時是否還在操勞國事,這兩件要事的決定背后,一點也看不到朱標的影子。
思君不見君。
好在,已經啟程了。
。。。
行至渡口半路,原本駕馬走在前列的燕王朱棣,漸漸放慢了速度,直到和孔捷的馬匹平行。
身姿挺拔,神采奕奕,駿馬飛揚,英氣逼人。
這是孔捷在這鵝毛般的飛雪中,所看到的燕王朱棣。
“馬術不錯,要知道你現(xiàn)在所走的這段路的下面,可是當年徐達大將軍劍指大都時,一路血戰(zhàn),用敵人的尸骨鋪出來的。”
“因此這段路有個名字,叫兀骨路。”
“一般的兒郎,在這段路上騎馬,可是不會太順利的。”
朱棣盯著前方凹凸不平的路面,似是在漫天的雪花中看到了朝著自己迎面而來的徐字大旗,眼中透著數(shù)不盡的思念,與悲涼。
魏國公徐達,不僅是他燕王朱棣的老丈人,更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朱棣早年也曾跟隨徐達上過戰(zhàn)場。
可以說,沒有徐達,就沒有現(xiàn)在的北平守護神。
“魏國公無論是論功績,還是論臣心,都是大明朝獨一無二的第一名臣,也是下官學習的榜樣。”
孔捷如是說。
朱棣嘴角浮現(xiàn)出一抹笑意,扭過頭,看了一眼孔捷,而后感嘆道:“可惜啊,你小子和我相見甚晚,不然以你的聰明勁,未必不能在軍中揚名立萬。”
這。。。
評價似乎有些過高了吧。
孔捷聽后瞬間感到渾身不自在,趕忙回應道:“臣也只會耍些小聰明,論聰慧,在下不及三公子;論勇武,在下不及二公子半分;若是論仁心,在下和世子殿下更是沒法比。”
朱棣聽后,不禁嘆惋道:
“高熾雖然仁慈,但心太軟,總是要吃虧的;高煦勇武談不上,算是有點天分在身上,骨子里像本王,但那股倔勁也像,遲早是要吃虧的。”
“至于高燧,聰慧不假,但也就是些小聰明,能力皆不如他的兩位哥哥。”
孔捷聽后,沒急著接話,抬起頭思索著。
朱棣的這一番話,不知是否是在說給自己聽,也不知是否是話里有話。
但從以后他這三個兒子的發(fā)展上看,評價還是很靠譜的。
“你很聰明,本王知道,你其實在刻意和本王保持距離,對吧?”
看似輕描淡寫的反問,卻是讓身著裘衣的孔捷脊背一涼,一箭直射孔捷的心坎上。
但眼下不是沉默的時候,孔捷趕忙擠出了一副笑臉,駁斥道:
“殿下多慮了,殿下威嚴,臣不敢不保持距離,跟殿下是這般,跟太子殿下亦是如此。”
跟太子也是如此么?
朱棣在心中暗暗琢磨著,而后對著漫天飛雪,吐出了一口長長的白氣:“高熾此行,還請你多多照顧。”
“殿下放心,世子此行,定會平安。”
“祝你吉言吧。”
孔捷搖搖頭,沉聲道:“臣說的并非夸詞,世子殿下仁厚,又有北平民心庇佑,定會無事。”
“得民心者。。。想必無需臣多言,總而言之,殿下定會平安!”
朱棣聽后,微微揚起嘴角,心中早已樂開了花,他揚起手中的鞭子,駕馬而去。
孔捷望著朱棣離去的背影,蒼茫的天空上,一顆金星若隱若現(xiàn),似是要被這漫天的白光吞沒。
“殿下,等我。。。”